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立足当地实际,笔者阐述了平顶山市西部丘陵、浅山区的特点和平顶山市林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规划,强化产业提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一标"的认证,推进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融合等措施和建议,对平顶山市林果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平顶山市西北部丘陵、浅山区林地资源丰富等特点,阐述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对于平顶山市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柿树的生物学特性,参照五莲县1971~2000年30a的地面气象资料,对该县栽培柿树的气象条件进行论证。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五莲县适宜在丘陵山地栽种柿树。  相似文献   

4.
大豆已成为世界上衡量各国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作者通过对平顶山市大豆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创新大豆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大豆产业品牌、大豆加工企业加强产业发展系统性研究等措施,扩大平顶山市大豆产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高咸阳柿树旱塬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造林过程中,提高成活率是造林成败的关键。过去栽植的柿树,多数为外调苗,苗木墒对柿苗保护差,失水严重,林地占地条件差,多数为坎畔式坡台地;干部群众科技意识淡薄,且不重视科学栽植时间,苗木根系不蘸泥浆,不浇定根水,不进行地膜覆盖保墒,因而造林成活率一直低下,一般只能保持在30%~50%左右。这也长期困扰和限制着咸阳市柿树产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快速提高柿树成活率,大面积发展柿树产业,特展开此研究。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介绍,接着通过SWOT分析法对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为平顶山市旅游业的更好发展提出见解,也给同类型城市发展旅游业或者增加产业、城市转型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柿树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本文总结了柿树生长发育及柿饼加工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并利用富平县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富平县气温、降水、日照和霜期等气候条件对柿树生长发育及柿饼加工的适宜性,以期为富平县柿农提供参考,促进柿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柿树龟蜡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龟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日本龟蜡蚧,是柿树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1998年调查郓城县柿树受害株率100%,减产减收30%以上,严重影响了柿树产业的发展和柿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济源市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超过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0%,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丘陵地区因其地形和生态环境区别于平原地区,为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济源通过多种举措大力发展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兴农旅结合产业发展良好、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还存在农业质量效益不突出、基础设施装备条件依然薄弱、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引领支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本文作者从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优势主导农产品;突出绿色优质和功能性,挖掘特色农业产业新优势;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强化“农业+”多业态融合,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丘陵山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制种业是推动平顶山市种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提升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种子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制种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如何加快平顶山市种子产业的发展,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制种业,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一、平顶山市制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的平顶山市,素有"中原煤仓"之称,盐、铁矿石储量也极为丰富,其产业优势集中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种钢材等方面,农业经济相对薄弱.如何改变这种劣势,以工促农协调发展,成为亟须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平顶山市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优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强区域性优势产业,做大地方性特色产业,进而实现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发展,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平麦02-16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旱地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3.
矿区是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平顶山市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开放空间的视角阐释了矿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研究认为,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分区包括矿区内部景观带、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景观带、北部远郊低山丘陵景观带、白龟山库区湿地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和城市建成区都市文化景观等;景观生态利用模式主要有农业景观模式、矿区生态旅游景观模式、人文生态景观模式和绿色景观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正"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简称,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发展"三品一标"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家、河南省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平顶山市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发展势头强劲,有效地促进了平顶山市品牌农业的快速发展。一、平顶山市"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三品一标"工作成效分析1."三品一标"认证现状。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雨水充沛,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国内及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平顶山市概况及发展绿色食品类专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特别适合发展绿色食品行业,由此对绿色食品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在平顶山地区开设绿色食品类专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因国家及区域政策调整、产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面临着合作博弈风险,它较传统农户在土地、人力、资本、技术、信息、金融、社会等资源要素方面更具优势,使其成为丘陵山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载体.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2个方面阐明借力多元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新时代下多元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度"确定的多维困惑,进而对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度"的确定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促进农业转型、产业扶贫的关键,同时还是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所要求,更是由丘陵山区地域特色及现实生产力所决定的.新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适度规模经营二者不可分割,新型主体须找准合适的"度","度"应兼顾主体培育的产业阶段性、要素资源的异质性和经营类型的差异性.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解析与重构须兼顾3个方面:首先,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以引领什么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如何基于要素差异性、功能互补性、产业关联性,处理大小业主、先进后进业主、本地与外来业主等经营主体间的关系,规避主体培育中的合作竞争风险?其次,针对现代农业经营目标转变,丘陵山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约束、经营主体资源禀赋差异,产业发展阶段演化和产业类型规模需求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经营规模的"度"如何把握?最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是多种形式的,不同阶段、尺度、资源禀赋、生产经营性质、种养品种等所对应的最优实现路径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牛心柿的栽培与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渑池大牛心柿属软饼型加工品种,是全国优良柿树品种之一。河南省林业十年(1989—1998)规划,渑池县划定为柿树生产基地。渑池县石门沟栽培柿树历史悠久,大牛心柿是当地群众在长期栽培实践中筛选出来的一个优良品种,该树种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米黄土丘陵的山坡、梯田地堰或河溪沿岸。树势强健,树冠呈园头形,一般树高10米左右,冠径8~11米。栽后4~5年开始挂果,20年前后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肉牛产业的重要主成部分,在良好的政策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刺激下肉牛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受气候、地型等影响,西南地区肉牛产业还相对落后。本文以西南丘陵山区(四川省、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近年来西南丘陵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生产水平以及面临转型升级所出现的问题,结合作者调研情况,对西南丘陵山区肉牛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新形势下西南丘陵山区肉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要旨,目前我国地方农村也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全方位发展理念,特别在农业机械产业发展中突出关键,做到因地制宜和因产施策。本文中主要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翁嘎科镇山区为背景,主要探讨了这里的丘陵农业机械发展现状、产业建设总体思路以及相关发展做法。目前我国各地农村都在深入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特别是西南某些  相似文献   

20.
柿绵蚧又名柿毛毡蚧、柿虱子,是柿树上常见的害虫,主要为害柿树,有时也为害梨树等,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柿树果实、嫩枝和新梢,为害部初呈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黑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