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富硒黑木耳中硒及其伴生重金属含量情况,2019年在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共15家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富硒木耳种植者处采集116份样品,检测了其中硒、铬、镉、汞、铅、砷等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黑威伴金和长白1号两个黑木耳品种富集硒的能力较强,且不富集其他重金属,比较适合进行富硒栽培。富硒木耳伴生重金属铬现象较普遍,富硒木耳中硒和铬、铅具有伴生关系,生产中要在富硒的同时控制铬和铅含量。建议尽快制定富硒木耳国家或行业标准,设定硒及其他伴生重金属的限量指标。本研究探明了我国东北地区富硒黑木耳中伴生重金属具体情况,为今后合理降低富硒黑木耳伴生重金属铬等含量水平,保障富硒黑木耳质量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明广东和广西两省区不同产区的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为广藿香的安全品质评价及其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协同采集两广代表性产区的广藿香植株及其根区土壤样品,测定铜、汞、砷、铅、镉、铬、镍和锌共8种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对比评价两广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等级。结合广藿香植株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和广藿香植株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阐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广藿香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 ①两广产区广藿香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均已达警戒线,且广西产区的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比广东产区的更高。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镉的污染覆盖产地最广,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0.95),需引起重视。②两广地区的广藿香植株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的限量值,总体情况安全。③广藿香对砷、汞、铜和铅的吸收能力弱,但易累积镉,且不受产地差异影响。广藿香茎比广藿香叶更容易富集镉。[结论] 控制镉有效态含量是广藿香产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和张掖市临泽县戈壁滩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基质的盐分、酸碱度、有机质与全量、速效养分含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临泽基地所有样品的盐分含量均处于中盐度以上水平,各盐分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肃州基地基质。(2)两基地栽培基质的pH值普遍偏高。(3)两基地栽培基质的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4)临泽基地栽培基质的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普遍处于高含量水平,而肃州基地栽培基质的硝态氮含量普遍居于中、低含量水平,速效磷和钾含量普遍居于高含量水平;两基地栽培基质的速效S、Fe、Zn和B含量普遍处于高含量水平,速效Cu含量普遍处于较高以上含量水平,速效Mn含量普遍处于中等以上含量水平。(5)肃州和临泽两基地栽培基质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丰富;速效氮数量严重不足,速效磷量极为丰富,速效钾量较为丰富。蔬菜需氮量估算值显著高于基质的速效氮量,蔬菜需磷、钾量估算值远低于基质的速效磷量与速效钾量。  相似文献   

4.
以3种常见的茄果类蔬菜(番茄、辣椒和茄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蔬菜-土壤对应的田间采样,测定蔬菜及其产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镉、铬、铅、砷、汞)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发现,3种蔬菜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一定差异,5种重金属被蔬菜吸收的容易程度为镉铬铅、砷、汞。同一蔬菜的蔬菜重金属超标率和土壤重金属超标率存在明显不一致的现象。其中,蔬菜镉、铬、砷、汞的超标率均低于其对应的土壤样品超标率,而蔬菜铅的超标率则高于其对应的土壤铅超标率。通过建立菜-土重金属含量的回归分析模型,明确产地土壤重金属对茄果类蔬菜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并推算出种植该类蔬菜的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西省境内生产基地栽培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被测食用菌中重金属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分析居民潜在膳食暴露风险,本文采集山西省境内5种种植普遍的食用菌样品158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菌样品中危害较大的两种重金属元素铅和镉的含量,并与国家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进行比较;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食用菌中铅和镉的污染状况;采用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计算目标危害系数(THQ)的方法预测经食用菌摄入重金属铅和镉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所抽检的158份食用菌样品中,总体重金属含量水平都很低,仅有1个香菇样品超标,超标率为0.63%。5种食用菌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香菇0.74,平菇0.31,杏鲍菇0.12,金针菇0.051,双孢菇0.27。食用菌中铅污染、镉污染及铅、镉综合污染的THQ均值都1,表明山西省食用菌中铅、镉重金属对居民不会构成明显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山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中香菇、平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菇等5种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中重金属铅和镉的总体污染程度较低,食用菌中铅、镉对居民健康暴露危害较小,可放心食用。同时,应加大对栽培基质、栽培环境等的监管,从源头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本文于2014-2017年连续4年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各市县乡镇总计采样517份,检测了其重金属铬、砷、镉、汞、铅残留水平。结果显示, 5种重金属只有极个别样品超标(镉超标1份,铅超标1份)。从全国居民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看,大豆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处于极低水平,不构成潜在危害。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大豆重金属残留方面几乎没有问题,处于非常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集蔬菜和对应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测试,研究了芜湖市三山区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其经食入途径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值相比较,蔬菜中As、Zn、Cu、Pb和Cr含量均未超标。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不同,花菜和青菜中As、Zn、Pb、Cr、Fe、Ni、Co和Mn的含量相对于其他蔬菜中的同种重金属含量要高。除Cu、Cr外,其他重金属在根茎类蔬菜中的含量最低,除Pb外,其他重金属在花果类中的含量最高。各元素平均富集系数大小为:Zn〉Cu〉Mn〉Cr〉Ni〉Pb〉As〉Co〉Fe。叶菜类对As、Pb的富集系数最大,花果类对其他重金属的富集明显。三山区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总体偏低,主要是受土壤pH值偏高、周围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三山区蔬菜中重金属所致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化学致癌物Cr,而花果类蔬菜中Cr含量最高,因此该区应加强土壤Cr的防治,居民应减少花果类蔬菜的种植和摄入,保障其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并评估我国普通及富硒黑木耳和香菇硒含量,在全国10个省市主要地区两年里采集普通和富硒黑木耳、香菇样品总计555个,检测了总硒含量.结果显示,我国普通黑木耳和普通香菇两年总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10 mg/kg和0.13 mg/kg;富硒黑木耳和富硒香菇两年总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50mg/kg和0.17 mg/kg....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61个具有代表性的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有机肥料产品的养分含量、物理性状及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和物理性状总体较好。三类肥料的养分含量合格率分别为:有机肥料95.0%、有机-无机复混肥料72.2%、复混肥料86.3%。从三类肥料的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情况看,有机肥料中的铜、锌、铅、镉、铬含量均高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复混肥料,而且高含量段的分布频率也大。按相应标准判定,有机肥料中35%的样品镉含量超过限量标准,10%的样品铅含量超过限量标准,所有样品的铬含量均在限量标准内;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样品中三种重金属元素均在限量标准内。对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肥肥源的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有机肥料与其相应的有机肥源中的铜、锌、铅、镉、铬等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趋势,按照基本等距离采样的原则,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设施菜地中铬含量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业土壤中铬含量均值为51.17mg·kg-1,与山东省土壤铬背景值66.0mg·kg-1比较,发现其中9.7%的样本含量超过背景值,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GB15618—1995);将4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发现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最高,达53.04mg·kg-1;其后依次为普通农田、露天菜地和对照。同时,研究区域内土壤铬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外周高中间低的趋势。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局部区域设施土壤铬的年累积速率达2.18mg·kg-1·a-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含铬量较高有机肥的大量施用等有关。总体来说,研究区域内农田铬含量处于土壤标准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设施菜地中铬累积的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对粤北矿尾矿库附近及下游酸性废水影响下的农用地种植的花生及其根部土壤和灌溉河水样品中4种重金属Cr、Cu、Pb、Zn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单因子污染评价法、生物富集系数法和THQ健康风险评价法,探讨4种重金属对灌溉河水、农用地土壤、种植花生的污染情况及健康风险程度。结果显示,研究区河水及根土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以Cr最低,其次是Pb,最高为Cu、Zn,但种植花生的健康风险Cr却最高,Cu、Zn其次,Pb则最低。花生仁对Pb的富集不明显,但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总体来说,该地区种植花生的重金属风险Cr、Cu、Zn偏高、Pb不明显,该结果可为该区域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哈尔滨市街道广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苗圃生产绿地的“乔灌草密林、乔灌草疏林、灌木密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的重金属Zn、Cu、Pb含量与污染程度,对比分析不同植物群落的重金属修复效应及树木含水量、全氮、全磷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富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修复能力为乔灌草密林>灌木密林>乔灌草疏林;植物根系重金属富集能力最强,其中小根对锌、铜富集能力较强,大根、中根对铅富集能力较强;树种富集重金属能力显著不同,梓树、黄檗对铜富集能力较强,铺地柏、红皮云杉、小叶丁香对铅富集能力较强,紫丁香、胡桃楸对锌富集能力较强;树木富集铜和锌的能力与其叶片含水量、叶片全磷含量密切相关.为了有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出了优先选用耐重金属植物、努力提高乔灌木小根数量、科学营造乔灌草复层群落等种植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徐闻县5个乡镇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和铜)含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徐闻县绿色食品原料(菠萝)基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5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均为一级,达到安全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关中平原黑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黑惠灌区猕猴桃生产基地土壤样品的采集、监测,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重点分析评价了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元素镉(Cd)、砷(As)、铬(Cr)、铅(Pb)等项目。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黑惠灌区猕猴桃生产基地土壤基本无重金属污染,适宜于猕猴桃的种植。HS07 a、b,HS08 a、b两处土壤样品镉(Cd)超标属轻度污染,主要是人为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所致。  相似文献   

15.
京郊有机肥产品质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了解北京郊区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的质量现状,摸清有机肥原料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范围,选取当地14家有机肥厂生产的有机肥成品及其原料作为研究对象,对采集样品的主要养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郊区有机肥产品仍存在养分含量不达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质量问题。所检测的14个有机肥样品中,21%的样品总养分含量不达标,36%的样品有机质含量不达标;不同种类的生产原料总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差异较大,且同一种类不同批次类原料养分含量也有较大差异;重金属Cr、Hg、As含量均未超标,Cd、Pb、Cu、Zn含量部分厂家产品有不同程度超标,其中Cu超标比例最大,有28.6%的样品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不同种类生产原料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牛粪、鸡粪、糖渣中的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6.
常德市典型蔬菜生产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湘西北地区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常德市东江和芦山两个地区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壤和蔬菜中Cu、Cr、Ni、Zn和Pb等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价了蔬菜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蔬菜中Pb和Cr的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6%;土壤Cu、Cr和Ni平均含量东江地区远高于芦山;芦山地区Cr、Ni和Zn三者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它们的同源性很高。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不同蔬菜种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水平处于不同级别,其中莴笋对各种重金属(除Cr外)的富集系数均在2%~5%之间,为中度富集水平。摄入值和THQ值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基地蔬菜中Pb和Cr存在一定的超标,但总体上蔬菜中重金属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四川省攀西地区某蔬菜生产基地土壤中镉(Cd)含量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影响,本文采集蔬菜生产基地土壤样品110个,同步采集成熟蔬菜样品122个,测定土壤样品pH、Cd全量、5种形态Cd含量和蔬菜样品总Cd含量,分析土壤Cd污染情况和蔬菜样品中Cd超标情况,以及土壤中Cd形态分布特征和蔬菜对Cd的积累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风险筛选范围、管制范围分别占40.9%、1.8%,存在较为严重的镉污染风险;蔬菜Cd总含量合格率达99.2%,安全性高;研究区域土壤中Cd主要以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存在,迁移系数(M)与土壤pH呈负相关,各类蔬菜富集Cd的能力也与土壤pH呈负相关。通过分析得知,土壤pH影响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可通过增加土壤pH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蔬菜对Cd的富集作用;土壤Cd超标不一定影响蔬菜的安全性,可通过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集土壤、灌溉水样品18个,对宁化县水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点的镉、汞、砷、铅、铬和铜等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宁化县水稻产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产区土壤、灌溉水质量均为一级,达到安全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制种玉米长期定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制种玉米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价制种玉米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制种玉米田容重变化值较小,孔隙度适中;土壤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全P、全K、碱解氮、速效钾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中铜、锌、锰、铁、铅与铬6种重金属都没有超标,而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在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在现有施肥模式下,制种玉米连作可使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pH值升高,土壤养分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总体水平偏高;养分间水平不均衡;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制种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低。应调整施肥模式以进行种子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来源于广东省516个蔬菜种植基地18种蔬菜品种1 465个样品中铅、镉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蕹菜品种铅平均含量最高(0.11mg·kg-1),西洋菜镉平均含量最高(0.060mg·kg-1);总样品铅检测合格率97.0%,镉检测合格率98.9%;所检蔬菜品种的铅、镉平均污染指数均小于0.7。表明广东省各生产基地的蔬菜重金属安全状况总体较好,处于优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