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上期)3.番茄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枯萎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图1),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纺钎锤形,无色,多数为3个分隔。也会在菌丝上顶生或间生圆形至椭圆形、单胞、黄褐色的厚垣孢子。如果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或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或有机肥没有充  相似文献   

2.
<正>黄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壤传系统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时可达80%~90%,常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发病原因:引起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图1),此病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无色透明,顶细胞圆锥形,有的微呈钩状,基部倒圆锥截形或  相似文献   

3.
<正>炭疽病是西瓜的一种主要病害,在各西瓜产区均可发生,其中以气候湿润地区最为明显与普遍。一般发病田损失在20%左右,重病的田损失可达6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严重影响西瓜的品质和瓜农的收入。发病原因:引发西瓜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图1),其初为盘红褐色的分生孢子埋生,后呈黑褐色并突破表皮。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梗圆筒状,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长圆形,萌发时产生1~2根芽管,顶端生近圆形的暗色附着胞。  相似文献   

4.
正香蕉褐缘灰斑病是对香蕉危害最重的一种主要叶斑病,一般叶片受害面积在30%左右,严重流行时可达80%以上,病株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可导致50%以上的减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病原为香蕉尾孢菌(图1),有性世代为香蕉生球腔菌。其直立或膝状弯曲的分生孢子梗丛生于暗色子座上,无色有分隔的分生孢子呈鼠尾状。香蕉尾孢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
正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是一种重要的香蕉叶斑病,也是我国香蕉产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导致香蕉减产30%~50%。发病原因:引发香蕉灰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香蕉暗双孢菌(图1),其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有分隔,无色的短西瓜子状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主要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姜斑点病又称生姜白星病,是目前逐年加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山东曾报道出现高达100%病株率的情况。姜斑点病一般能造成50%左右的减产,较重地块减产率可达80%以上,严重影响大姜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姜斑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姜叶点霉菌(图1),其球形至扁球形的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具孔口。椭圆形的单胞分生孢子无色,当孢子成熟后从分生孢子器孔口涌出时,分生孢子团常呈带状或卷须状。  相似文献   

7.
<正>茶圆赤星病主要为害茶树,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以山高雾大的茶园发生较多,可使茶树生长不良、茶叶细小、病叶制成的干茶具苦涩味,对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引发茶圆赤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茶尾孢(图1),其无色的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或灰色的分生孢子鞭状,有4~6个分隔。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的病原,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8.
<正>烟草蛙眼病又称蛇眼病、白斑病或白星病,蛙眼病广泛分布于各产烟区。蛙眼病在烘烤及晾晒期间仍会继续为害,因而也称"烘斑"或"烤斑"。发病烟叶缺乏弹性,极易破碎,严重影响烟叶的等级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烟草蛙眼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烟草尾孢(图1),其无色的菌丝有分隔,褐色的不分枝分生孢子梗膝状弯曲,有1~3个分隔。无色的细长鞭状分生孢子直或略弯,基部较粗,具有5~10个横隔。烟草尾孢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每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带病  相似文献   

9.
<正>茶炭疽病是茶树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各产茶区均有发生。病原菌只能侵染幼嫩叶片,由于病菌的潜育期较长,成叶时才表现症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引发茶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茶盘长孢(图1),其黑色的圆形分生孢子盘埋生,后期可突破表皮外露。单胞、无色的分生孢子梗丝状,单胞、无色的纺锤形分生孢子两端稍尖,且在两端各具1个油球。茶盘长孢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枣炭疽病是枣树的重要病害,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相对较重,引起早脱落果,品质降低,严重者失去经济价值。一般可导致25%左右的产量损失,流行年份损失可高达80%。发病原因:引发枣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其有分枝和隔膜的无色或淡褐色菌丝体在果肉内生长旺盛,疏丝状菌丝细胞组成的分生孢子盘位于表皮下,分生孢子盘上着生无分隔或有1个分隔的黑褐色束状刚毛,短棒状的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梗着生  相似文献   

11.
正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桃三大穿孔病之一,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原因:引发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嗜果刀孢菌(图1),又名桃棒盘孢,其黑色的子座较小,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稍弯曲的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一般有3~6个分隔,无  相似文献   

12.
<正>西瓜疫病又称西瓜疫霉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较重。一旦防治不及时该病会迅速蔓延,并可能造成毁灭性灾害。一般减产25%左右,严重发病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会给瓜农造成重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西瓜疫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德雷疫霉(图1),也称甜瓜疫霉,其无色的菌丝多分枝,幼菌丝无隔,不规则球状体的老熟菌丝内部充满原生质。平滑的孢囊梗从菌丝或球状体上  相似文献   

13.
正草莓褐斑病又叫轮纹病,是草莓生产中常见病害,一般发病率在25.8%以上,严重时可达52%以上,造成叶枯苗死,直接影响草莓生产与种植者的收益。发病原因:引发草莓褐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暗拟茎点霉(图1),其黑色的分生孢子器呈球形,具有分枝分生孢子梗瓶梗状,透明的单细胞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相似文献   

14.
<正>烟草炭疽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烟草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尤以苗期危害最重,严重时烟苗成片烂掉,移栽后造成烟株枯死,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烟草种植的经济效益。发病原因:引发烟草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刺盘孢菌(图1),其生于表皮下的分生孢子盘在成熟后突破表皮。短棍棒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梗上顶生长圆筒形的无色、单胞以及两端钝圆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两端各有一油球。有隔膜的暗褐色刚毛混生在孢子堆内,基部粗,端部渐细,顶端钝  相似文献   

15.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6.
<正>枣树腐烂病又称枣树枝枯病,近年来扩大蔓延的趋势已使其上升为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新栽幼树大量死亡。枣树受害后,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结果晚,产量低,暴发的枣园病株率可达70%左右,死亡株率在20%以上,造成枣树大幅度减产托和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发病原因:引发枣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弱寄生真菌壳囊孢菌(图1),其多室、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生于黑色子座内,香蕉形或腊肠形的分生孢子小而无色。一般以菌丝体或子座在感病树皮内越冬。翌年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经伤口侵入后,先在枯枝、死节、干桩、坏死伤口等组织上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8.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仅危害番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叶霉的病情也快速发展,危害加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发病原因: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黄枝孢菌,初无色后呈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图1),稍有分枝,有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图2),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  相似文献   

18.
<正>茶轮斑病是茶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各大茶区都有分布。发病树表现为生长势衰弱,病叶质脆,容易脱落。发病原因:引发茶轮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茶拟盘多毛孢(图1),其埋生的分生孢子盘或突破表皮外露,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圆柱形,纺锤形的分生孢子有4个隔膜。无色的附属丝基部粗,向上渐细。茶拟盘多毛孢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在26℃的生长适温和83%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可快速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雨进  相似文献   

19.
正香蕉煤纹病又称暗褐斑病、暗斑病或小窦氏霉叶斑病,是影响香蕉生产的主要叶斑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华南蕉区。发病原因:引发香蕉煤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簇生长蠕孢菌(图1),直立的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4根丛生,从寄主气孔或坏死细胞间长出,橄榄色的分生孢子在生长期一般有3~12个横膜,中部较膨大,端部细胞渐小,成熟时则有5~8个细胞。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轮纹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分布,普遍发生,但在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较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造成大面积减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大豆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壳二孢,其褐色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初生在叶表皮组织中,后突破表皮外露生长,散生或聚生,器壁膜质,产生的无色、圆柱形分生孢子(图1),多数正直,两端呈钝圆形,中间隔膜处或稍有缢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