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从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猪群疫苗免疫程序、猪瘟病原和抗体检测方面,归纳总结规模化猪场猪瘟防控与净化技术方面的几点建议,供临床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生猪产业面临着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稳产保供。把非洲猪瘟防控好是关键。在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我们需要去调整和优化猪场的免疫防控策略。借助于非洲猪瘟防控的生物安全体系,去推动猪场,特别是种猪场,净化影响生猪产业的几个重要疫病。  相似文献   

3.
在规模化猪场的管理中,对重大疫情的防控是重中之重,每年从入秋开始,各大猪场就着手准备(封闭猪场、疫苗防疫、加强消毒、严禁串舍等等),但最后还是躲避不了病原的侵袭。对疫情的防控难道真的束手无策了吗?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管理经验,在疫病防控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养猪人参考。一、病原和环境气候以及宿主的关系冬末春初,万物复苏,天气一天天转暖,这个季节猪场如果没有疫情发生,生产成绩一定相当不错,因为这时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宜猪只的生长。但此时病原也活动起来威胁着猪群的健康,给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究其原因,立春过后,天气的确转暖,最高温度可达到10℃以上,但是最低温度却在-3℃左右,如此大的温差,如果管理不当会引起猪只身体不适,尤其是猪群中体质较弱的猪只会被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净化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感染引起,是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需要重点防控的重要传染病。根据200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53号《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猪瘟病毒分类于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化猪场典型急性猪瘟大面积流行已不常见,但猪瘟的发生尤其是非典型猪瘟仍然普遍存在,而且由于诊断技术的缺陷往往造成对猪瘟疫情的忽视与误判。本文将介绍在规模化猪场的工作实践中猪瘟净化的必要性、有利条件以及净化策略。1规模化猪场猪瘟的…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猪场由于猪群饲养密度大 ,其周围环境长期受到各种病原的严重污染 ,对养猪生产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 ,强化防疫消毒 ,及时杀灭各种病原 ,切断传染途径 ,预防和控制疫病流行 ,保障猪群健康 ,是养猪场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 猪场消毒对象、方法及对消毒效果的检查1 1 消毒种类猪场消毒根据防制传染病的作用及其进行的时间 ,可以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情期消毒 ;疫情期消毒又可分为疫情期间的消毒和疫情结束后的终末消毒。(1 )预防性消毒是在疫情静止期 ,为防止疫病发生 ,确保养猪安全所进行的消毒。现代化猪场一般采用每月 1次全场…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几乎都有自家的猪场疫病免疫程序,对重要传染病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这对防控烈性传染病的暴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有部分猪场疫情不稳定,尤其是在保育阶段常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针对猪群的不稳定,为查找原因,一般可采血清样本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可以了解注射疫苗免疫的免疫效果;同时对病死猪淋巴结、肺脏和脾脏等病料进行重要疫病病原检测,对判断疫情具体重要参考意义。2017年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一年来,我国很多省份相继发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因素非常多,其中,车辆是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车辆管理是猪场经营生产中防控非洲猪瘟非常关键的环节。运输车辆是将病原在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养殖场、饲料公司、交易市场等各个环节之间,也包括各个环节内部之间进行传播扩散的关键工具。与猪场有关的车辆,按工作区域可分场外部运输车和场内部运输车等;按功能可分为运猪车、运料车、废弃物运输车、以及私人车辆等。本文就规模猪场在防控非洲猪瘟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某集约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清除感染猪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3次野毒感染检测;应用荧光PCR方法,对临床发病的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动态监测、加强综合防控和逐步淘汰措施,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从35.29%逐步降低至0%,猪场自繁的仔猪存活率高,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猪气喘病是一种感染率高、发病率高、造成损失大,却易被忽视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对规模化猪场,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净化系统,对降低该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净化猪群和降低疫情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小散户大部分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猪场硬件设施不完备及技术支撑匮乏,再加上猪场几乎没有生物安全防控意识,疫情暴发和传播风险很大。而非洲猪瘟的防控上仍无有效疫苗,只能依靠生物安全措施做好隔离和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等措施。因此,在非洲猪瘟有效疫苗研发投入使用之前,为能帮助广大的中小型养猪场降低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本文根据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情况,梳理了一些基本的防控策略,供广大的中小型养猪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晓鹏  宁明正 《猪业科学》2015,(10):138-139
某农户小型种猪场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了检测出野毒感染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5次野毒感染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连续监测、综合防控并适时淘汰,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降为1.72%,发病仔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均降为零。猪场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群基本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对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和防控不但可以降低猪场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能提供健康的猪,减少病原扩散,提高经济效益。2016年4月~2017年1月,通过对丰县3个规模猪场猪只开展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猪、优化调整免疫程序和疫苗接种等一系列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整个猪群的PRV-g E抗体平均阳性率由8.7%降至0%,PRV-g B抗体平均阳性率由79.9%升至97.8%,生产绩效有了明显提升,并在全县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净化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路鹏云  关翔  李结 《中国猪业》2021,16(4):87-88
自2018年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策略的探索,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地区本场实际情况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愈加严峻复杂,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呈现出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和强毒株并存的局面,且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延长、临床症状不明显、检出率降低,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人员和物资进出猪场、人与猪群直接接触是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入生产区,并将其传播给猪的“最后一公里”。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入场是守好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防线。建立科学、可操作性强、便于执行的生物安全流程依然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唯一途径。针对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形势,建议根据各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人员和物资入场流程,以达到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发生至今,已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文章从病原的认识、构建四道防线、到适宜消毒剂的选择、非洲猪瘟防控制度的执行和严堵防控漏洞这5个方面介绍了当前规模猪场应对非洲猪瘟的主要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规模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高温高湿的夏季,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含大量滋生繁殖,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大环境下,有的猪场为防止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开始减少断齿、断尾、阉割等能给猪造成损伤的行为,有的猪场在缺乏正确引导,甚至开始减少或停止疫苗的注射,免疫程序的缺失,易导致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点猪群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保证猪群安全度夏,需要重视以下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完善的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优化的、全面的用于生猪生产和疫病防控的系统工程,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预防猪疫病发生的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用来避免病原体进入猪群或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和当病原体已存在时防止疫病在猪群内或猪场内向未感染猪散布或向其他猪场散布的内部生物安全。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实现疫病控制、净化的重要途径。当前,非洲猪瘟、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和净化是我国猪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必须依靠严格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及疫苗的强化免疫,同时配合科学的监测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一起育肥猪急性死亡疫情。病猪表现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疑似猪丹毒病;注射青霉素、板蓝根注射液,未能抑制病猪死亡。为明确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分析发病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对该病例进行了综合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原分离鉴定等进行综合诊断,最终确诊此次疫情系红斑丹毒丝菌、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所致。通过调整猪场免疫程序,对未发病猪群紧急进行蓝耳病经典毒株疫苗免疫,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及时控制了疫情,减少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猪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及时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是防控该病的关键。该病通常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环境不佳、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及猪群本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大多数是两种或几种病原混合感染。1采取严格防控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病,是猪的重要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之一,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原特性的基础上,从养猪场老板的决心、猪场的外部环境和硬件设施及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制度、多点式生产、全进全出和猪群管理、监测净化、周围猪场的控制、老鼠等野生动物的控制、加强其他主要传染病的防控等方面介绍了伪狂犬病净化的注意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ELISA抗体检测对蓝耳病疫情预警以及相应防控方案的可行性,对疑似存在蓝耳病疫情风险的某规模化猪场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场猪蓝耳病抗体离散度大,S/P值≥2.6的比例占检测数的30.4%,表明该场存在蓝耳病感染风险,并通过RT-PCR检测病原得到证实。对该场母猪群及其仔猪采取活苗紧急免疫防控后,该场疫情得到有效缓解,仔猪存活率由原来的48%提高到88%。结论:蓝耳病抗体ELISA检测具有监测预警作用,采用活疫苗免疫防控蓝耳病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