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以来自国内外的13种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它们的种子性状,包括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4项指标。[结果]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的平均值均小于紫花桔梗种质资源;在种子长度上,除了朝鲜白花的种子较长以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均比紫花桔梗的长度小;在种子宽度上,除朝鲜白花、黑龙江宁安、韩国江原外,白花桔梗种子宽度基本上都比紫花桔梗的宽度小;在种子千粒质量上,除了朝鲜罗津和三成白花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千粒质量均极显著(P〈0.01)小于紫花种质资源。[结论]该研究为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根部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除根长平均值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两者无差异之外,其他根部性状的平均值白花桔梗均小于紫花桔梗;紫花桔梗根粗、侧根数、单根鲜重平均值高于白花桔梗,但差异并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于营 《特产研究》2014,(1):38-43
本试验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传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只有花冠宽具有显著性差异,花冠长、子房宽、裂片长、裂片宽、裂深、雄蕊长和雌蕊长均无显著性差异;白花桔梗、紫花桔梗的平均单株花粉数分别为5.86×105个和5.05×105个,花粉/胚珠比值分别为2 282.3和2 195.1,两者均属于兼性异交;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开花后第2天柱头可受性均达到最高,两者在花粉活力和柱头可受性上无明显差异;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在风媒的作用下,传播花粉的距离分别为1.5m和0.8m;昆虫传粉最远距离分别为9.8m和6.5m。本试验通过研究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传粉生物学差异比较,为今后桔梗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甘草群体中发现了不同花色的甘草种质,将其定义为白花类型和紫花萼类型。利用HPLC方法对不同花色种质进行了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发现白花和紫花萼类型的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均高于普通花色类型。对白花类型和紫花萼类型的两个甘草酸含量不同植株的HMGR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HMGR部分DNA水平上存在碱基差异。  相似文献   

5.
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种子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其来源试验材料为6个来自朝鲜和国内的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和7个来自韩国和国内各地的紫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其来源及花色见表1。  相似文献   

6.
赵会欣 《河北农业》2005,(11):10-10
桔梗喜阳光,怕积水,怕风害。适宜在温和气候,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质壤土和腐殖土上生长。以根入药,可祛痰止咳、消肿排脓,也可食用。目前种植的桔梗有白花、紫花和黄花三类品种。紫花桔梗皂甙及氨基酸含量与溶血作用均高于白花桔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分析了2个群体的单花开花动态、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率,以及开花物候指数对桔梗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花期为7月初至9月中下旬,桔梗开花一般历时35~47 d,单株花期一般为26~31 d,单花花期一般为5~7 d。2个群体个体水平的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型曲线,并且开花同步指数较高,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式样。相关分析表明:白花桔梗中,坐果数与开花高峰期和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紫花桔梗中坐果数与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物候变异系数分析表明:2个群体在总花数、开花振幅、开花高峰期、终花期和结实率差异极显著,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在同步性指数、花期持续时间、始花期和坐果数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野生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文章作者从野生桔梗的特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野生桔梗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桔梗株高与花色的遗传关系,调查分析了矮秆紫花桔梗与高秆白花桔梗杂交后代的株高、花色及其分离。结果表明,桔梗矮秆×高秆F1的株高接近双亲的平均值,在F2中呈连续分布的趋势,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紫花×白花的F1全部开紫花,F2中紫花与白花的分离呈3∶1比例,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株高在白花和紫花群体中均呈连续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发育过程中经脱水和未脱水处理的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含水量、萌发率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探讨了种子脱水耐性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种子均在37DAF(Days after flowers)开始具有脱水耐性,并随发育进程而增强;其脱水耐性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种子千粒重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61DAF紫花桔梗种子与58DAF白花桔梗种子的发芽率最高(72.33%和91.00%),经不同时间脱水处理后,其发芽率均呈下降-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二者含水量分别降至2.42%和2.66%时,其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增至88.67%和93.00%,即此时期种子的耐脱水能力最强,且后者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白花桔梗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从白花桔梗中分离出远志酸和桔梗皂甙元,并通过红外、质谱与核磁,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B、3B、16α、23α-四羟基-12-烯-28酸和2β、3β、16α、23、24-五羟基-12烯-28酸。 2 以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根中桔梗皂甙的含量。 3、根据桔梗皂甙元乙酰化物HNMR化学位移的数据与梗桔皂甙元乙酰化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初步确立了桔梗皂甙元乙酰化物甲基信号的归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资源之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以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为今后桔梗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5个桔梗种质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后,对一年生桔梗地上部(株高、茎粗、分枝数、茎叶重)和根部(根长、侧根数、根粗、根鲜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5个种质资源除了株高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三成紫花,其次是宁安紫花,长安白花表现最差。[结论]综合评价认为5个种质资源中,三成紫花表现最好,有望培育成桔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桔梗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超声法提取总皂甙,以桔梗皂甙D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3个不同采收时期的25份桔梗种质资源根的总皂甙含量。[结果]10月份采收的二年生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最高,8月份采收的次之;10月份采收的一年生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最低,3个时期采收的25份种质资源的总皂甙含量平均值依次为3.307%、2.750%和2.524%。其中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最高的是"美里紫",为3.517%;最低的是"朝鲜白花1",为2.499%;紫花桔梗中最低的是"吉林长春",为2.630%。[结论]桔梗种质资源间总皂甙含量的差异较大,紫花桔梗的总皂甙含量高于白花桔梗;紫花桔梗种质资源之间总皂甙含量差异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桔梗以根入药,有祛痰止咳、消肿排脓的功效,很多中成药里都有它的成分,所以桔梗的产需量是非常大的。 我国桔梗年产量1000万t左右,其中一半作为食用,一半作为药用。食用主要是出口东南亚和日韩一带,用于腌制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桔梗紫、白花花色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桔梗紫花和白花正、反交及F1自交,观测后代花色分离同时用引物OPG02对正、反交F2植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桔梗紫、白花花色遗传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紫花对白花表现为显性;F2植株的RAPD分析结果同肉眼观测花色结果完全相吻合。[结论]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有特异分子标记的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研究,可利用分子标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产地和生长年限对桔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桔梗品质进行分析,为桔梗在河南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测定河南省鹿邑、商城、桐柏、嵩县4个地区桔梗主根长、根粗、根鲜质量、干质量及折干率等农艺性状,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桔梗皂苷D含量。结果表明,2年生桔梗的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和桔梗皂苷D的含量都明显高于1年生桔梗。鹿邑产桔梗主根比其他3个产区的长1~3 cm,侧根少,且根鲜质量、干质量大;4个产区桔梗皂苷D含量均超出药典标准,其中商城2年生桔梗皂苷D含量最高,达到0.330%。综合农艺性状及药用成分含量,鹿邑产桔梗鲜质量、根粗等方面较优,适宜发展食用桔梗;商城、桐柏桔梗皂苷D含量均超药典标准,适宜做饮片;嵩县产桔梗药用成分高,适合药用,栽培时应注重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吉林西部野生桔梗种子为材料,以桔梗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对不同激素配比,不同培养条件及培养程序的筛选,探索吉林西部野生桔梗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吉林西部野生桔梗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低,仅为29.17%。  相似文献   

18.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部均未检测出丹参酮ⅡA;但含有与根部相同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3种水溶性成分,且在叶中含量较高。【结论】除根以外,丹参叶部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较高,可作为提取丹酚酸等的原料。此外,白花丹参多数部位有效成分含量高于紫花丹参,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光合特性的差异,本研究测定了这两种丹参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紫花丹参的光补偿点为1 205μmol·m~(-2)·s~(-1),高于白花丹参(1 024μmol·m~(-2)·s~(-1)),表明紫花丹参对强光的适应性大于白花丹参;紫花和白花丹参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10∶00—12∶00同步下降,但紫花丹参3个指标的值高于白花丹参。这说明紫花和白花丹参光合"午休"现象都属于气孔限制型,但白花丹参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程度高于紫花丹参;紫花丹参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白花丹参可能是其产量高于后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思彬彬  赵海燕  刘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579-15580
[目的]探索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核酸分子水平上鉴别白花与紫花丁香。[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合适的引物对白花和紫花丁香2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寻找特征位点。[结果]有3条ISSR引物扩增出较为明显的多态性特征条带,可单独应用于白花和紫花丁香的鉴别。[结论]ISSR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不同花色丁香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