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准确评价河北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种群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并以国内相同方法中最敏感品系作为基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历史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棉区棉蚜种群对吡虫啉抗性均达到了极高抗水平,其抗性指数最高为1367.3;对氟啶虫胺腈抗性也达到了高抗至极高抗水平;但是对噻虫嗪和噻虫胺抗性  相似文献   

2.
蓟马在韭菜上发生十分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法国禁止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法案生效,根据禁令,9月1日起法国禁止销售与使用五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啉、啶虫脒),法国也成为欧盟首个为保护蜜蜂种群禁用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国家。在法国,新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运用在甜菜、小麦、油菜、果树、葡  相似文献   

4.
<正>据了解,今年江苏等地茄子上蓟马发生和危害严重,生产上应及时采取药剂防治等措施控制其发生和危害。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烟碱类杀虫剂,丁硫克百威、杀虫单、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以及马拉硫磷、阿维菌素等药,对蓟马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可以用于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防治蓟马。其中有多种药对烟粉虱等害虫也有良好的兼治效果,可以根据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5.
正为评价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工蜂的毒性和生态风险性,为温室施用新烟碱类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啉和氟吡呋喃酮等8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地熊蜂成年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急性接触毒性,同时评估了8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生态风险性。  相似文献   

6.
<正>柑橘木虱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不断上升。为减缓其抗性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现有杀虫剂资源,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双甲脒和噻虫胺进行混配配方筛选。在盆栽实验中,进行不同配方对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实验,接着通过田间试验检测防效。  相似文献   

7.
正6月28日,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30%呋虫·噻虫嗪悬浮剂产品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枸杞蓟马和蚜虫。这是我国首次批准呋虫胺和噻虫嗪在枸杞上登记。此前,我国批准呋虫胺的登记作物共14种(不含卫生杀虫剂),分别是水稻、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番茄、黄瓜(保护地)、西瓜、甘蓝、观赏菊花(包括露地和保护地)、茶树、苹果树、梨树和柑橘树;批准噻虫嗪的登记作物共35种(类)(不含卫生杀虫剂),分别是水稻(包括水稻制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油菜、甘蔗、棉花、菠  相似文献   

8.
<正>上月底,虽然欧盟27个成员国未能就"禁用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达成多数一致,但随后欧盟委员会仍决定从今年12月起,对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实施为期2年的禁用。作出这一决定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研究,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种群生存存在风险。这又是一个产业发展与公众环保安全诉求发生冲突的事例。如何统筹好产业发展与公众诉求,已经成为全球化工行业越来越重要的课题,这比某个产品被禁用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正噻虫嗪是瑞士先正达公司在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同步推出的最新一代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第一代吡虫啉等杀虫剂相似,通过破坏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死亡。但噻虫嗪具有更高的活性、更高的安全性、更广的活性谱,除此之外,与传统的杀虫剂产品相比,噻虫嗪没有交互抗性问题,因此对各种抗性蚜虫、飞虱、叶蝉等效果特别优异。正是凭借这些优越条件,噻虫嗪更是一度成为全球销  相似文献   

10.
<正>5月9日,江苏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获批登记第2个噻虫胺种子处理剂产品——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蓟马。此前,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登记了首个噻虫胺种子处理剂产品——27%精·咪·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噻虫胺20%+咪鲜胺铜盐4%+精甲霜灵3%),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1.
<正>加拿大卫生部建议批准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噻虫嗪的三年登记申请,加拿大卫生部表示,现有科学证据表明,上述两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且在批准条件下使用上述产品并不会对人类环境健康造成威胁,建议登记产品标签修改为推荐产品。噻虫胺和噻虫嗪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可用于地面、叶片以及种子,农业工作者和许可施药者使用上述产品保护作物、种子和草地免受害虫侵害。为了回应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和其他传粉媒介的影响的担忧,加拿大卫生部正在进行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制独特、对害虫杀灭的高效光谱性以及较好的环境相容性,因此自拜耳公司首次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推出以来,已衍生出众多品种,如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并在短短数年内就成为了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13.
选用噻虫胺18FS种子处理剂拌种防治水稻害虫,并以高巧、锐胜为对照药剂,进行了噻虫胺18FS防治水稻害虫药效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噻虫胺18FS 5~15 mL拌种1 kg,对处于苗芽期的水稻生长安全及水稻苗期蓟马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对飞虱也有一定的防效。推荐用药剂量为每拌1 kg干种子以噻虫胺18FS 7~9 mL为宜。  相似文献   

14.
<正>新烟碱类杀虫剂已经成为杀虫剂市场增长最快、销售最为成功、活性最为出色的品种,目前此类杀虫剂已有十几个产品商品化或即将商品化,其中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噻虫啉和啶虫脒仍为国内首选品种……(接上期)五、噻虫胺(Clothianidin)噻虫胺由日本武田公司和拜耳公司1996年共同开发。有触杀、胃毒、杀虫谱广和内吸性等特点。主要用于水稻、果、蔬菜、棉花、草皮和茶叶等作物上的害虫。既用于茎叶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新烟碱类杀虫剂包括氯代烟碱、硫代烟碱、呋喃型烟碱,目前为止是国内外最主要的杀虫剂组成,尽管其对蜜蜂等环境生物上的影响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就目前甚至较长的未来时间内均不存在完全的替代产品。目前在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市场潜力最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包括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品种,且不看这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风云变化,他们在国内的登记仍旧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正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3种常用杀虫剂及不同剂型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和葡萄不同生长期的田间防治效果,云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了葡萄蓟马的室内种群活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啶虫脒和阿维菌素较高,吡虫啉相对较低,依次为啶虫脒EC啶虫脒WG阿维菌素EC吡虫  相似文献   

17.
高德良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45-149
摘 要:研究旨在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小菜蛾抗性水平与杀虫剂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笔者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田间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杀虫剂在登记剂量下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靶标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茚虫威、丁醚脲、高效氯氰菊酯,其LC50值分别为1.14、1.81、2.27、4.22、4.59、45.80、156.96 mg/L。该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茚虫威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4、8.83和9.50,处于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55、30.17和44.21,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达113.50,已达高水平抗性。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脲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好,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38%、90.67%、84.10%和86.18%。田间小菜蛾种群对7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杀虫剂登记剂量处理下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与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之一,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最早由日本武田药品公司(现归属住友化学公司)开发,后拜耳公司亦进行了开发,是所  相似文献   

19.
<正>欧盟宣布从2013年12月1日起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农药实施限用政策,以降低或避免对蜜蜂的种群危害。新烟碱类农药是我国目前在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上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类别,也是我国农药出口创汇的主打品种,欧盟新烟碱类农药管理政策的变化,势必将对我国农药生产、使用以及农产品贸易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统一部署,2012年浙江省继续组织开展了褐飞虱、二化螟、灰飞虱等水稻害虫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浙江省送样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仍维持在高水平抗性(252.01002.5倍),对噻嗪酮处于中等水平抗性(14.31002.5倍),对噻嗪酮处于中等水平抗性(14.391.5倍),对噻虫嗪处于中等水平抗性(26.491.5倍),对噻虫嗪处于中等水平抗性(26.449.4倍),对烯啶虫胺、毒死蜱处于敏感阶段。与前两年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上升速度很快,应引起各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