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奠基性的贡献。(1)毛泽东同志亲自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客观可能性;(2)毛泽东同志积极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方法基础;(3)毛泽东同志率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前提;(4)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成功的辉煌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而首开这一历史的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毛泽东直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二是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三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创造的物质条件和制度基础,为日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历史画卷中,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上,都留下了他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而且也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的敬佩。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到:“如果没有毛泽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作了明确的界说,其中包含着关于思想路线及其地位、作用和内涵的新解读。思想路线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毛泽东同志观点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观点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其首要保障是解放思想;其实现路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其理论目标是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其科学品质是与时俱进;其实践要求是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5.
李腾飞 《现代农业》2009,(6):131-132
毛泽东文学批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无产阶级文艺活动的总结.毛泽东在中国本土关于文学批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学批评思想的论述,创造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宝贵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6.
《古今农业》2021,(2):18-26
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水利建设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完整认识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必须突破水利本身局限,回到毛泽东所处的时代背景中,从毛泽东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角度讨论其决策、论述其缘由。身为领导人的毛泽东更多地也必须要从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巩固新生政权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考量水利建设问题。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基本国情决策水利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灵活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推动了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而培育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民教育。毛泽东同志是农民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农民教育的成功实践者。他曾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他认为,农民是分散的,教育农民和改造小农经济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在不同的革命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都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对农民进行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大革命时期办韶山夜校、农讲所,土地革命时期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延安整风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在毛泽东同志的众多文章中都能看到关于农民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独创性地解决了我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关于同盟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观左继亮1956年的中共“八大”前后,我国社会面临即将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局面.此时的毛泽东同志从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我国社会实际出发,着眼于新社会的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理论探索195 6年起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时 ,苏联的道路暴露了不少弊端。中国领导人面临的迫切问题 ,是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一个成果。讲话的核心是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 ,总结建国初期的建设经验 ,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中概括出十大关系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实际出发 ,开创了通过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反对本本主义》到“两论”到延安整风“三论”,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形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此来指导中国革命,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又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被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文艺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成熟于民主革命的四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本文略论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思想体系。本文试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五个方面,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与分析,充分阐明三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造、建设的不同时期对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农村建设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基本框架。毛泽东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对当前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引导和教训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的影响之大更是前无古人。他关于农民是革命动力的理论使中国农民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关于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使农民获得空前解放;关于教育和改造农民为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提供了政治保障;他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健康稳步发展。笔者对国外新农村建设情况做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关于农业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首位的思想。这对于我们当前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意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重要性的理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思想“、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论断的分析,阐明了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伟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贯穿始终的精髓。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因此,深入探讨,懂得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问题,对于我们坚持和继承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思想的宝库中,关于农民的思想极其丰富,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革命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可以说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所以毛泽东对农村问题格外重视,在很早的时候他就有建设新村的计划书。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最关注的事情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趋向成熟,井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继续将其付诸实践。事实说明,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毛泽东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却给农村地区的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