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适应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鉴别品种,首次将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应用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研究中,采用中国第一套7个鉴别品种对生理小种的鉴别力与其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对同一中国小种具有细划作用,适宜黑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38年来抗瘟品种的利用研究状况,包括水稻品种的更迭,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变动及一些代表性品种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反应。针对当前抗瘟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讨论了抗瘟育种研究的方向和技术路线。提出当前应把抗ZB_(15)、ZB_9、ZB_(3)、ZC_(15)、和ZG1等小种的基因尽可能集合于一个优良品种(组合)之中;应对初筛出来的750份抗源进行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谱分析及遗传分析。必须加强我省的鉴别品种、鉴别菌系的筛选。加强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互相作用的生理生化反应指标研究,以期提高抗瘟性鉴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闽西北山区是我省稻瘟病组成复杂、有繁多强致病小种的分布地带菌。根据宁德、建阳、三明三个地(市)五年来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普查测定表明:其一、1982年和1983年这些地区早稻大面积生产用种的更换,促使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和频率的相应变化,总的趋势是小种组成趋向复杂,优势小种向致病力更强的方向发展。如建阳地区1983年更换“二红三七”品种之后,提高了对ZB群小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Pyicularia grisea (Cbode) Sacc.]是水稻一种重要病害,该病菌存在较大的种群变异性,不同的生理小种适宜生长的培养条件有较大的差异。为明确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优势种群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不同生理小种稻瘟病菌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福建省水稻主产区的稻瘟病菌,鉴定并分析了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群情况,将2017—2018年福建省的126份稻瘟病菌株划分为6个群32个生理小种,其中ZA群为优势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41.6%。同时收集南平地区生产上主栽水稻品种,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适合该区域种植的抗病性水稻品种,如隆两优华占、和两优332、隆两优1988、民优667、科优16等品种的抗谱值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用于定位作图的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等位性比较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无毒基因的克隆以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克隆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7.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ZB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曾和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也有显著差异,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比叶瘟复杂,致病力比叶瘟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表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存在复杂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抗性基因Pi对福建省稻瘟病菌优势菌群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是实现水稻抗瘟持久化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明确水稻24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的抗病性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首先分别采用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CO39近等基因系来鉴定2012-2015年间从福建省各稻区种植的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上采集的347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和致病型,再测定24个抗性基因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性。【结果】根据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菌株的抗感反应,可将供试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划分为6个群36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和ZC为主要种群,ZC15、ZD7和ZB15为优势生理小种。根据CO39近等基因系的接种结果,将供试稻瘟病菌划分为17个致病类型,其中I34.1为优势致病型。供试的24个抗性基因对347株福建省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不同,抗谱为9.80%~89.91%。其中,Pi-k~m、Pi-7(t)、Pi-9(t)、Pi-k~p、Pi-k、Pi-k~h、Pi-z~5和Pi-ta(1)等8个抗性基因的抗病性较强,抗谱均高于70.00%。【结论】说明这8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育种时可以考虑联合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这8个抗性基因对主要生理小种的抗谱和主要致病型的抗谱均值高于69.00%,与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抗谱吻合。说明利用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或优势致病型来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稻瘟病是危害世界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水稻品种的抗性一般仅能维持3~5年。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和抗性基因分子机理的系统研究,加深了对该病原菌-宿主系统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和病原菌效应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的了解。本文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的两种天然免疫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目前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稻瘟病是危害世界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水稻品种的抗性一般仅能维持3~5年。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和抗性基因分子机理的系统研究,加深了对该病原菌-宿主系统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和病原菌效应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机制的了解。本文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的两种天然免疫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目前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弄清影响稻瘟病菌侵害力和寄主抗性的气象、栽培方法以及品种等主要因子之后,进一步研究了它们之间的数量化关系,并根据其结果谋求单因子的复合化、综合化,以研究予测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和病情发展的公式。一、影响稻瘟病菌侵染时侵害力的气象因素: 稻瘟病的发生,取决于感染时的稻瘟病菌的侵害力和寄主的抗性。假如能够予先将感染时的稻瘟病菌侵害力和水稻的抗性程度数量化,就可予知其后的发生动态,稻瘟病发生程度的予测就有可能。为了探讨发生程  相似文献   

12.
高原粳稻子预44抗稻瘟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高感稻瘟病的低海拔粳稻江南香糯与高抗稻瘟病的高原粳稻子预44作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F2、BC1F1和以F2单粒传构建的、由276个株系组成的F7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用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对两亲本江南香糯和子预44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F2和BC1F1进行抗性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子预44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和ZE1的抗性都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进一步利用重组自交系F7群体的266个有效株系作为定位群体,将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E1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SSR标记RM206间遗传距离为0 cM的位置,暂定名为Pi zy(t)。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子预44中的抗性基因用于水稻抗病育种及该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选用13对SSR引物对2012年从湖南桃江水稻抗稻瘟病鉴定中心病圃中丽江新团黑谷(广谱高感稻瘟病品种)上分离的10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在0.76的相似水平上100个菌株被划分成24个宗谱,其中L04和L16为优势宗谱,分别含有13个和10个菌株,各占总菌株数的13%和10%;有5个宗谱分别含菌株68个,共占总菌株数的35%;另17个宗谱分别含菌株18个,共占总菌株数的35%;另17个宗谱分别含菌株14个,共占总菌株数的42%。说明该病圃中的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掌握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中蛋白激酶CK2三亚基的结构特点,生物进化树分析表明CK2的蛋白序列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利用酵母同源比对的方法预测分析了稻瘟病菌中潜在的互作底物,揭示了CK2可能参与的生理生化过程,并且重点预测分析了CK2与小G蛋白Rho3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稻瘟病菌蛋白激酶CK2的功能及其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八十年代研究的基础上,从1990至1997年系统地开展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水稻抗源材料的筛选和抗性基因分析,以及抗源材料的育种利用研究。研究了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变化基础和特点,在明确福建省稻瘟病菌相对稳定的优势致病性小种为ZB13、ZB15的基础上,筛选出抗性强、抗谱宽的水稻抗源Tetep、谷农13、梧农1号、赤块矮选、红脚占和广农种等;筛选出新抗源矮秆Tetep;明确主要抗源对优势生理小种ZB1  相似文献   

16.
湖南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对SSR引物对2010年从湖南19个县(市)种植的44个水稻感病品种上分离到的169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0.8的相似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宗谱,其中L01宗谱为优势宗谱,占总菌株数的66.86%.病菌宗谱与菌株来源地及寄主品种之间关系复杂,来源于相同地区或来源于同一寄主品种的菌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但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程度不一,小种的分化程度与当地的地形地势以及该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数量有一定关系.高海拔山区比丘陵区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更丰富;在某一地区栽培品种组成多样化程度越高,该地区的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越丰富.  相似文献   

17.
南平地处闽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温暖多变,雨量充沛,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1981年~1982年连续暴发成灾;1989年局部地方流行,损失稻谷二百余万公斤。本文针对该地区稻瘟病的发生,对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一些探讨。一、稻瘟病发生流行因子 1.病原菌:南平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复杂,致病性强的小种居多。连续八年监测结果,有6群24个小种,主要优势群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的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大敌 ,对水稻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动态监测及水稻抗瘟性的鉴定是防患于未然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 2 0 0 0年辽宁省水稻品种抗瘟性的测定 ,提出了一些品种抗性表现结果 ,以供生产中参考。1 试验内容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及来源 参加鉴定的水稻品种共 59个 ,包括参加省区试品种 44个(中早熟组 1 0个、中熟组 1 3个、中晚熟组1 3个、晚熟组 8个 ) ,其它部门提供 1 5个(早稻 5个、其它 1 0个 ) ,详见品种抗瘟性测定表。1 2 供试菌株 从 2 0 0 0年辽宁省稻瘟病菌鉴定中实测的 79个单孢菌…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稻瘟病菌侵染机制、无毒基因及稻瘟病菌的生物学研究。认为了解掌握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及其演化变异规律,是开展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9,(2):53-58
稻瘟病是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人工接种鉴定是稻瘟病抗性鉴定的主要手段。接种鉴定用稻瘟病菌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时常发生变异,为了解其变异特点,本研究通过在CM完全培养基和燕麦培养基中连续对10个稻瘟病菌田间菌株继代培养10代,对其每代的产孢量、菌落形态、生理小种及对24个丽江新团黑谷(LTH)单基因系致病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继代代数增加,多数菌株在第5代产孢量、生理小种及致病性都发生了部分变异,10个菌株中有6个菌株在第5代生理小种已发生变异,特别是菌株P10由ZA种群转变为ZC种群;菌株P3、P5和P8的生理小种从始至终没有变化,但菌株P3和P5对部分单基因系的致病性已发生改变。因此,在选择菌株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时,菌株继代应少于5代,尽量用原始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