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几种沙棘叶片组织结构特点和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棘是宝贵的植物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医学营养学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沙棘叶片组织结构和抗旱性可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石蜡切片染色法制作沙棘叶横切的装片,在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了沙棘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等叶片组织结构特点,同时探讨了沙棘树种的抗旱性.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较大、叶片组织结构紧密、上表皮细胞较小者抗旱性较强.供试的5个品种抗旱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齐棘1号,阿列依,楚伊,阿尔泰新闻,橙色.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北地区不同类型沙棘叶片参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北地区3个典型区域,杂交沙棘叶片多条形,钝尖,叶柄较长,而中国沙棘叶片呈披针形;叶面积以杂雄沙棘最大,引进大果沙棘次之,杂雌沙棘较小,各乡土沙棘最小;叶产量随雌雄株、区域不同变化很大,"杂雄优1号"叶产量较"杂雌优54号"高出3.6倍,同一品种"杂雄优1号"叶产量,辽宁朝阳比甘肃庆阳能高出2.4倍。在三北地区,杂雄沙棘叶面积大,叶产量高,具有很好的种植和叶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任杨俊  赵俊霞 《沙棘》1994,7(4):21-23
通过对中国沙棘等缺素症防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西藏沙棘、尼勒克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的叶片由绿变黄,最终变成黄褐色,严重者叶片枯落,这种症状是由于缺少多种元素造成的,通过叶面喷施1%的多元微肥防治,其效果好;云南沙棘和肃北中亚沙棘的叶部分出现死斑、卷曲皱缩、新枝梢畸形缩成团状,这种症状是由于缺磷造成的,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钠防治,其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何士敏  向邓云  韩棠丽 《沙棘》2009,22(1):7-10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沙棘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沙棘进行高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POD)作为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的一种,与植物抵御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胁迫、病害等各种不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了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从沙棘叶片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比较低,其作用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5℃。同时,实验还检测了底物浓度对沙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06mol/L。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13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生长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果沙棘的叶片长度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不明显,磴口试验点的叶片宽度不同程度地比绥棱试验点小,同一试验点不同品种的叶片长度与宽度亦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沙棘叶片长度明显小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宽度与引进品种相近;磴口试验点叶片长宽比明显高于绥棱,叶片长宽比的大小可作为衡量品种抗逆性或者适应性的一个指标.(2)不同大果沙棘品种的枝刺数具有很大的不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枝刺数并不完全一致,在磴口试验点,许多品种的枝刺数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可能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或反应;中国沙棘枝刺数量多,为长期适应干旱瘠薄环境的结果.(3)大多数大果沙棘品种在磴口试验点的株高、地径及冠径均低于绥棱试验点,中国沙棘生长旺盛,其株高、地径及冠径均明显大于大果沙棘.(4)品种不同丰产性也不同,而且产量的年度稳定性相差很大,在试验林进入盛果期后,一些大果沙棘品种产量可达到10000kg·hm-2.(5)不同试验点不同品种的生长指标与产量的线性相关性强弱不一致;从生长指标的大小可对产量进行有效预测,而准确的预测还需要进行连续的生长观测和产量测定,以建立完善的沙棘产量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CO2浓度倍增条件下肋果沙棘幼苗气体交换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性状和生长特性,研究青藏高原特有种肋果沙棘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可显著提高肋果沙棘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幼苗营养器官(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且肋果沙棘趋于向地上部分(尤其是茎)分配更多的干物质.CO2浓度倍增使肋果沙棘幼苗比叶面积、平均单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分别降低27%,33%和41%,碳氮比增加73%,而叶片碳含量无显著影响.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肋果沙棘幼苗不仅通过增加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累积产生明显的“施肥效应”,而且通过降低比叶面积、平均单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表现出较强的下调适应能力,进而有利于其应对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沙棘(Hippohae rhamnoides)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林、薪炭林树种。近年在我国“三北”地区已开始对沙棘果实、种子的开发利用,并建立了工业化的沙棘园。据知有关沙棘的栽培技术资料较多,对其生理特性研究较少,本文对沙棘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为沙棘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地概况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园内。该地年平均降水量675.2mm,年平均气温8.2℃,土壤是棕色森林土。试材:5年生沙棘叶片,10年生剌槐、白榆叶片。方法:蒸腾强度用离体快速称重法测得,  相似文献   

8.
沙棘饲料价值评价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建忠  闫晓玲 《沙棘》2000,13(4):21-25
通过沙棘与其它15种常规饲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沙棘叶片、种子的综合营养价值仅低于大豆、蚕豆、豌豆和槐叶粉,而高于其它优良饲料;而高于其它优良饲料;沙棘叶片、种子、果渣用作畜禽配合饲料的基本原料,其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可以满足要求,钙、磷略显不足,需要添加石粉、蛋壳、贝壳、骨粉等。沙棘配合饲料开发要重视配料选取、饲养试验、生产及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沙棘叶片特性、果实特征及部分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了5个沙棘品种在乌兰布和沙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乌兰沙林×中国沙棘和深秋红的产量高于其它3个沙棘品种,具有较低的气孔导度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果大、抗逆性强的优点,可作为生态经济型品种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7个沙棘品种苗期生长动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品种幼苗的苗高和叶片数的前期生长量要快于后期生长量,苗高和叶片数半月生长量中最高的是契切克,其次为壮圆黄;叶片数半月生长量中最低的是丘依斯克;以不同品种沙棘苗高半月净生长量为指标,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沙棘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其中,速生期苗高生长量最大,其次为幼苗期,出苗期和生长后期生长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马德彪 《沙棘》2004,17(1):23-23
沙棘是黄土高原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沙棘林具有固氮、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沙棘叶可制成保健茶,提取治疗心血管病的黄酮;沙棘果实种子和叶片中含有10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营养十分丰富。因而沙棘果实在医疗和食品工业中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是,自  相似文献   

12.
沙棘抗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沙棘有关抗旱性的生理指标进行了研定。沙棘之所以抗旱性强,不仅是因为它具有较低的蒸腾和对干旱生境具有较强适应的生理反应,而且与其叶片的旱生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重要薪炭林树种沙棘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晗生 《沙棘》1997,10(2):24-25
通过对沙棘及锦鸡凡属植物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片营养成分的测定.表明沙棘比牲畜喜食的锦鸡儿属植物具有更高的粗蛋白质(或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以及更好的适口性.而其矿质营养粗灰分含量较低。从衡量牧草品质的主要指标要求看,沙棘是一个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薪炭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抗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植株,分析不同抗、感植株间相关生化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抗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生测试验,筛选抗性植株,然后以抗、感沙棘无性系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在成虫羽化前和产卵盛期检测抗、感无性系植株相关化学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结果】1)通过林间调查果实受害率及开展沙棘绕实蝇产卵选择性试验,筛选出抗沙棘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2)在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敏感无性系,在果实中分别高出101.34%、50.21%和20.12%,叶片中分别高出121.22%、30.43%和40.68%。3)抗、感无性系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在2种无性系植株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抗虫无性系的酯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显著低于敏感无性系,而醇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4)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非挥发性物质山奈酚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29.40%和40.80%;果实中异鼠李素含量较敏感无性系高出43.20%,而在叶片中的含量较敏感无性系低41.34%。5)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i)、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98.21%、25.03%和20.10%,在叶片中POD和PAL则分别高出33.40%和36.30%。【结论】抗、感无性系果实、叶片中化学物质及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推测,沙棘体内抗虫相关化学物质和酶活性与其抗沙棘绕实蝇的能力密切相关。结果初步揭示沙棘抗虫无性系的生理生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棘抗虫性机制及开展抗虫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业实用技术》2021,(9):92-94
通过扫描电镜法,观察到中国沙棘、引进大果沙棘和杂交沙棘3大类15种不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表皮毛类型基本一致,并无明显差别。沙棘叶片上、下表皮毛,均具有盾状、星盾状和星状3种表皮毛,且以下表皮着生的表皮毛为多。在3类表皮毛中,数量最多的为盾状表皮毛,最少的为星状表皮毛,星盾状表皮毛数量介于二者之间。沙棘表皮毛的分布特征,是沙棘属植物长期适应干旱环境衍生出来的固有特征,在不同类型间基本一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干旱程度下俄罗斯大果沙棘与中国沙棘之间抗旱性差异。以两个树种2年生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创造重度、中度、轻度干旱胁迫条件,定期测定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从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比较可以看出俄罗斯大果沙棘的抗旱性明显高于中国沙棘。对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固土林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河北杨与沙棘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黄土丘陵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对生态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比较两种树种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分别以吴起县人工栽培林内的河北杨和沙棘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两树种的叶片光响应曲线、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RWUE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除5月下旬外,沙棘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不同生育期均显著高于河北杨(P0.05);沙棘在5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中旬的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均显著高于河北杨(P0.05);且不同生育期下沙棘的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qNPQ均显著高于河北杨(P0.05),表明沙棘具有相对较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和较强的光保护能力。河北杨和沙棘在整个生育期均具有较高的LSP,且不同生育期下河北杨的RAQE,Pmax,Tr和Rd均显著高于沙棘,但LCP与之相反(P0.05),表明两者均属典型阳性植物且能较适应当地的强光环境,而河北杨相对于沙棘具有较高的叶片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何士敏  向邓云  张艳馥 《沙棘》2007,20(1):13-15
检测了沙棘叶片中抗氧化物质POD、SOD、CAT的酶活性和沙棘果中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分析比较了供试沙棘的这5种抗氧化物质的活性和含量,选出了较优良的沙棘树种为向阳、优胜、齐棘,其次是阿列依、楚伊、浑金、阿亚干卡,阿尔泰新闻、阿珠拉和橙色较差.  相似文献   

19.
沙棘白眉天蛾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白眉天蛾以幼虫为害叶片,严重影响大果沙棘的结果量与冠幅生长,大面积发生时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通过试验,在中幼林期筛选出持效期长、效果好的几种防治方法同时,对药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沙棘品种叶片、种子千粒重与果实百果重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金友 《沙棘》2004,17(1):16-18
通过对参试沙棘品种叶片、种子千粒重与果实百果重相关性的分析研究,总结叶片的长宽、长/宽、种子千粒重与果实百果重的相关关系,以便指导沙棘经济性状育种中实生苗的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叶片长与果实百果重、叶片长/宽与果实百果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叶片宽无关;只有种子千粒重与果实百果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2,回归方程是:y=4.52x-23.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