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研究表明,松瘤象是泊江省分布广泛,数量大,蛀入木材内部直接使松材降级的最严重木材害虫。松瘤象在木材上蛀孔的平均直径0.9cm,深度达木材中心,甚至穿透木材横断面。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珍贵树种兴凯湖松Pinus takahasii Nakai发生松瘤锈病Cronar-tium quercuum(Berk.)Miyabe ex Shirai,对林木生长、结实和天然更新均造成严重影  相似文献   

3.
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瘤小蠹属Orthotomicus,又被称为Mediterranean pine engraver(地中海松树雕刻家),是潜在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云南省的普洱、西双版纳和丽江有分布。2020年9月,首次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玉白顶自然保护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上发现松瘤小蠹,且因其危害造成大面积松树死亡。玉溪市峨山县是松瘤小蠹的地理分布新记录,云南新增1个昆虫地理分布小区即云贵高原小区。对松瘤小蠹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雌雄成虫及其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和寄主植物、新发生地和危害情况进行阐述,并针对该虫所在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综合分析法对松瘤象在陕西南郑木材类虫害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松瘤象风险综合评价值R=0.42,初步确定为低度危险种类。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植物源引诱剂在从化地区进行了松瘤象野外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松瘤象从4月开始羽化,至12月结束,整个羽化期持续将近1a,羽化高峰在4月底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Linnaeus)是近几年传入抚顺地区的危险性害虫。幼虫喜食大径松树,在树干深处蛀道危害。该虫活动隐蔽,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本文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等的研究,探索出防治的有效措施。同时为长期控制松瘤象的危害,提出了应遵循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7.
兴凯湖松瘤锈病(CronartIum guerc uum)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主要松干病害,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结实。笔者在对该病害进行研究时发现,在瘤部形成的锈孢子堆中寄生着链格孢菌(Alteraniasp.)。用无菌的培养皿取回锈孢子,在室内做萌发试验,发现A1ternaria sp. 出现的频率高达10%,并发现Alternaria sp.  相似文献   

8.
松瘤象幼虫危害马尾松活立木,在渝北区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木质部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下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中旬为产卵盛期,幼虫孵化后即危害马尾松活立木的韧皮部及木质部表层,以后逐渐向木质部危害。可利用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的特性,设灯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对受害木进行拔除销毁,可降低虫口密度;加强检疫,防治人为传播。  相似文献   

9.
锈菌Endocronartium harknessii(Moore)Hiratsuka引起的西部瘤锈病是北美西部森林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菌侵染包括西黄松Pinus ponderosa、欧州赤松P.sylvestris、辐射松P.radiata和小干松P.contorta在内的多种硬松(二针松),在寄主枝干上形成球状木质瘤的典型症状。虽然该病一般不引起树木的直接死亡,但易引起病部的风折和次生真菌及啮  相似文献   

10.
花旗松     
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也叫红杉,俄勒冈松,道哥拉斯云杉,松科黄杉属,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用材树种之一。从更新世(Pleistocene)中叶开始,花旗松已经成为北美地区主要的森林树种,但其分布范围也仅局限于北美地区。近100多年来,该树种已被成功的引入到温带森林。花旗松有两个变种:一个是海岸花旗松,P.menziesii(Mirb.)Franco var.menziesii,另一个是落基山花旗松或蓝色花旗松,P.men- ziesii var.glauca(Beissn.)Franco。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引诱剂林间监测松褐天牛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引诱剂(M99型、FJ-Ma-02型混用)在林间诱捕松褐天牛成虫(Monocha mus alternatusHope),以监测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发生在畹町思茅松林区内的松褐天牛成虫出现初期为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高峰期,9月中旬为末期;同时引诱剂也可诱捕到松林蛀干害虫松瘤象、小蠹类4种、马尾松角胫象及其它种类天牛9种、金龟子等以鞘翅目为主的多种昆虫。  相似文献   

12.
由松栎柱锈菌[Cronartium quercuum(Berk.)Miy.ex Shirai f.sp.fusi-forme]所引起的南方松类梭状瘤锈病,是美国林木中破坏性最大的病害之一,该病两个最感病的寄主——湿地松和火矩松,又是美国东南部栽植最广泛、管理最集约、经济意义最重要的树种。该病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百万美元。梭状瘤锈病的症状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病害早期阶段,苗干和针叶上产生锈斑;二是在较晚时期,枝干上出现菌瘿。在抗病变异方面,以前主要集中于对菌瘿的研究,对锈斑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则几无所知。本试验就是为了找出一个实用的方法,用以描述大量松茁锈斑的发展,并在不同接种体浓度下,对抗病松和感病松基因型的早期性状表现,进行比较和对照。  相似文献   

13.
毛枝五针松(Piuns wangii Hu et cheng)和广东五针松(Piuns wangii Hu et cheng var.Kwangtungensis(chun)Cheng et Y.W.Law)是高  相似文献   

14.
杂种松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湛江市林业良种场及澳大利亚昆士兰林研所提供的杂种松在雷州半岛 2个试验点造林 ,7~ 1 5年生结果表明 ,优良杂交组合以本种加勒比松优良家系 (吴 2 ,河 6 ,南 2 )为母本与湿地松优良家系或与巴哈马加勒比松为父本的杂种松 ,其生长可比对照 (本种加勒比松 )蓄积生长量大 1 .2倍~ 1 .7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PEE×PCH等杂种松 7年生蓄积量生长比对照 (本种加勒比松 )大 2 .9倍~ 4 .2倍。杂种松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 ,抗风力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等优点 ,且耐贫瘠立地。杂种松木材比重与纤维长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8~ 9年生由幼龄材过渡到成熟材。较优良的杂种松可在雷州半岛及海南东部沿海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蚧危害与马尾松胸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胸围和松突圆蚧种群数量、枯梢率等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的松突圆蚧种群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受松突圆蚧为害后的枯梢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个体对营养和空间的竞争能力并不体现为对松突圆蚧的耐害或抵抗能力,该林分存在胸围越大的个体受松突圆蚧为害(枯梢)越重的趋势;对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和枯梢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胸围与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枯梢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其线性回归式为y=3 7821x-30 0479(y为枯梢率,x为胸围);松突圆蚧种群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连续3年监测松褐天牛及其它松树主要蛀干害虫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林间松褐天牛、赤梗天牛、马尾松角胫象和松瘤象等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发生规律,为监测、预报、控制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二针松疱锈病是由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引起的。在栽植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海岸松(P.pinaster Ait.)、奥地利松、欧洲黑松(P.nigra Arnold)、意大利五针松(P.pinea L.)、欧洲山松(P.mugo Turra)、阿勒颇松(P.halpensisMill.)、地中海松(P.brutia Tenn.)的一些欧洲国家蔓延。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20年来,该病在人工林和二针松苗圃中大肆流行,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介绍松芍柱锈菌的生物学研究概  相似文献   

18.
话说黄山松     
黄山松,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刚毅的性格,傲然的姿态博得人们的赞叹,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讴歌,明代方拱乾在《扰龙松歌》中写道,“忽生一臂横十丈,不及顾根遥相望。一曲一结枝成根,垂垂恍与峰揖让”……清人黄景仁有诗云:“黝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他着力刻画黄山松的风骨。这些诗至今读来仍是脍炙人口。黄山三十六大山峰,七十二小山峰,几乎峰峰有奇松。世称有十大名松:迎客松、蒲团松、麒麟松、凤凰松、卧龙松、探海松、连理松、龙爪松、接引松、黑虎松、这些松蓊郁苍翠、铁干虬枝,各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知道Peridermium pini(=Endocron-artium pini),P. harknessii(=E. harknessii)和P. filamentosum 是硬松类的一些同主寄主的干锈病菌。它们以锈孢子为手段,由松到松直接侵染。1972年Saho 和Takahashi 曾对由松到松的五针松干锈病做出有推论根据的报道。在北海道,在一种五针松——天然生长的偃松的嫩枝上采到了这种锈菌。于是,提出该菌为Peridermiu yamabense 新种(Saho,1981)。接种试验结果指出偃松、P. griffithii、美国五针松、日本五须松、P. peuce、P. str-obiformis 和美国白松都是这种锈菌的寄主。  相似文献   

20.
我所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海岸松、意大利松,从荷兰引进湿地松、加勒比松、印度长叶松、麦根松、大果松、黑松;1973年从柳州沙塘,广东林科所引进湿地松和火炬松。现将1964年和1973年引进较成功的几种国外松的生长情况,初步整理于后。一、引种点的环境条件1964年引进的几种国外松,主要种植在我所大马山试验林场(昆明),该场位于东经102°45′,北纬25°12′,海拔1970米,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31.5℃,霜期138天,年平均降雨量9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