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金银花中4种绿原酸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简称QAMS),验证该方法在金银花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以绿原酸为内标,分别建立绿原酸、果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金银花中果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对金银花样品同时采用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测定金银花中6种咖啡酰奎尼酸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所得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2种测定方法得到的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以绿原酸为内标同时测定果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与异绿原酸C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金银花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以柚皮素为内标,结合指纹图谱评价铁皮石斛药材质量的一测多评法,采用HPLC法对铁皮石斛及其他伪品黄酮类成分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标出共有指纹峰。建立柚皮素与其他指标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利用校正因子计算铁皮石斛中其他5个共有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有较大相似性,与伪品存在较大差异,经比较标出6个共有指纹峰,并基于对照品指认了6个成分,依次是芹菜素 6,8 二 C β D 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 6 C β D 木糖 8 C β D 吡喃葡萄糖苷、异夏佛托苷、夏佛托苷、芹菜素 6 C α L 阿拉伯糖 8 C β D 木糖苷和柚皮素。利用柚皮素与其他5个成分间的函数关系,采用一测多评法计算其他成分的含量。在一定线性条件范围内,柚皮素与芹菜素 6,8 二 C β D 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 6 C β D 木糖 8 C β D 吡喃葡萄糖苷、异夏佛托苷、夏佛托苷和芹菜素 6 C α L 阿拉伯糖 8 C β D 木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值分别为1163、0727、1157、0893和1058,与常规外标一点法所测6个黄酮成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对标准差<5%)。表明铁皮石斛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柚皮素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铁皮石斛药材的定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博落回中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方法以博落 回果实为研究对象,建立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对原阿片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别 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 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9批博落回果实中4个生物碱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 定,其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博落回果实中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 碱、白屈菜红碱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一测多评(QAMS)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大黄素为参照物,建立其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的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RSD均小于3%,且2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稳定准确,可有效、快速地评价唐古特大黄的质量,以提高唐古特大黄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敏  刘惠娟  王永福  石岩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182-185,215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方法,并对甘肃地区的21批药材进行定量分析.[方法]Agi-lent Zorbax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μL.分别考察不同条件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评价一测多评法和标准曲线法在含量测定结果上的差异.[结果]建立了以淫羊藿苷为内标参照物,同时测定6种黄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不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的RSD小于2.63%.多点矫正-一测多评法、斜率矫正-一测多评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21批甘肃地区淫羊藿样品含量,其RSD小于3%,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易行,可用于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白芍中3种芍药苷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芍药苷为对照品,同时测定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白芍中3种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RSD均小于5.00%,各相对校正因子准确度、重现性良好。[结论]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白芍3种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中得到较好的验证,可用于白芍的定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栀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京尼平苷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等6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栀子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栀子全国生产区划提供了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适用于响铃草质量控制的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使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0.4%醋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以槲皮素为内标物,测定其与山柰素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ESM)测定响铃草中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将一测多评法(QAMS)与外标法(ES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批响铃草药材中山柰素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均与外标法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进一步完善响铃草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不同采摘时间下拐枣成分的含量分布规律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确定拐枣的最佳采摘时间。以陕西省旬阳地区拐枣为试材,对不同采摘时间的淀粉、脂肪、粗纤维、灰分、多糖、多酚、黄酮、生物碱、维C等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综合评价值D值。 在不同采摘时间下,各种成分含量最高值分布不同;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部分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综合值D,综合值D值越大,表现越好。拐枣的最佳的采摘时间为第二次采摘,即为霜降后的第7天。  相似文献   

10.
以2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和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探讨3种光源处理对栀子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3种光源显著增加了栀子叶片的叶绿素指数和氮平衡指数,但3种光源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红蓝光质比最大(4.4)的LED-2照射下,栀子叶片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具有最低的红蓝光质比(0.8)和最高的绿光占比(0.41)荧光灯照射下,栀子叶中类黄酮指数最高;而在蓝光比例较高的LED-1照射下,栀子叶生化成分含量及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较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发适合栀子生长的LED灯时,应适当增加部分绿光及远红光,降低红光与远红光比值,以促进栀子叶中类黄酮、多酚、游离氨基酸等功能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生态因子对栀子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推动栀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种植,采用HPLC法测定了10个试验点渝栀1号无性系果实中栀子苷、西红花苷的含量,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OPLS)模型,分析了生态因子对栀子主要活性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栀子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含量差异极显著。有机质、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栀子苷积累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质、年平均相对湿度与栀子苷含量呈正相关,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与栀子苷含量呈负相关。钾、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是影响西红花苷积累的主要因素,西红花苷的含量与活动积温呈正相关,与钾、年日照时数呈负相关。说明生态环境的差异,会造成栀子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在栀子栽培立地过程中,可将有机质、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钾、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这7个因子作为选择优质产区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欧前胡素为内标物,建立了测定川白芷药材中白当归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多种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采用HPLC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Plus C18 (4.6 mm×250.0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 ml/min进行测定。以欧前胡素为内标物,建立川白芷药材中白当归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川白芷药材中白当归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分别为0.407、0.844、0.847、0.625,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以欧前胡素为内标物建立川白芷药材多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准确性良好,方法可行,可作为川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试验测定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生理指标,并对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油橄榄抗寒性研究和生产活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陇南武都的6个油橄榄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品种油橄榄幼苗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抗寒指标和抗寒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隶属函数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的结果相一致,6个油橄榄品种幼苗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皮削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各项抗寒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抗寒性)的关联顺序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结论】SO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油橄榄抗寒适应性鉴定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成分差异,为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品质评价以及栀子花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 GC-MS)分析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的香气成分,通过计算机谱库和人工谱图解析,对香气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分析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化学成分,通过数据库比对,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 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均含有大量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达到63.00%和69.37%,栀子鲜花花水中检测出香气成分79种,鲜花细胞液中检测出香气成分56种,均含有醇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8个种类的化合物。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醇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和分别达到72.00%和95.71%。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了200个、212个和46个、54个代谢成分,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正离子模式下生物碱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7.10%和45.21%,负离子模式下分别为3.21%和13.45%。具有抗焦虑生理作用的生物碱类成分芥酸酰胺在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的相对含量最高。栀子鲜花花水中存在较多的抗菌、抗炎成分如双氢青蒿素、山茶皂苷元B、羟基积雪草苷以及双环孢素、塔罗霉素A等抗生素。【结论】 栀子鲜花细胞液较栀子鲜花花水具有充足的头香,但持香时间短,而栀子鲜花花水的香气成分较栀子鲜花细胞液丰富,具有良好的头香和底香,持香时间长。生物碱类成分是栀子花中的主要特征性物质,可作为评价指标用于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5.
NIRS定量分析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数学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近红外光谱 (NIRS)分析油菜品质。采用残余法测试了近 2 11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种子的含油量 ,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 ,选择 12 8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测试 96份待测样品 ,其NIRS的测试值与残余法测试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0 3 ,相对误差小于 3 .5% ,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 63 7份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 ,选择 16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数学模型。 3 0份样品检测模型 ,NIRS测试值与凯氏定氮法测试的油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的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15,相对误差小于 6%。结果表明 ,这 2个数学模型已经可用来准确、快速、无污染、低消耗的测试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7.
NlRS定量分析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数学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油菜品质。采用残余法测试了近211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种子的含油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288份代表性样品,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测试96份待测样品,其NIRS的测试值与残余法测试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503.相对误差小于3.5%.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637份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选择168份代表性样品,建立数学模型。30份样品检测模型,NIRS测试值与凯氏定氮法测试的油菜籽饼柏蛋白质含量的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515.相对误差小于6%。结果表明,这2个数学模型已经可用来准确、快速、无污染、低消耗的测试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4种不同提取细胞核的方法,测定了6个不同沙棘品种的核DNA含量,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测得的CV值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提取沙棘核DNA的方法所测得的内标CV值为2.49%~11.31%,待测样CV值为2.53%~12.08%.当Tris.MgCl2法测定时,细胞核全部破碎,故未得到流式图;用Otto's法测得的CV值最小,内标与待测样CV值分别为2.49%~3.35%,2.53%~3.56%.因此,Otto's法为最适宜提取沙棘细胞核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二年生栽培防风有效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种色原酮和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RP-HPLC检测和苯酚硫酸法对栽培一、二年生防风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二年生防风4种色原酮总含量分别为0.492 9%和0.536 6%,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但二年生防风4种色原酮成分的总含量明显高于一年生防风(P<0.05);一、二年生防风样品的多糖含量分别为6.53%和6.7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果实的质量,对6个产地的栀子果实的鲜重、长度、直径进行测定,对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进行测定,构建了栀子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对栀子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浙江温州的栀子的果实质量最大,直径最长,农艺性状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地,且其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6个产地栀子的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有效区分了不同产地的栀子药材,将6个产地的栀子分为4大类。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浙江温州所产的栀子综合性状最优,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