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生理解剖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剑角蝗科3种蝗虫的前胃和贲门内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属的前胃内壁纵行脊都比较光滑,但绿洲蝗属与迷蝗属纵行脊上齿的大小比鸣蝗属更为接近;绿洲蝗属与迷蝗属贲门内壁上齿尖角度更接近。说明前胃及贲门的显微结构在同科不同属间存在差异,可作为属间种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棉蝗的形态研究:Ⅴ.消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蝗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唾腺组成,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段,前肠由口,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组成。中肠为一简单的直管。后肠由回肠,结肠和直肠组成。中肠为简单的直管。后肠由回肠,结肠和直肠组成。前肠与中肠交界处处面着生胃盲囊,内有贲门瓣,中肠与后肠交界处外面着生有马氏管,内面有幽门瓣。前肠内壁通常具齿。在内壁不同部倍,齿的排列方式和形状有所差异。直肠内具有直肠垫。唾腺形状似葡萄状,由许多分泌球体  相似文献   

3.
2020年6月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由云南南部边境地区大量侵入,危害竹(Bambusoideae)、玉米(Zea mays L.)、芭蕉属(Musa spp.)等植物。本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黄脊竹蝗在芭蕉属作物上的危害进行研究,以期为评估黄脊竹蝗在芭蕉属作物上能否爆发成灾提供数据支撑。通过野外调查结果发现,黄脊竹蝗对粉蕉Musa (ABB组)‘Pisang Awak’有明显的取食危害现象,未发现对威廉斯香蕉Musa (AAA组)‘Williams’的取食危害现象。室内饲养试验表明,在选择条件和非选择条件下,黄脊竹蝗对巴西蕉Musa (AAA group)‘Brazilian’和野生芭蕉Musa (AA group)‘Banksi’(编码:ITC0806)均造成危害,说明巴西蕉和ITC0806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黄脊竹蝗的寄主;室内饲养第3天发现,巴西蕉与ITC0806、选择性处理植株的受害指数均有显著差异,黄脊竹蝗对ITC0806有明显的取食偏好且危害更为严重。因此认为,黄脊竹蝗能够取食香蕉和芭蕉并造成危害,在黄脊竹蝗暴发成灾、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会对香蕉和芭蕉产生潜在的威胁,在云南芭蕉属作物生产上,应加强对黄脊竹蝗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河北省叶蜂科1新属2新种:黑头脊颊叶蜂Ungulirhadinanigricepsgen.etsp.nov.(新属新种),吕氏近脉叶蜂Phymatoceropsisluisp.nov.(新种)。脊颊叶蜂属Ungulirhadinagen.nov.与EurhadinoceraeaEnsiln最接近,但后颊脊发达,爪简单,后头收缩,单眼后区小方形,侧沟平行,触角等3书长于第4节,锯腹片无信突和节缝刺毛带等,易于区别;新属无胸腹侧片,爪无内齿和基片,前翅2A+3A脉直,颚眼距亚线状,腹部第1背板无大膜区等易与等节叶蜂族Phymatocerini内后颊脊发达的近脉叶蜂属PhymatoceropsisRohwer和五福叶蜂属DicrostemaBenson2属鉴别。吕氏近脉叶蜂颚眼距狭窄,后臀室柄长于后小脉,体黄褐色,头部黑色可与属内已知2种区别。白肩刻眶叶蜂Ardisbrunniventris(Hartig)是中国新记录属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黄脊竹蝗综合防控技术,以期在南京地区示范与推广。[方法]运用林间观察和人工饲养的方法对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相同的化学防治方法下对比未樵园与樵园竹林中跳蝻期的防治效果;在相同的防治方法下对比未垦复与垦复、施肥过的竹林上竹跳蝻和成虫期的防治效果;对比伐老竹、营造混交竹林、樵园养鸡养羊前后黄脊竹蝗的为害情况。[结果]竹蝗3龄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机,在跳蝻孵化前樵园,结合化学防治,可有效降低竹蝗的种群密度;竹蝗3龄后以垦复、施肥为辅助,通过跳蝻有下竹息凉、喝水习性,于06:00—09:00防治可有效降低竹蝗的种群密度;伐老竹、营造混交竹林、樵园养鸡养羊等综合措施均能有效降低竹蝗的种群密度。[结论]综合运用樵园、垦复、施肥、伐老竹、营造混交竹林、樵园养鸡养羊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为害。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雾喷粉机喷撒森得保粉剂,进行不同用药量防治黄脊竹蝗试验。结果表明:采取15 kg/hm2和21.5kg/hm2方法效果较好,且二者效果接近;考虑到成本因素,以15 kg/hm2为宜。因药剂属生物制剂,不污染环境且见效快;同时使用喷雾喷粉机工效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在黄脊竹蝗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的消化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构成。其中:后肠最长,占比49.60%;前肠次之,占比43.65%;中肠最短,仅占比6.75%。前肠位于头胸部至腹部第2体节,分为口、咽、食道、嗉囊、前胃、贲门瓣6个结构。咽表面附有强大的环肌和白色的气管组织,内部形成明显的8条褶皱,褶皱上附有朝内密集排列的手指型齿;食道和嗉囊内部由大量褶皱构成,褶皱上有朝内的1~3个为单位稀疏排列的锥形齿;前胃结构较为特殊,外部是强壮的肌肉层,内部由6个相似的几丁质结构构成;贲门瓣在前胃的末端和胃盲囊前端,内部有4个长条形的褶状凸起紧紧扣在一起,呈漏斗状,表面粗糙但无齿,是前、中肠的分界线。中肠位于腹部第3体节,包含4条相等的胃盲囊,末端形成幽门瓣,其内部有6个凸起,且有朝内的具2~5个小齿的爪型齿。后肠位于腹部第4至第10体节,后肠与中肠分界线由7条乳白色马氏管围圈构成,马氏管由丰富的纵肌组成,马氏管着生处内部是幽门瓣,且有6个凸起,从此处向下延伸形成褶皱至后肠,之后依次是细长状乳白色较短的回肠,弯曲且向上折叠呈“N”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棉蝗头部的解剖、观察表明,棉蝗头部的构造与非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migratorioides Reiche et Fairmaire和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nilensis Meyen均有几处明显的不同,即棉蝗的蜕裂线呈秤钩状;具有后头后颊沟;额隆线伸达额的下缘:额脊上方1/3部分平坦,2/3部分略凹;左上颚切齿有四个大齿和一个小齿,比右上颚切齿多一大齿,臼齿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鲵的形态观察和内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4属中国大鲵的外形和内脏进行了系统研究。消化系统:大鲵的口裂很宽,口咽腔底壁的前方有不发达的舌,上颌有内外两排并列的尖细牙齿;下颌有1排密集的小牙齿,上颌内齿弓的两端各有1个后鼻孔,向前通鼻孔。食管短而粗,粘膜上有纵行皱襞,胃呈纺锤形的长囊,肌层发达,贲门口很大。直肠特别粗大,长达腹爱伥匠一半。肝极为发达,有胆囊。胰独立,不与肝混合,但胰管与胆管合并,呼吸系统;肺为两个锥形的薄壁长  相似文献   

10.
正截至7月26日,黄脊竹蝗已在云南省3州(市)累计发生面积14.06万亩,未对农林生产造成重大危害。7月27日,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和老挝边境云南省江城县举行黄脊竹蝗应急防控实战演练,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境内外黄脊竹蝗发生发展态势,研究部署西南边境地区黄脊竹蝗防控工作。会上,云南及迁入黄脊竹蝗的3个重点市(州)2个重点县(市)分别介绍前期黄脊竹蝗迁入及应急防治情况,广西、四川、贵州介绍境内黄脊竹蝗发生情况,有关专家对发生形势进行分析。在黄脊竹蝗应  相似文献   

11.
从患传染性腺胃病的病鸡中分离到4 株病毒,其中H95株在SPF鸡胚上已稳定传代。病料及H95 传代后的鸡胚尿囊液经蔗糖梯度和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的纯化物,电镜下为大小80~160 nm 、有囊膜的病毒颗粒,囊膜表面有纤突,呈冠状形态。病毒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19~1.23 g/cm 3, 对热和氯仿敏感,耐酸,能抵抗1% 胰酶,无直接血凝性,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的病毒则能凝集鸡红细胞,能干扰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上的增殖。应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4 株抗H95株的阳性克隆,经Western blotting, 其中3 株单抗能识别54 kd 蛋白多肽,该条带也能与来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M41 株的针对N 蛋白的单抗反应。中和试验表明, H95株与其它IBV 毒株在血清型上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鸡传染性腺胃病的病原是冠状病毒科的成员,并且很可能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中以腺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的致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显示绍兴麻鸭胚后期腺胃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P细胞)的形态及其分布,分别计数每个周龄阶段的腺胃腺叶和表面上皮中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数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细胞形态多样,以卵圆形、多面体形为主,并且有胞质突起。P细胞多分散分布于腺叶的中间与内侧区,个别分布在表面上皮中。腺叶P细胞的生长峰期为0~6周龄,以后下降,表面上皮P细胞生长峰期为0~10周龄,以后迅速下降。各周龄腺叶P细胞数明显多于表面上皮P细胞数。  相似文献   

13.
平榛种子层积催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榛种子发芽困难的问题,层积天数用0 d、30 d和60 d三个水平,赤霉素的浓度采用0 mg.kg-1、80 mg.kg-1和120 mg.kg-1三个水平,两因素组合共9个处理,重复三次,对平榛种子进行层积催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层积可以有效破除种子的休眠,出苗率和苗高以层积60 d与赤霉素80 mg.kg-1的处理为最好;层积处理的催芽效果优于赤霉素的处理;采用层积与赤霉素相结合处理种子,比单独采用赤霉素处理更有利于平榛种子的发芽和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4.
家蝇幼虫消化道的解剖和镉中毒时的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ikon实体显微镜下对家蝇幼虫的消化道进行了解剖,观察到家蝇幼虫的消化道分为3个部分:前肠,中肠,后肠,其中以中肠最长,最粗,前胃变成黄褐色,中毒较深的甚至变成深褐色。中肠显著缩甜美,不再透明,且部分黄化,马氏管局部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深黄褐色。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底,北京郊区某鸡场发生1种以鸡腺胃肿大为特征的鸡的传染病.取发病鸡腺胃,经研磨离心处理,取上清接种SPF鸡胚,从第4代开始,出现典型的胚胎卷缩、侏儒胚,EID50为10-5.25.病毒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60nm,有囊膜和纤突的类似冠状病毒的病毒粒子.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病毒对热敏感,耐酸,无直接血凝性,但病毒经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用此分离毒接种8日龄雏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份以来,安徽省淮南等地鸡群流行一种以腺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9日龄鸡胚接种病鸡的肝、脾、腺胃等病料分离到的HN毒株,在鸡胚中可稳定传至12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胚胎病变,ELD50为109.75。用HN鸡胚尿囊液毒人工感染试验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病变。HN鸡胚尿囊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IBV单抗ELISA检测呈强阳性反应。应用分离毒研制的油乳剂疫苗经试验和临床应用表明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表明,HN每株为IBV成员。  相似文献   

17.
许氏平鲉消化管上皮细胞及消化腺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复层扁平细胞中夹有单层柱状细胞.胃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具顶板.胃贲门和盲囊部有丰富胃腺,盲囊底部和幽门部无胃腺.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小肠段杯状细胞丰富,幽门盲囊上皮细胞结构同小肠.另外,还研究了肝脏、胰腺和胆囊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KT和2,4-D后,均能促进膜荚黄芪带芽茎段根和芽的再生,其中,较好的培养基为MS+4 mg/LKT+1 mg/L2,4-D;高质量浓度和低质量浓度的2,4-D均会造成膜荚黄芪带芽茎段切口的愈伤化。这为膜荚黄芪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体阴阳本体结构为主线,辅以八纲辨证与标本两端,从《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入手,对六经的时相变化以及六经病提纲证与代表方作出了诠释,从而使六经的实质得以阐明,即六经乃是人体一阴一阳在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范围内的不同时区的六种不同的气化形式或气化单元,亦称“六经时相”。并认为六经实质能如此直接认定,不需它求,根本在于《伤寒论》六经的提出与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遵循着中医理论共同的基本原理,即阴阳运动的一致性与交感性;还在于张仲景将六经阴阳的气化交感运动与阴阳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直接对应起来,而人体阴阳本体结构正是作为如实反映阴阳的四时消息变化的一个定式而提出的,故能两两相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