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5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以铝胁迫下根尖相对伸长率、根尖胼胝质和铝含量和根尖染色作为耐铝性的综合筛选指标,探讨了玉米品种间耐铝性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玉米的耐铝性基因型差异明显。铝胁迫下(10~30μmol·L-1)56个供试玉米品种根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毒害,根尖被苏木精染色程度加深、根伸长率减少、根尖胼胝质和铝含量显著增加。综合4个筛选指标,玉米品种耐铝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其中耐铝能力强的品种为泰玉11号、费玉3号,对铝最敏感的品种为郑单958、北育288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对酸性土壤反应不同的玉米基因型根系对铝毒胁迫反应的差异。耐铝基因型具有苏木精着色程度较低、种子根相对伸长率和TTC相对还原强度以及根系相对生物量较高的共同特点。种子根相对伸长率、苏木精染色指数及根系TTC相对还原强度与植株的耐铝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对水稻23个品种、大豆14个品种和苜蓿12个品种进行了耐铝性筛选试验,并对各品种的耐铝性进行了评价和对各个品种根部和株高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耐铝性和铝敏感性品种。结果表明,耐铝基因型具有植株相对生物量较高、种子根相对伸长率、苏木精着色程度较低的共同特点。种子根相对伸长率、苏木精染色指数与植株的耐铝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铝胁迫下耐铝性不同的典型植物的根系形态具有明显差异,耐铝基因型明显优于铝敏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根箱分室土培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耐铝性玉米自交系在两种不同pH土壤根际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两自交系根际Al、P、Ca等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不同。酸性土壤根表附近土壤Al含量明显高于远根际区域,耐铝自交系根际土壤铝的含量显著高于敏感自交系。中性土壤上两自交系距根表0~4cm区域为一典型的P耗竭区,而酸性土壤上P耗竭区相对较小,在距根表0~2.5cm范围。酸性土壤上耐铝自交系距根系1~2.5cm区域P含量较高,对P的活化能力相对较强。酸性土壤根系附近Ca含量显著低于中性土壤。耐铝自交系根系对Ca、Mg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在酸性土壤的0~2.5区域形成一明显的Ca耗竭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铝对两个耐铝性不同的玉米基因型幼苗根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比较分析了这两个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度加快,相对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降低。由于耐性玉米基因型活性氧产生速度较慢,同时保护性酶活性较高,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较强,所以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提高的速度较为缓慢,膜破坏性较小,根系的相对生长量、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力等都比铝敏感基因型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铝性。  相似文献   

6.
根表铁膜、锰膜对水稻铝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耐铝水稻品种菲优多系1号和铝敏感水稻品种红良优166为材料,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根表铁膜、锰膜和铁-锰膜对铝吸收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膜、锰膜和铁-锰膜诱导形成后,水稻根表的铁膜厚度大于锰膜厚度,铁-锰膜中铁占主要部分,锰含量极少,仅占胶膜总量的0.12%~0.20%;铝胁迫下根相对伸长率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为锰膜铁-锰膜铁膜无膜,铝含量和积累量在植株各部分表现为根表根系地上部;耐铝品种菲优多系1号和铝敏感品种红良优166分别有91%和85%以上的铝分布在根表胶膜中,表明耐铝品种根表铁-锰膜能更有效地将铝阻挡在根外,减少根系对铝的吸收并向地上部运输,其中锰膜的斥铝效果好于铁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铝诱导玉米根系分泌异羟肟酸的研究,为揭示玉米的耐铝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泰玉11号,采用水培方法,设置铝胁迫试验,测定它们在铝胁迫下根伸长量、根尖铝含量、根尖胼胝质含量、根系异羟肟酸的分泌量、异羟肟酸解铝毒的相关指标等,分析玉米的抗铝性、铝对根系分泌异羟肟酸的影响及异羟肟酸的解铝毒作用。【结果】与对照(不加铝)处理相比,10 μmol·L-1铝(AlCl3)处理后郑单品种幼根伸长显著受阻而根尖铝含量和根尖胼胝质积累量显著增加。根伸长量降低了47.77%,根尖铝含量和根尖胼胝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26.64%和60.74%。相反,铝处理对泰玉品种幼根伸长、根尖胼胝质积累的影响不显著。虽然20 μmol·L-1铝(AlCl3)处理44 h后泰玉品种根系柠檬酸分泌量比对照(不加铝)处理显著增加了41.28%,但处理24 h内2个玉米品种根系柠檬酸分泌量与对照(不加铝)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即24 h内铝不能诱导玉米根系分泌柠檬酸。而铝处理24 h后,铝能诱导泰玉根系分泌异羟肟酸(丁布和门布),且异羟肟酸的分泌量随着铝浓度(10、15和20 μmol·L-1)的增加和处理时间(3、6、9、12和24 h)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但铝(10、15和20 μmol·L-1)不能诱导郑单品种根系分泌异羟肟酸。与光照条件相比,在黑暗条件下20 μmol·L-1铝(AlCl3)诱导泰玉品种异羟肟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而根伸长也随之显著改善,丁布和门布的分泌量分别增加了40.81% 和72.02%,根伸长量增加了33.15%。与单独20 μmol·L-1铝(AlCl3)处理相比,铝溶液中添加丁布(3 mg·L-1)和门布(3 mg·L-1)后玉米初生根伸长量显著增加而根尖铝含量显著降低。添加丁布和门布后,郑单品种根伸长量分别增加了14.16%和13.85%,泰玉品种分别增加了16.16%和11.33%;郑单品种根尖铝含量分别降低了39.94%和43.54%,泰玉品种分别降低了39.92%和42.10%。另一方面,20 μmol·L-1铝(AlCl3)处理显著增加泰玉品种根和叶片中的异羟肟酸含量。然而,铝胁迫下郑单叶片中的异羟肟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玉米对铝的抗性与异羟肟酸的分泌有关,铝诱导玉米根系分泌异羟肟酸是玉米抵御铝毒害的一种有效机制,而植株叶片中的异羟肟酸含量可能与异羟肟酸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耐铝性差异显著的2个油菜基因型湘油杂3号(耐性)和赣油杂2号(敏感)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条件下根系生长情况,根尖铝含量,根尖细胞壁果胶含量及其甲基酯化程度与耐铝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湘油杂3号的耐铝性显著高于赣油杂2号;0~5 mm根段积累的铝显著高于5~10 mm根段;距油菜根尖0~5 mm根段,敏感基因型果胶含量高于耐性基因型,且前者根尖及细胞壁对铝的积累量也显著高于后者;采用1.0 mol/L NH3.H2O预处理根尖2 h降低细胞壁果胶甲基酯化程度后,耐性和敏感基因型根尖细胞壁对铝的积累量分别下降了14.5%和19.1%。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壁果胶含量及其甲基酯化程度可能是导致不同油菜基因型根尖及细胞壁铝含量、耐铝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Al3+是植物铝毒害的主要形态,而其活性受环境pH值的影响,H+-ATPase通过调节根的质子分泌改变根际pH值。为探讨铝胁迫下根际pH值变化与小麦耐铝性的关系,以小麦品种ET8(耐铝型)、ES8(铝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铝胁迫下根际pH值及根尖H+-ATPase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处理条件下,小麦根际pH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随培养液中铝浓度的增加,根际pH值上升幅度下降,相同铝浓度处理条件下ET8根际pH值显著高于ES8。根际pH值与根尖铝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2=0.9321),与根相对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585),表明小麦通过提高根际pH值降低根尖铝含量,减轻铝毒害。根尖H+-ATPase活性随铝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100μmol·L-1Al处理24hET8和ES8根尖H+-ATPase活性分别为各自无铝处理的69.8%和60.0%,根尖H+-ATPase相对活性与根际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2=0.8319)。温度显著影响根的伸长,低温处理(9℃)根际pH值显著高于常温处理(25℃),而根尖铝含量却显著低于常温处理。表明小麦通过根尖H+-ATPas...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京科968、先玉335、农大108、京农科728和正大61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分别在0、2、4d采集玉米植株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比较玉米幼苗株高、株重、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低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5℃)和低温胁迫(5℃)的培养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高均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其中京科968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5℃低温胁迫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重显著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低温胁迫(5℃)0、2和4 d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均低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间呈相反趋势,在低温胁迫4d后优势更明显.在低温胁迫下,京科968、京农科728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该研究为解决目前玉米生产中遇到的低温冷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耐铝小麦品种铝胁迫下根尖细胞结构变化及活性氧代谢差异,选用耐铝型小麦品种Atlas 66和铝敏感型品种Scout 66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0mmol/L AlCl3处理24 h,Atlas 66和Scout 66根尖细胞伸长受抑制程度均随胁迫时间延长(6、12和24 h)而增强,根尖细胞相对长度与根相对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2=0.919);Atlas 66和Scout 66根尖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具体表现为根尖伸长区皮层细胞变扁平,细胞间隙变小,Scout 66受破坏程度比Atlas 66显著,表明根尖细胞结构受损导致细胞伸长受阻,从而造成根伸长受抑制。50mmol/L AlCl3处理6 h,Atlas 66和Scout 66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升高,增幅分别为8.2%、82.0%、44.0%、25.0%、23.5%和23.3%、33.6%、26.9%、32.5%、14.8%,说明AlCl3处理引起活性氧代谢酶活性的升高,不同耐铝小麦品种抗氧化胁迫能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筛选出耐铝玉米株系,为拓宽玉米耐铝种质资源及耐铝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耐铝材料(CML530、CML532、CML533和CML534)和普通玉米自交系(西1、9058和LX9801)为材料,构建6个回交群体,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与耐铝基因ZmM1、ZmM2、ZmASL和ZmALM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umc1468、ZmMATE1、ZmMATE2、MateF2和ALMT93496)进行靶基因选择,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到普通玉米自交系,结合植株田间表现,筛选出耐铝的稳定株系,并对其进行耐铝鉴定。【结果】在分离世代(BC1F1/S1)苗期对6个回交群体共581个株系进行靶基因选择,结果有69个株系中选,结合植株田间表现,最终获得17个稳定株系。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17个稳定株系的遗传背景恢复率为73.9%~93.8%,平均为83.4%。0.2 mmol/L AlCl3溶液处理下17个稳定株系的根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根净增长度平均值为0.81 cm,极显著低于对照(0.5 mmol/L CaCl2溶液)(P<0.01,下同);稳定株系的根相对伸长率与轮回亲本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7个稳定株系的根相对伸长率为64.50%~83.33%,平均为74.74%,均为中等及以上耐铝株系,其中NS1、NS9、NS10、NS15和NS16为高耐铝株系。【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将耐铝主效基因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且导入多个耐铝基因株系的耐铝性较同一群体中导入单个耐铝基因的株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多个耐铝基因累加可提高耐铝性。可见,该技术可作为耐铝玉米种质创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耐铝基因型73单交,半耐铝基因型丹玉11号和铝敏感基因型75-24×330玉米根冠含铝量、根系活力和根部呼吸强度的差异.三者根、冠含铝量分别为424.7和1.7,255.9和2.6,415.9和67.6μgAl/g鲜重;其单克鲜根和单株的相对根系活力分别为133.14%和96.11%,111.60%和54.76%以及94.12%和33.42%.当培养液中Ca2+浓度由0,5提高到2.0mmol/L时,三类基因型玉米的相对根长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根部含铝量都显著下降,耐性和半耐性基因型玉米根部呼吸强度处理与对照间相差无几,而敏感基因型玉米则处理较对照提高39.29%.这表明73单交玉米主要是通过增强根部的呼吸代谢和根系活力,阻碍Al3+运往地上部来实现其耐铝性的。提高Ca2+水平能显著地缓解铝的毒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耐铝性的小麦基因型在酸性高铝土壤中的适应性及其与体内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酸性高铝条件明显抑制小麦的生长,但耐铝基因型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基因型,表现出对酸性铝毒土壤较强的适应性.低pH高铝处理降低了小麦地上部氮、钾、钙、磷和锌的含量,提高了铝含量,对镁、铁和锰含量则无明显的影响,但耐铝基因型植株地上部比铝敏感基因型有较高的氮、钾、钙和磷含量及较低的铝含量.耐铝基因型对酸性铝毒土壤的适应性强可能与其在低pH高铝条件下维持较高的钙、磷含量,较低的铝含量以及较高的Ca/Al,P/Al和K/Al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理特性与耐铝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对两个耐铝毒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幼苗进行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干物重、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玉米耐铝性的基因型之间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并且Chla/Chlb的比值也下降,造成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使干物质积累减少,但敏感自交系(C)受到的影响较大,耐性白交系(T)受到的影响较小。铝胁迫使幼苗组织内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增加,不同的自交系之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青农8号等3个玉米品种苗期耐盐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青农8号、郑单958、农大108为试材,在苗期采用盐浓度为250 mm/L的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其MDA含量、总含水量、电导率、株高、茎粗、POD活性等耐盐性鉴定指标,采用综合隶属度评价法进行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青农8号具有较好的耐盐性,郑单958次之,农大108相对最差。采用反复干旱法处理,测定苗期3个玉米品种的MDA含量、相对含水量、含水量、电导率等抗旱性鉴定指标,采用综合隶属度评价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单958具有较好的抗旱性,青农8号次之,农大108相对最差。因此,青农8号在我国盐碱、中等干旱地区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酸性铝处理条件对4个不同耐铝性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韦赤桉3号、尾叶桉4号)吸收Al、N、P、K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对铝元素的累积均主要在根部,且在Al处理后根部Al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耐铝无性系巨尾桉9号平均增幅为43.0%,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平均增幅达95.6%;巨尾桉9号根部的N含量大幅度提高,是耐铝型基因型的一种特殊耐铝机制;而对P的吸收则因不同无性系和不同部位存在着促进或抑制作用,与耐铝性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铝胁迫均促进了不同耐铝型桉树无性系对K的吸收,K可能是桉树植体内普遍存在的铝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10-2011年以耐荫性较弱的玉米杂交种豫玉22和耐荫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在抽雄前3 d开始进行弱光胁迫处理,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研究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不同耐荫型玉米果穗生长发育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玉米果穗生长发育明显减缓,穗长、穗粗和果穗干物质积累显著减小,秃尖度变大;穗行数、穗粒数和籽粒库容显著降低;吐丝期果穗顶部小穗子房发育停滞,已有败育迹象的籽粒在恢复自然光照后无明显改善;豫玉22果穗和籽粒性状在处理间的差异程度均大于郑单958。弱光胁迫下,两玉米杂交种果穗的ABA和ZR含量均升高,而GA含量和GA/ABA比值均降低;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在郑单958果穗中表现为升高,而豫玉22则表现为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玉米品种玉米须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对不同日期采摘的农大610、郑单958、东单213、啃黏4个品种玉米须中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品种玉米须中多糖含量随着出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不同品种间乳熟期玉米须多糖含量为东单213〉郑单958〉啃黏〉农大610;成熟期玉米须多糖含量为郑单958〉啃黏〉农大610〉东单213;农大610、郑单958、东单213和啃黏乳熟期玉米须中多糖含量是成熟期的9.79、10.28、16.98和9.60倍。[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玉米须多糖制品的生产厂家更合理地利用玉米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耐低锌品种的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寒地春玉米耐锌胁迫的基因型差异,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的18个玉米杂交种幼苗期对低锌的反应。结果表明: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各性状的相对耐性值及其与综合评价系数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了相对叶鲜重、相对叶干重、相对根鲜重和干重可作为玉米耐低锌基因型早期鉴定的重要指标。提出了玉米耐低锌综合评价指数,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低锌敏感型玉米品种:四单19和龙青1号,耐低锌型玉米品种:牡丹9号、垦玉6号、兴垦3号、庆单2号和龙辐单2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