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系统设计为集成传感器清洁装置的水产养殖环境远程测控系统,设计采样箱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及清洁装置集成一体;采用PLC为主控制器,完成对传感器清洁系统、增氧泵、采样水泵等可执行装置的控制;现场人机交互选用MCGS触摸屏,触摸屏作为主机,通过485总线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显示、储存及历史信息统计;PLC与触摸屏之间通过RS232总线通讯交换数据,同时PLC与GPRS模块GRM200G通过485总线通讯,将现场信息传到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界面友好,实现了对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目前已成为海产品养殖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养殖海域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而传统的水质采集受到人工或移动网络覆盖范围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北斗“短信息”服务的水质环境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地将不同天气、季节、海况等条件下获取的水质环境数据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网络实时发送回数据处理中心,便于对水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预警.  相似文献   

3.
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对养殖水体水质有较高的要求,不准确的测量和延迟的数据采集会影响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上层应用系统有机结合,在自组网情况下实现了水产养殖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该系统在Cotex-M4 ARM架构下以微处理器STM32F405与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对系统底层硬件、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进行了开发.同时,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采用新型支持度函数加权融合算法对系统采集的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整个系统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强、运行稳定,能够较好地满足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水产养殖监控系统中,水质在线监测传感器长时间在水中工作容易附着各种杂质,影响水质因子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设计了集成传感器射流清洁功能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下位机主控制器,设计内部集成传感器射流清洗系统的不锈钢水质采样箱,由PLC完成水质参数的数据采集及测试水泵、清洗水泵等设备的实时协调控制;上位机选用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MCGS)触摸屏,实现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5.
传统水产养殖水质监测装置往往采用水质监测传感器固定浸埋水中的工作模式,造成水质监测传感器损耗大、工作寿命短。设计一种扦样式水产养殖水质监测装置,通过扦样工作模式创新设计、水体采样方式创新设计,把水体样本抽取到指定传感器位置进行检测,监测精度提高30%;非检测时期,传感器和被监测水体实现非直接接触,从而保护传感器,使其使用寿命比传统装置传感器寿命延长70%。在同一深度,利用该装置的运动机构实现同一深度,不同位置多点扦样,监测数据更加全面。通过位置传感器、单片机(包括STM32F4、MAX813看门狗芯片)调节扦样杆下降深度,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水产养殖的多链路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系统.各个监控终端采集ZigBee传感器数据进行监测,msp430对监测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通过GPRS模块和Internet使传感器监控水产信息资源,同时各监控终端进行远程控制,使监管中心对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水产养殖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条件,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水产养殖水质监测装置存在的水质监测传感器工作寿命短、水质信息采集频率不固定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光伏供电的水产水质检测平台。通过检测模式创新设计、供电模式创新设计,在完成水质检测后,由螺杆传动机构带动固定在其底部的水质传感器脱离水体。实现非检测时期水质传感器和被检测水体的非直接接触,延长水质传感器使用寿命。在监测中心预先设定水质信息采集的频率,到达检测时间就控制螺杆传动机构下降,使水质监测传感器深入被检测水体中,实现定时检测。光伏阵列给平台各单元供电,使平台结构更加简洁。利用单片机(STM32F4、MAX813看门狗芯片)控制螺杆传动机构的升降,ZigBee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使水质监测传感器寿命延长80%,检测精度提高35%,为水产养殖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是中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水产养殖行业快速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方法与科技条件的落后限制,导致很多地区水产养殖对所在地区的水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污染,给水产养殖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为了解决此问题,相关人员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研究,并针对污染原因,提出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的对策和建议,为水产养殖行业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海水养殖环境水质检测通常为,人工采样,这样的检测手段只能测试出当时的水质情况,但在自然界中,海水的水质情况会突然发生变化,人工无法做到实时检测。结合无线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海水养殖水质在线监测共享平台,该平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以先进的智能水质传感器、无线传输系统、无线通信、预警系统、智能管理系统等,对水质进行全方位远程监测管理,大量历史数据可进行保存与分析,指导生产管理,同时用户可将海水养殖的水质的实时数据上传到平台,水质的数据可以共享,这样就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知道水质的情况,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既可保证水产养殖的高产增收,又可提高种植农作物的品质,避免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基于GPRS的洪泽湖环境数据在线采集系统,以检测洪泽湖水质温度、pH和溶氧量为基础,使用SOPC技术在FPGA芯片上构建一个Nios II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的接口电路,从而形成一个与系统任务需求相一致的自定义微处理器系统。由Nios II微处理器将使用Modbus协议读取的水质温度、pH和溶氧量参数经过协议转换后送GPRS移动数据传输模块进行数据远传,同时远程数据采集服务器将其以数值和波形方式进行显示。这种无线数据采集方式的建设、运营成本低,监控范围宽,实时性高,而NiosII微处理器的构建使得整个系统易于升级换代,能更好地满足水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水质监测与采样一体化无人船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良好的水体水质是池塘健康养殖的基础,为了实现监测和采样的自动化,设计了一体化无人水质监测船并进行了性能试验。兼顾水质监测与采样需求,对船体结构进行设计,考虑承重和稳性对船舱传感器与采样、电源与控制盒、水样采集瓶功能区进行布局设计,基于双螺旋桨差速驱动模型融合GPS和姿态传感器开发了自主巡航控制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集成水质采样控制系统和水质监测数据平台。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无人船行驶轨迹准确,监测点位最大偏差量为1.49m,最小偏差量为0.39m,平均偏差量为1.003m;监测及采样功能稳定,可实时回传水体的pH值、温度和溶氧数据,6只500mL水样采集瓶能够实现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下50cm精准取样。研究结果为水产养殖全水面水质监控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属是淡水湖泊常见的水华优势蓝藻藻种,也是洪泽湖夏秋季节常见的优势蓝藻,所引发的水华会使湖水变混浊,透明度下降;藻类腐败产生难闻的腥臭味,释放微囊藻毒素,影响水质安全。依据2011—2016年洪泽湖11个监测站点的监测资料,分析了洪泽湖微囊藻属组成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洪泽湖共检出微囊藻属4种,其中惠氏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出现频率较高且优势度较大,种群密度在夏秋季节明显高于冬春季节点;在空间分布上,成子湖区域、蒋坝等闸湾区域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最后提出了洪泽湖微囊藻属不同演替模式、不同分布规律全湖泊预警应急措施,为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及饮用水安全、防控湖泊水华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润标  左国超  李娟  丁运芳  简亚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96-4998,5029
针对目前水质监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洱海水质实时监测的方法。在洱海周边部署一定的传感器节点对洱海水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自组织的方式传送到监控终端,实现区域监控。后台软件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设计,利用其提供的多种工具箱和函数库以及其强有力编程功能实现了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数据存储、监测报警等功能。该系统可实现对洱海水质有效实时监控,对水质状况的综合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水污染监测是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为实现高精度的地表水水质监测及水体等级评定,本研究设计基于IGWOPSO-SVM(Improved grey wolf optimize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模型的水质监测及等级评定系统。方法 选用传感器组、STM32F103单片机、ESP8266WIFI无线通信模块搭建水质监测系统数据处理模块,利用WIFI无线通信将数据处理模块采集到的水质数据传输至服务器,设计水质监测系统服务器交互端,同时开发水质监测小程序对水质等级进行实时监测。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及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提出了IGWOPSO算法,对SVM进行优化,据此提出了IGWOPSO-SVM水质等级评定算法。基于南京市玄武湖、金川河、江浦水源地135组水质数据对本系统水质等级评定效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 相比于SVM,IGWOPSO-SVM水质等级评定算法的总样本分类准确率由86.67%上升至100.00%,上升了13.33个百分点;相比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IGWOPSO算法的最佳适应度由86.80上升至99.20,提高了14.29%。结论 本研究解决了传统水体等级评定方法效率低、准确率低的问题,为地表水水质的精确监测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殖装备,以及圈养池塘水体净化能力提升措施等,是一种养殖尾水零排放、节水、节地、节约饲料和人力成本、高产、高效的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圈养平台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后,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圈养模式提出的缘由、设施结构组成、实际圈养效果及养殖废弃物收集与处理效率、圈养综合效益等,展望了圈养模式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圈养模式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渔业养殖移动监测装备续航能力低、成本高、难于普遍应用的现状,提出并研制了一台小型便携式渔业养殖移动与定点监测用AUV。该AUV采用“类海豹式”作业模式和模块化结构,用常规GNSS代替昂贵的水下惯导系统,三个主要舱体呈“品”字型分布以增加平稳性,并以步进电机控制活塞改变外置油囊体积来实现无动力潜浮。以低功耗STM32F407芯片为控制核心,采用FreeRT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LabVIEW开发环境,设计与开发AUV水面自主巡航和动态避障系统、数据图像采集与通信系统和岸基智慧渔业大数据人机交互界面。能耗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分别表明该AUV能耗低,当携带锂电池电量为5.184 kWh时,续航时间可达约77 h,且能够实现自主巡航。样机试验表明能够与岸基上位机进行通信并有效采集水域水质信息及水下视频图像。渔业养殖监测用AUV搭载传感器灵活、续航时间长、功耗小、成本低、易维护和升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渔业养殖的立体化移动和长期定点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域受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潜在风险程度。[方法]在分析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域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水产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从采样点总污染的污染程度值来看,鄱阳湖区水产养殖的底泥污染属于低度污染;总的潜在风险RI分析表明,除蚌类部分区域外,鱼类和蟹类养殖水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150,说明该水域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风险为低度生态风险;各污染物对该水域构成的生态风险影响程度排序为:Cu〉Cd〉Pb〉Zn;不同类型水产养殖水域总的潜在风险程度排序为:蚌类〉鱼类〉蟹类。[结论]鄱阳湖区水产养殖水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污染等级属于安全级。  相似文献   

18.
冷明  肖猛  方海龙  张轩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85-2486
[目的]研究南湖不同片区的水质污染程度和总体水质对生物的危害程度。[方法]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武汉市南湖水域具有代表性的21个水样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根尖的微核率相比,试验组各处理的根尖微核率都有明显升高,并根据季节和地点呈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夏、秋季比冬、春季节的污染大;靠近学校、居民区湖区比人口较少地段的湖区污染大。[结论]南湖水质较差,整个湖区为中度以上污染,应及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海参苗养殖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海参苗养殖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在监测区域部署传感器节点,监测养殖池中的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水位等环境参数。将检测到的数据无线发射到远程监测软件,监测软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末端执行机构,实现对养殖池环境的实时监控。本文从系统结构和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海参苗养殖的自动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