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今年4月中旬,笔者走访湖北蔬菜种植大市——天门市的乡村,村民们正在为不久前成吨成吨烂在地里的萝卜惋惜:"没办法,价格太低,收了再拉出去,还要费人工,索性不要了。"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农产品滞销事件。谁都知道,农产品滞销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年出现滞销之后,有关部门都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并未从根本上予以解决这一难题。农产品滞销的直接原因是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波动、产销信息不对称,而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局限。在这种经济模式的背景下,农产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1,(35):27-28
<正>又到了大白菜上市的季节,今年丰收的大白菜遇到了前段时期与土豆、生姜等农产品一样的价跌、滞销问题。人们不禁感叹,大白菜又跌回了"白菜价"。农产品价格暴涨加大通胀压力值得关注,但其价格暴跌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样值得警惕。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某些品种价格波动幅度加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下半年,蔬菜"滞销寒潮"在国内不少省份发生。报道显示,山东的大白菜、河北的山楂、北京的彩椒、甘肃天水的苹果、山东德州的芹菜纷纷陷入滞销窘境。不仅滞销品种多,而且滞销量大。农产品出现滞销,其销售价格理应下降。经调研发现,在终端消费的农贸市场和超市,"滞销"农产品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仍处于稳中坚挺状态。分析人士预计,食品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滞销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时期,可以通过市场调控手段配以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农产品滞销问题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难以得到根治;农产品的产业链不畅通是产生滞销问题的直接原因;只有依靠网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并与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保险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等措施相配合,最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每年都会有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出现,从蔬菜到水果,出现滞销的农产品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农产品滞销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虽然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等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滞销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也反映出我国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农户依靠互联网,让自家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但想要彻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还要找到根源,多管齐下。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以及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国内多种农产品滞销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诸如河北奶农倒奶,陕西周至县果农倾倒油桃,浙江温州苍南遭遇大面积番茄滞销,安徽长丰遭遇草莓滞销等一系列农产品滞销现象,给当地政府和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随着夏秋季节来临,鲜活农产品即将进入集中大量上市期,局部地区仍然存在发生结构性、季节性滞销卖难的可能。怎样通过农产品流通领域改革,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农产品顺畅销售带来的好处,是近年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诸多考量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以来,农产品滞销作为一个阻碍农民增收的"顽疾",始终难以得到"根治",种植户经常陷入"丰收越多,损失越重"的尴尬困境。近两年,中国农业发展异常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农产品滞销问题依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洋葱、芹菜,到卷心菜、土豆、苹果,农产品滞销一波接一波。不容否认的是,农产品滞销问题存在已久且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不少专家看来,滞销原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委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切实保障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通知》,要求各地从五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避免出现农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或个别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现象,切实保障农产品市场稳定。大力促进产销对接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内蒙古马铃薯滞销刚刚得到缓解,山东部分地区又出现大白菜销售难题:菜价跌到了去年的一半,有的地方甚至跌破了成本价。记者采访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探访农产品价格频繁跳水原因。今年,农产品滞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说,这和目前传统的流通形式有一定关联。"马铃薯、大白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是因为流通出了问题。""农民赚不了什么钱,都让中间商盘剥走了。"这些观点王斌并不赞同,他认为,各方面成本的上升集中反映在流通环节,而生产与消费的不匹配才是农产品滞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廖杉杉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219-222
从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了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价格调控方面的具体做法,并对这些做法的共性进行了抽象概括;同时,在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要确保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政府应从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每一个环节着手,不仅要重视农产品的均衡稳定供给,还需要重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下行、返乡农民工增加和农产品销售困难3个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笔者通过对民族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类型、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特色农业必要性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农产品营销的概念悄然升起。区别于传统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连锁经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营销渠道的拓展以及农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与此同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诸多优点如: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价格;能够避免传统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弊端,从而有助于农业经济发展等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十分显著,农业也不例外,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 高。农产品供求短缺的时代已不复存在,而如今面对玲琅满目的农产品,却又出现了销售价低、渠道 有限、短期农产品积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依据铁岭农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并提 出相应措施,以促进铁岭农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文君  张丽娜  李春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59-11260,11277
针对生鲜农产品销售物流安全的层次性和模糊性特点,构建河北省生鲜农产品销售物流安全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其安全处于中等水平的结论,提出提高物流安全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生鲜农产品销售物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但是辐射面广、凝聚力强的产销中心,更是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对稳定农产品市场供求,引导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发展滞后,运作方式原始、粗放,应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并实行农业产业化是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中心作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超对接"是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的一种"超市+基地"的销售模式。根据市场营销学中的4P理论对当前"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进行探究,发现存在着农产品品质难以标准化、零售价过高、流通环节发展滞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农超对接"销售模式的发展。对此,建议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费用、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农产品"农超对接"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现状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69-18570,1860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的特点和建立销售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78—2016年湖北省油菜种植成本收益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贡献率分析方法,从敏感性与贡献率两个方面研究了湖北省油菜种植收益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单产是湖北省油菜种植收益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其后依次为人工成本、出售价格与农资成本;贡献率分析表明:单产对湖北省油菜种植收益变动的贡献率最大,其后依次为出售价格、人工成本与农资成本,并且在不同因素贡献率的联动作用下,2009—2016年期间湖北省油菜种植户面临着"双板挤压"困境,油菜种植的盈利空间较小。为保障湖北省农户油菜种植收益、提振油菜种植意愿,最后依次从单产、出售价格、人工成本、农资成本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进口增速首次在入世后低于出口增速。进口方面,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国内外价差和国内供需缺口仍是大宗农产品进口持续高位的主要原因。出口方面,蔬菜和水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恢复增长,水果出口增速放缓。预计201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激增态势将得到缓解,但在价差的作用下进口压力仍较大,进口额增速可能恢复到两位数;出口形势有望好转,但增速相对缓慢。由于进口基数较大且仍快速增长,预计农产品贸易逆差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