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土地整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和鹤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其中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略高于鹤山。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益进行评价,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提供参考。本文以华池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由整治前的39.2、43.8、35.2、37.4提高到整治后的72.6、69.6、65.6、70.0,达到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庆阳市华池县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中等",经济效益为"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为"中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识,参与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以及水利设施等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土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丰乐院村等6村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构建了含14个指标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及区域发展的意义,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7.
以高安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成对比较法等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该研究对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成分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景观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助于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治沟造地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治沟造地项目进行效益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评价分值分别由整理前的26.54、31.86、24.04和27.72增长至整理后的91.96、79.66、89.64和87.88,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等级为优秀。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定边县土地开发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216-218
为科学地评价土地开发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层次分析方法,构建4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4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和3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定边县6个土地开发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过于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经济基础是制约土地开发综合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今后实施新项目中应对生态效益予以重视,实现土地开发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66-9569
以安定区苏家岔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从影响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定农地单产、人均耕地面积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经过土地整治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土地整理工程特点,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中的反向传播算法(BP)构建模型,对土地整理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土地整理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评价结果显示,在所选的河北省21个土地整理项目中,有16个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值在"中等"以上,能够反映出土地整理工程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所选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经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属优级,经济效益属于良好,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亢亢  李振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26-7327,7331
以延安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延安新城一期工程项目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项目的实施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安新城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切实保护耕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由31个指标组成的河道岸绿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说明了指标的评分方法和标准,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求解权重。从权重看,河道岸绿工程的社会效益比较突出,生态效益次之,经济效益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