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资源丰富,质量好,属地道中药材。连翘的干燥果实,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作用,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井陉县加大对连翘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对野生连翘进行复壮管理和人工栽植扩繁,初步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野生连翘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竹山县有适合连翘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而连翘对本地的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野生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近年来人工栽培面积逐年递增,通过技术员介绍连翘简化栽培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农户种植连翘、早日脱贫。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卢氏县深入挖掘卢氏连翘地理标志的品牌潜力,围绕"扩量、提质、增效"做文章,坚持野生资源抚育与规范化种植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卢氏连翘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了贫困户连翘产业全覆盖、种植管理一条龙的连翘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19年4月底,全县连翘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其中野生密集生长100万亩,野生资源人工抚育40万亩,规范化种植近60万亩)、连翘专业合作社74家、连翘重点村55个,年产量预计4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连翘第一县"。全县从事连翘产业的群众6万余人,户均年增收4000元,连翘产业已经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太行山区野生连翘资源十分丰富,多分布在海拔300~1 800 m山坡深谷中,多以小群落自然分布于山坡灌丛。由于野生连翘分布不均匀,或生长过于稠密,枝条交错,内膛空虚,仅外围枝条有少量挂果;或生长过于分散,寻找采摘困难;或与大量的杂草灌木丛生,严重影响连翘的开花结果。针对野生连翘生产存在的这些问题,自2014年以来在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连续5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了野生连翘人工抚育修剪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固县林场野生连翘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生长环境各生态因子,并选取样地进行人工抚育处理,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及人工抚育对野生连翘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阴坡土壤厚度、含水率、全盐量、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阳坡,其中阴坡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阳坡,阴坡土壤pH值、有效氮和全氮含量低于阳坡。阴坡野生连翘的株高、冠幅、地径、分枝数、开花数量均显著高于阳坡,结实量与阴坡差异不显著。人工抚育对阴阳坡野生连翘的物侯期没有影响。人工抚育下,阴坡和阳坡野生连翘株高、分枝数均低于未抚育连翘,连翘冠幅、结实量显著大于未抚育连翘,且阴坡经人工抚育后连翘结实量显著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6.
正5月初,石家庄西部太行山深处的井陉县洞阳坡一片金黄,漫山遍野,颇为壮观。"它叫连翘,是太行山区最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之一,开花多结果少,一亩地只能产2公斤左右的药材,如今,我们独创的连翘生态栽培技术,一亩地能产青翘七八十公斤。"说起这一片野生连翘,河北省中药材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晓亮很是自豪,在  相似文献   

7.
卢氏县区位独特,连翘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栽培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着产业发展。笔者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整形修剪和采收加工等环节对连翘无公害栽培提出技术建议,以期对卢氏连翘产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太行山区部分野生花卉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太行山野生花卉特点及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矮牡丹、连翘、山杏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习性,为加强该区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连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减少和需求量增大,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快优良连翘种质资源繁育和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十分有必要。扦插繁殖遗传稳定,繁殖系数高,育苗周期短,繁殖成本低,是连翘繁育的主要方法。本文作者介绍了扦插育苗的关键技术和大田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豫西山区连翘扦插繁育和栽培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为木犀科连翘属,别名连壳、青翘等。连翘主要为野生资源,多生于海拔250~2 200 m的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下,在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均有分布。经过3年在高海拔冀北山地对连翘进行有性繁殖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的一系列试验,掌握了连翘繁殖的技术要点,为连翘的大面积繁育和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刘世旺  徐艳霞  郑永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383-7384,7387
研究连翘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株,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连翘提取物浓度下细菌生长曲线的变化来研究连翘的抑菌作用特点。结果发现0.01 g/ml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0.10g/ml的提取物对摇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表明,连翘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离体连翘枝条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在浓度为500、1 000、1 500 mg/L均能提早促进连翘开花。其中,赤霉素1 500 mg/L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能显著提高开花率,并且开花日期可提早90 d。  相似文献   

13.
连翘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连翘嫩枝扦插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连翘嫩枝扦插时采用500 mg/L吲哚乙酸处理插穗,成活率可达到90.5%;连翘嫩枝扦插方法与其他繁殖方法相比,具有省工、省时、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快的特点,同时具有补充在春节以外时段繁殖的优势,能较好地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特征,以期为彩叶树种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采用英国生产的LCI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自然生长的4种彩叶植物的光合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彩叶植物叶绿素及花色素苷含量。对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和金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4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及植物色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弱顺序为: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叶女贞〉金叶连翘,2种紫叶树种的净光和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金叶树种,而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紫叶李和紫叶矮樱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金叶女贞和金叶连翘。[结论]金叶树种的节水能力强于紫叶树种,而紫叶树种叶片的光能吸收和耐阴性强于金叶树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连翘的产区、产量,提取了种籽油并进行了成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综合开发连翘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鹏  谭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40-13041,13082
[目的]综合开发利用连翘[Forsythia suspense(Thumb.) Vahl]资源。[方法]引进连翘叶脉变异品种-金脉连翘,通过苗木扩繁、区域试验与推广,观察金脉连翘的稳定性。[结果]该品种特异性状保持稳定,具有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是1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叶脉变异类连翘新品种。[结论]该试验介绍了金脉连翘的引种过程、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为连翘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豫产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更好地利用卢氏连翘。[方法]以豫产连翘为材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豫产连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经GC-MS分析,所得质谱与标准图谱对照,确认了35个成分,占总量的72.965%,主要化学成分为β-蒎烯、香叶醇、1-松油醇-4、肉豆蔻酸、顺-亚油酸、环氧异香橙烯、角鲨烯、二十八烷、乙酸羽扇烯酸酯,其中乙酸羽扇烯酸酯尚未见文献报道。连翘挥发油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所鉴定成分含量的40.050%,烷类占15.100%,醇类占7.135%,酸类占10.785%,酯类占24.327%。[结论]豫产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大的成分为乙酸羽扇烯酸酯(17.068%),而非β-蒎烯,提示了豫产连翘挥发油的药用效果可能与其他产地不同。  相似文献   

18.
景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4-21665,21812
[目的]观察连翘花器官和叶表皮的形态特征,为连翘优良品种的引种栽培与分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将连翘的花器官和叶的上下表皮分别粘附在样品杯的双面胶上,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和测量。[结果]花粉为长球形,具有3孔沟,外壁表面具网状纹饰;柱头2叉分枝,属于干柱头;花柱表皮气孔为无规则型;叶上、下表皮角质层纹饰不同,且均有腺体分布,未见表皮毛,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连翘优良品种的引种栽培、形态分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连翘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南沱镇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连翘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在连续伏旱的情况下,连翘林下种草的土壤含水量递减率均小于连翘林下不种草的土壤含水量递减率;随着坡度的增加,种草与不种草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含水量递减率之间的差异变小;从连翘根部随水平距离增加其土壤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对于2~3a生的连翘其最佳保持水分的范围是在距根部45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