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桂娟  鄢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33-16835
采用锦州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36年大雾资料,初步统计分析了锦州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大雾有明显的日变化,大雾生成时段主要在00:00~08:00,占总数的77%;大雾消散时段频率最高出现在08:00~12:00,持续时间以0~4 h居多;锦州地区大雾年平均为24 d,一年之中大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夏季7、8月为最多,秋季9、10月次之,春季最少;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6年来大雾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70和90年代为大雾的低值区,80年代和2000年以后为大雾的高值区,特别2000年以后大雾日数明显增多。大雾发生时主要与湿度、风、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有关,发生大雾时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风速一般小于3 m/s。锦州地区出现大雾的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平直纬向环流型、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副高后部型等4种类型,地面系统主要以变性弱高压和地形槽为主。  相似文献   

2.
李祖敏  陈绍河  林雪香  曾海萍  杨品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80-16681,16821
利用贵港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港大雾天气的气候学特征,并讨论了08:00出现的大雾与相关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港站大雾多出现在夜间,09:00左右为大雾消散的高峰期;近50年来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2 d,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春季的3和4月;从年代趋势分析,贵港大雾日数在20世纪60~90年代差异较小,但在21世纪后开始快速增长,年代际间存在了很大的差异;当08:00气温为14~19℃、相对湿度>96%、风速0~2 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当天或前一天出现0~0.5mm的降水时更有利于大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3~2003年大雾气象资料,分析了连云港市沿海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多发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20世纪70年代大雾最少,90年代最多;大雾月变化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一天中大雾多发生20:00~次日08:00,其中以04:00~08:00发生频率最高,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以前,其中以08:00~10:00最多;大雾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大多数大雾都在8 h以内散尽消失,其中大雾持续2 h的比例最高;从连续性特征看,无论哪个多发期,持续2 d的连续性大雾最多,3 d次之;不同季节出现大雾时的风向风速也有所不同,11月~次年1月大雾时的风速90%以上均在3 m/s以下,风向以静风最多,占30.3%,其次是第3象限风向(SSW-W);而3~6月份,大雾时的风速明显偏大,且第1象限风向(NNE-E)最多,占52.2%。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10年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分析了临清市的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清市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0年来大雾日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秋冬季雾日多,春夏季雾日较少;大雾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占全年大雾总日数的76.2%;大雾多出现在夜间,占总数的89.1%,消散时间多集中在9~10时;分析了大雾的能见度强度及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溪市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山区,境内层峦叠嶂、山多地少,以低山、丘陵为主,处于长白山支脉东北端,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本文采用1981—2015年本溪市观测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市区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市区雾日年际变化较大,平均15.6 d/年,大雾年变化较为平均;大雾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为高发期,1—2月发生次数最少;秋季为全年大雾日数最多的季节;从出现时段来看,1:00—5:00是大雾形成的主要时段,其次为5:00—8:00,20:00至次日1:00、8:00—12:00生成的雾较少,12:00—20:00几乎无大雾生成;大雾天气出现时的主要风向为东(E),约占49%,次风向为东东北(ENE)、东东南(ESE),约占36%;风速主要集中在1.0~2.5 m/s,出现次数约占总次数的73%;大雾天气相对湿度为80%~100%,相对湿度≥90%的雾日占比95%。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鞍山市近30年来(1991—2020年)大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马鞍山市大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及其消散时间,为气象部门预报和交通部门道路预警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马鞍山市区大雾日数多于其他县区,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在2016年之后,年雾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马鞍山市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大部分发生在冬半年;马鞍山地区大雾大都集中发生在夜间(20:00~08:00),约占1991—2020年所有大雾次数的81.2%,14:00后大雾出现的概率较小;马鞍山市境内冬季大雾消散时间最晚,平均在10:00左右,甚至经常出现持续一整天的大雾天气,夏季大雾消散时间最早,平均在08:00左右。  相似文献   

7.
选用1971—2015年莱州市的大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莱州市近45年的大雾变化特征及大雾日的相对湿度特征,结果表明:莱州市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消散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2:00,年平均大雾日数为6.6 d。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雾日的60.1%,其中12月出现雾日最多,6月最少;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1992年和2015年大雾日数最多,均为17 d,而2005年无大雾日;大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1980年代大雾日数最多,1980年代之后略有减少;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出现大雾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6年-2015年20a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淮南市大雾出现年、月际变化出现的规律;根据自淮南站有自动站数据11a以来,分析了大雾生消时间、持续存在时间及大雾出现所对应的气象要素。结果表明:20a来出现大雾日数峰值即2006年、2008年,近3a大雾日数呈下降趋势;淮南大雾出雾最多的月份依次是12月、1月、11月;淮南市大雾容易在夜间到上午9:00前,12:00前消失,在13:00前存在较多;充沛的水汽、微风、合适的温压及静稳天气易出大雾。  相似文献   

9.
黄滢  江源源  郭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43-15345
统计分析1963 ~ 2009年广西省沿海气象台站雾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3个方面分析广西沿海雾的气候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广西沿海雾出现最频繁时间段为08:00 ~09:00;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其中以3月为最多,夏秋季很少;雾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广西沿海出现雾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地面高压后部和弱冷空气影响2种.统计广西沿海雾和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广西处于水汽通量的大值区,水汽十分充沛;广西沿海雾形成要有适当的风速、风向;出现雾时地面气温在11 ~25℃;逆温层是出现大雾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滨州市大雾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滨州市1971~2000年大雾资料,分析山东省滨州市大雾的空间分布以及年际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大雾的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近10年11月~次年2月的地面风场、相对湿度以及连续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增多趋势;11月~次年2月为大雾多发期,多发期大雾覆盖范围大,持续大雾天气比较容易出现;6月大雾次数最少,出现于凌晨到上午9时,其持续时间也最短。在11、12、1月中,以6时~9时出现大雾的次数最多,5~6时是大雾形成的高峰期。1、2月份以局地性大雾为主,连续出现的几率较小;而11、12月出现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几率较大,最长连续出现日数达9d。绝大多数雾日08时的风速在3m/s或以下,雾日前1天20时相对湿度大多≥70%。  相似文献   

11.
于涛 《农业灾害研究》2019,(3):71-72,75
选用1971—2015年鄂尔多斯市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近45年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5年鄂尔多斯市大雾天气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20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大雾天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进入到80年代则逐渐上升,从90年代往后增加趋势更为明显,总体鄂尔多斯大雾天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鄂尔多斯市大雾天气主要在夏季末和秋季最为集中,而春季4—5月和夏季初出现大雾天气较少;鄂尔多斯市大雾出现在白天的概率为65.4%,夜间出现频率为34.6%;因鄂尔多斯市境内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各个区域的大雾分布有较大差异,近45年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区大雾天气出现次数较少,东南部大雾天气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晋中市的11个县市1974~ 2003年雾日数的统计分析,总结晋中市雾天气气候特征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晋中市雾日数年际变化大,雾出现最多是1994年,达27.8 d,最少的是1981年,仅为7.6d;雾月(季节)分布明显,夏末和秋季雾多,而春季少;雾的日变化分明,多数出现在05:00 ~09:00,消散在07:00 ~ 12:00;空间分布与地形、地理密切相关,东山出现的最多,占65.6%;雾受当地气象要数影响较大,雾常发生在晴夜、微风、降水停止后,天气转晴的凌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博州大雾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新疆博州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的观测资料,对其气候变化规律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大雾日数山区多平原少,主要出现在冬半年的11~3月,其中12月最多。年际变化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该周期在1963~1975年、1981~1992年强盛。自20世纪60~90年代,山区大雾日数先增后减,而平原地区先减后增。山区大雾多发时段较长,只有午间出现频率最低;平原地区在8:00~12:00有一个明显的高发时段。山区大雾的持续时间要长于平原地区,近半数以上的大雾持续时间大于2h。博州大雾属冬季雾型,其变化特征与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临沂市10月份雾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0~2009年临沂市10月份资料,对该地区10月份雾发生演变的气候学、天气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是雾多发区,雾在前一天20:00至当日08:00之间发生,65.8%的雾在09:00之前消散;雾日08:00风速97.4%小于2 m/s,静风最有可能出雾,其次是偏东风,再者是偏南风;雾日前一天20:00以东南东风频率最高,其次是东南风和静风;临沂雾的天气形势主要有5种,分别为锋前均压场型、弱高压或脊型、鞍形场型、高压入海型和倒槽(低压)前部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大雾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动力热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贺玲  李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87-990,100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槽脊浅薄,低空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是大雾日偏多年的气候背景特征;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地面的气象环流形势均较弱,地面维持较长时间的低风速、高湿度、温度变化平稳,大气层结稳定;冷锋带来的偏北大风是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中低空存在的下沉气流与近地层逆温的出现有利于大雾的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渤海海区及秦皇岛海区海事调查基础上,结合其中数据,参考有关技术文献,对秦皇岛岸区及近海海域的海雾天气与内陆大雾天气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初步得出秦皇岛海区大雾天气的基本特征与海事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由于海雾天气引起海事的预防措施,为气象部门对沿海区域的准确预报和海事部门避免近海域发生海上事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河南省1957-2005年121个有效气象台站雷暴观测资料,对河南省末雷暴日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末雷暴日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末雷暴日随着年份的增加有推迟的趋势,统计发现1977-2005年平均末雷暴日比1957-1976年平均末雷暴日推迟6 d,末雷暴日的推迟可能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统计末雷暴日的雷暴天气发生时段发现,12:00-16:00时段发生的雷暴最多,占到全部雷暴次数的43.4%,其次是16:00-20:00,占到总时段的24.0%,雷暴次数最少的时段是00:00-04:00和20:00-24:00,这与全省雷暴日的日变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全省末雷暴日的空间分布大概分3个区域:西南及南部区域末雷暴日结束最迟,其次是北部区域,中部末雷暴日结束较早,末雷暴日较迟的区域多分布在山区或气温较高的南部,这些分布特征与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