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焦作市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月琴  李存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71-6173
通过调查,将焦作市植物资源按用途分为造林用材植物、园林绿化植物、药用植物、淀粉植物、野菜植物、果树植物、油料植物、调料植物、纤维植物、蜜源植物、橡胶植物、鞣料植物、饲料植物、颜料植物、酿酒植物、代茶植物、指示植物17类资源植物,并提出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云和县野生植物资源,介绍其中主要的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野果植物、芳香植物、观赏植物、蔬菜植物、蜜源植物、有毒植物、鞣料植物等12类资源植物,提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的用途和性质,将河南沁阳白松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划分为蜜源植物资源、用材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野生水果植物资源、淀粉植物资源、园林绿化观赏植物资源、有毒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野菜植物资源、鞣料植物资源、饲用植物资源和油脂植物资源;并对该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植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具有康复作用,通过保健植物在全部植物种类中的配置比重将康复景观划分为植物主导型康复景观和植物辅助型康复景观两种类型。以保健植物为核心、注重植物生长习性、以人为本、保证植物多样性、注重景观美感度和植物安全性为植物配置依据,分别提出适用于养老社区、综合性医院和社区花园3种康复景观植物配置方案,并从康复景观植物需求、植物选择、植物季相、植物生长习性、植物功能、配置优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鹏 《河南农业》2011,(20):28-29
识别植物是植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把植物识别教学和植物经济用途分类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植物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然后再进行植物识别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文按植物的经济用途将植物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药用植物、香料植物和食用植物三大类,在分析植物的经济价值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识别这些植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以入侵农田生态系统的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施肥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本地植物和入侵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提高程度无显著差异;施肥能显著提高入侵植物的气孔导度,对本地植物的气孔导度未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施肥还能显著提高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优先保护等级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分布有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9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以植物的稀有性、濒危性、种型特性、经济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比133种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优先保护等级,由此将河南省内的重点保护植物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优先保护植物20种,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二级优先保护植物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省重点保护植物30种;三级优先保护植物73种,包括1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2种省重点保护植物,较好地反映了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归类统计其资源植物类型,结果表明:①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2 316种(含变种、亚种和栽培变种),隶属于206科916属;②资源植物类型齐全,13类资源植物均有代表种且种数较多,其中以药用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花卉观赏植物,再次为材用植物,其他依次是油脂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纤维植物、饲用植物、淀粉植物、芳香植物、栲胶植物、保健饮料植物、杂果植物、水土保持植物。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卿  杨学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23-8324,8352
植物区系分析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植物规划的基础。在对徐州市及其附近地区乡土植物和园林绿化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市天然植物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区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植物种类丰富,天然植物和园林绿化植物均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园林绿化植物引种广泛,外来物种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北京湿地种子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北京植物志》(1992年修订版)确定北京湿地种子植物新记录,包括植物志没有记录的植物8种,分属5科,分布区域有变化的植物5种,分属4科。新记录的植物种类分布于湿地或湿地边缘,属于湿地植物。还对新记录植物的区系及传播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巢湖北部的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土壤、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及烔炀河沉积物等表土物质中总磷(TP)含量,以及NaOH提取态磷(NaOH-P)、HCl提取态磷(HCl-P)、有机磷(OP)等形态组成特征,探讨了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对表土磷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TP平均含量为436.8mg·kg-1,其形态组成以OP和NaOH-P为主,分别占到TP含量的41.6%和32.0%,HCl-P平均百分含量为11.8%;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中TP平均含量4539.5mg·kg-1,其形态组成以HCl-P为主,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0.5%、74.9%、3.5%;烔炀河沉积物中TP平均含量为683.0mg·kg-1,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45.0%、20.6%、24.9%。空间上,HCl-P含量在流域上游的富磷地质区最高;NaOH-P含量在流域上游地区较低,而在流域中游-下游地区逐渐增加。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表土中总磷含量与形态组成空间分异受到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的共同影响,其中岩源性磷对流域上游地区影响较大,而在中下游地区受到生活污水及化肥施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分别立地(好、差)、密度(111株/667m2、124株/667m2、138株/667m2、152株/667m2和166株/667m2)、树体不同部位(基部、干部、顶部)和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四川巨桉纸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①两种立地条件上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差立地上的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木质素含量均大于好立地上木材的相应含量,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大于差立地。②林分密度对木材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在0·05水平上不显著,密度与立地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仅立地对木材化学成分(除纤维素含量外)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差、好立地上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密度138株/667m2和124株/667m2的林分。两种立地上综纤维素含量最低的均为密度为166株/667m2的林分。③两种立地上木材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含量在树体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大。差立地上的各种密度的林分中密度152株/667m2的林分热水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小,其余密度冷、热水抽出物均为干部最小;1%Na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小,木素含量为基部最小,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含量为基部最大。在好立地上,热水抽出物和1%N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为顶部最大,木素、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以干部最小。④两种立地上心、边材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异规律为差立地>好立地;纤维素及综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差立地。好立地上木材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木素含量为心材大于边材,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差立地上木材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其他化学成分均为心材大于边材。  相似文献   

13.
在黔西北关门山小流域选取5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磷及有效磷的分布与残留特征,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施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木林地坡面表层土壤全磷含量总体高于乔木林地,有效磷含量无明显分布规律。在坡顶、坡中和坡脚3个位置,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总体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表层最高,坡中和坡脚处0~60 cm土层全磷含量高于坡顶;乔木林地坡中和坡顶处土壤剖面全磷分别在80~100 cm和60~80 cm土层附近出现累积现象,但坡脚没有。5种利用类型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以表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果园土壤剖面全磷含量远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玉米地最高,乔木林地最低。在0~80 cm土层中,乔木林全磷残留量最低,仅为1 783.7 kg/hm~2,果园全磷残留量最高,达3 41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有效磷残留量以灌木林地最低,撂荒地最高,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溶液中硝态氮及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量追肥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田间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2013-2014年小麦试验为例,采用常规统计分析与地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分别探索土壤溶液中硝态氮与铵态氮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获取硝态氮与铵态氮空间分布图,最终比较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硝态氮与铵态氮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通过常规统计分析发现冬小麦起身期至收获期内,土壤溶液中铵态氮含量受追肥影响不明显,整体呈降低趋势,而硝态氮含量受追肥影响,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趋势;在起身、拔节、开花与灌浆期,不同追肥处理间铵态氮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在收获期,D、S处理与其他不同处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硝态氮的变化在起身与开花期,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拔节期,BH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在灌浆期,CK处理与T处理、D处理、S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在收获期,D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地统计分析发现起身、拔节、收获期的铵态氮空间分布均一度较高,连续性强,空间自相关性好,而开花、灌浆期其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受随机因素影响严重;拔节、灌浆、收获期的硝态氮空间分布连续性强,均一度高,空间自相关性好,而起身、开花期其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分析对比硝态氮与铵态氮的空间插值图发现硝态氮在起身与拔节期,试验区北部含量低于南部,到开花与灌浆期整个试验区硝态氮含量普遍较高,到收获期变为北部含量高于南部;铵态氮在起身期,试验区北部含量低于南部且由北往南含量逐渐升高呈条带状分布,到开花与灌浆期其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到收获期北部含量明显高于南部。【结论】变量追肥对于铵态氮的变化趋势没有影响,提高了硝态氮含量且主要发生在开花期,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处理之间对于它们含量的变化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江西中南部40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参考烟叶全生育期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江西烟叶种植气象灾害危险性特征进行分析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影响江西中南部烟叶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按权重大小依次为暴雨、冰雹、连阴雨、低温冰冻和高温热害,其中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东部高、西部低;冰雹危险性分布西北高、东南低;连阴雨危险性西部高于东部,且内部呈现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低温冰冻和高温热害危险性北部高于南部,东西分布比较均匀。综合来看,江西烟叶种植区气象灾害危险性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抚州和吉安两市北部的部分地区。本研究区划结果可为江西烟叶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小气象灾害对烟叶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柚果实采后组织含水量、保护酶活性与汁胞粒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柚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期呈缓慢下降趋势, 60 d 后逐渐上升;果肉中的SOD活性则相反.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上升, 60~75 d 后下降;果肉中的POD活性变化与果皮相似,只是90 d 后又缓慢上升,但果肉中的POD活性较小.自交和杂交王官溪蜜柚果皮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四季柚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而果肉中的CAT活性变化是自交王官溪蜜柚呈下降趋势,杂交王官溪蜜柚和四季柚前期上升,后期下降.果皮、果肉中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前期增幅都不同,自交王官溪蜜柚的峰值来得早,增幅也大.果皮、果肉的组织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变化与MDA相似.四季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几乎为零,杂交王官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从1.37% 上升到2.29% ,自交王官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从37.47% 上升到94.67% .  相似文献   

17.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非洲紫罗兰红色、白色和蓝色叶片与花瓣中Na、Mg、K、Ca、Fe和Cu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实验回收率为98.36%~103.13%,相关系数为0.9929至O.9997。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花色品种中,Ca与Fe在叶片中的含量多于花瓣;而Cu则相反,在叶片中的含量低于花瓣;Na在白色和红色...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利用方式对珠江三角洲农田耕层土壤团聚体特征和碳氮磷的影响,采集长期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的耕层土壤,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碳氮磷分布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田土壤以>2 m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占比显著高于旱地和水旱轮作两种利用方式,旱地和水旱轮作土壤则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水田显著高于旱地、水旱轮作,而全磷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粒径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旱地、水旱轮作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粒径减小呈降低趋势,三种利用方式碳氮磷主要集中在>2 mm和2~0.5 mm团聚体中。各粒级团聚体C:P和N:P表现为水田土壤显著高于旱地、水旱轮作,而C:N差异不显著(P>0.05)。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C:N、C:P和N:P随粒径变化规律与其团聚体养分表现出一致性,而水旱轮作则表现出相反规律。土壤碳氮磷与团聚体碳氮磷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团聚体碳氮磷对土壤养分具有良好的指示性,且随粒径减小指示作用增强。土壤团聚体C:P对利用方式变化最敏感,可作为反映该区域耕层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敏感性指标。水田土壤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含量较高,土壤结构良好,有利于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物理保护和土壤碳氮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体内微量元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水稻体内微量元素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CO_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3为试材,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照+200μL·L~(-1))和增温(对照+1℃)对收获期水稻体内微量元素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CO_2促进了稻穗中微量元素的累积,2013年穗中Fe和2014年穗中Zn的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16.7%和30.8%;增温降低了水稻器官中元素的累积量,2013年穗中Fe以及叶中Mn和Zn的累积量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30.2%、40.2%和57.3%;CO_2+温度整体降低了营养器官中Fe、Mn和Zn的累积量,2013年叶中Zn累积量显著减少40.0%。另外,高浓度CO_2降低了籽粒中Fe的累积量,2013年Fe累积量显著下降47.5%,同时提高了Mn与Zn的累积量,2014年Zn累积量显著增加43.4%;增温明显降低了籽粒中Fe、Mn和Zn的累积量;CO_2+温度有降低籽粒中元素累积量的趋势,其中2013年降幅大于2014年。以上结果表明未来CO_2浓度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增温导致的水稻体内微量元素累积下降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