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物质能的开发及其能源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是生物质中蕴藏的能量,资源丰富。文中主要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沼气、生物质直燃、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裂解气化、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方面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和应用情况,总结了充分开发生物质能使其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实现循环经济,开辟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向就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秸秆是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最主要原料之一,但是目前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存在的结渣现象严重影响了燃料与设备的燃烧效率,妨碍了生物质燃料的普及。文章以麦秆为实验材料进行散烧特性试验,以探索此种生物质燃料的结渣特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生物质能转化利用途径研究较成熟的一种主要方式。从影响生物质燃烧特性的因素出发,综述了生物质燃料组分、理化特性和运行条件在生物质燃烧技术中的作用,介绍了生物质燃烧过程的动力学模拟研究现状,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今后生物质燃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源化学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水泉  张立科  杨风岭  张宪宏  樊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45-1648,1650
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和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加剧,生物质作为可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介绍了生物质及生物质能的基本概念。综述了生物质能的直接燃烧、气化、液化、热解等热化学转化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前景进行了阐述。针对生物质能在转化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苏超杰  罗志华  刘圣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94-4595,4648
[目的]通过小麦秸秆成型燃料孔隙率对燃烧效果的影响研究,为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颗粒直径为80目的原料为基准体,采用自行设计的孔隙率测定装置测定其终压和密度,再由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的实际密度和基准体的密度计算出该种燃料的相对孔隙率;并对成型燃料进行了燃烧性能试验。[结果]在80目颗粒基准体,压力为28 MPa条件下,小麦秸秆致密成型燃料的密度为1432.6 kg/m3,相对孔隙率为27.2%;当压力在5~10 MPa时,燃料燃烧性能较好,但其成型性能不太稳定,压力消失后,燃料容易反弹;压力在10~20 MPa时,燃料成型性能稳定且燃烧性能好;压力在20~28 MPa时,燃料成型性能稳定但燃料燃烧困难;压力大于28 MPa后,燃料的相对孔隙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且燃烧性能极其不好。[结论]压力在10~20 MPa时,小麦秸秆成型燃料具有较好的压缩成型性能和燃烧性能,符合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于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现有的汽车用空调制冷系统的形式,为了减少汽车的油耗以及提高发动机的动力,结合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多余热量,提出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结合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由发动机,水箱,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温差发电模块等组成的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来作为热源进行吸收式制冷及温差发电的循环系统,实现了一个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来替代传统的汽车制冷空调系统,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的余热,而且还能节省油耗,提高汽车的动力,为汽车的蓄电池充电,实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综述了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沼气工程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加速发展,实现了大量废弃生物质能的利用。在我国电力短缺的条件下,生物质能发电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它包括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有机垃圾等几大类。生物质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是人类可开发利用的主要新能源之一。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事实上,生物质能源是人类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能源。至今,世界上仍有15亿以上的人口以生物质作为生活能源。生物质燃烧是传统的利用方式,不仅热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生产电力,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不同替代能源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效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烟叶烘烤燃煤的替代能源。[方法]对生物质压块、生物质颗粒和醇基3类燃料与常规燃料(褐煤)的烟叶烘烤效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种替代能源在燃烧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明显低于常规燃料,烘烤过程中升温速度、稳温性能明显提高(除生物质压块外),整个烘烤工艺时间可缩短6~14 h,对初烤烟叶外观质量无明显影响;醇基燃料成本较高,烘烤综合成本约是褐煤成本的2.4倍,经济效益较差。[结论]生物质颗粒燃料可作为常规燃料(褐煤)的替代能源应用于烟叶实际烘烤工艺中。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7,(9):47-47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将农村生物质进行直接燃烧、气化、压缩成型及厌氧发酵等,可转化为二次能源,分别为热量或电力、压缩成型燃料、液体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原油等)和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气、沼气等)。  相似文献   

11.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牛膝中铅和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18-14619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凉山川牛膝中铅和镉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选用10μl浓度2 g/LMg(NO3)2+2 g/L NH4H2PO4和10μl浓度2 g/L NH4H2PO4作为基体改进剂,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牛膝中铅和镉含量RSD为4.5%~5.2%,回收率为95%~105%。经测定,凉山川牛膝牛含有铅5.24μg/g,镉1.29μg/g。[结论]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牛膝中铅和镉含量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燃料燃烧机理及影响其燃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燃料是一种资源储量大、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其燃烧机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主要以秸秆燃料为例对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机理进行详细介绍;分别从炉膛温度、空气量、生物质燃料颗粒尺寸、反应时间、水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气固混合比等方面对影响生物质燃料燃烧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对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的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艳琳  李福利  刘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34-16735
[目的]分析山东省生物质资源总量及其环境效益。[方法]根据山东省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对山东省生物质资源总量和生物质能总量进行了测算,并对利用生物质能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剩余物、林木剩余物以及退化土地种植的低投入高收益作物及草场。如果考虑退化土地种植草场,则2009年山东省生物质资源总量高达18 280.88万t,生物质能总量达2.68×1015 kJ,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24 126.5万t,其中对二氧化硫的减排量可占同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8.9%。提倡种植能源作物不仅对发展新能源起到推动作用,更是对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山东省能源政策制定和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维电极法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35-4137
[目的]为科学处理生活污水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活性炭填料时停留时间、极板间电压、极板间距及添加剂对三维电极法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反应时间越长,处理效果越好,但由于副反应的增强使得电能的利用率降低,存在一个最佳反应时间,使得吸附速度和氧化速度大致相等;输入电压升高,COD的去除率升高,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去除效果趋于稳定;极板间距增大,去除效果降低;投加NaC l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当反应时间为30 m in,能耗为2.84 kW.h/kg,生活污水COD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NH3-N去除率稳定在84%左右。[结论]采用三维电极法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可行,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污水COD和NH3-N去除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杨波  贾孟立  祝建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73-17773,17825
分析了我国农村现有户用生物质炊事炉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户用生物质半气化炉的设计,该炉具有避免了现有炊事炉具的缺点,有利于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生物质成型颗粒烘烤烟叶效果试验,为烟叶烘烤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标准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设常规燃煤烘烤和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2个处理,对比分析两种处理的烘烤用时、烘烤成本及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结果]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烟叶可节省烘烤时间,其中添加燃料、清灰时间较燃煤处理节省14 h以上.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处理的用电成本和燃料成本高于燃煤处理,但人工成本可节省177.50~180.00元/炉,每千克干烟叶烘烤成本较燃煤处理平均降低0.16元.与常规燃煤烘烤处理相比,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处理可提高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等指标,其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特别是中部叶烟碱和总氮含量较低,钾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烟叶烘烤中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燃煤可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在相应政策扶持下,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烟叶技术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物质垃圾的热反应动力学。[方法]以生物质垃圾中甘蔗渣为对象,对不同水热温度及停留时间的转化产物进行了残留率分析。[结果]生物质垃圾中的各组分残留率的对数值和水热停留时间满足较好的线性关系,生物质的水热转化呈一级反应动力学。[结论]水热条件下,用数学模拟得到的动力学方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为试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水热反应很可能与水解和热解均有关系,反映了水解和热解两种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悬浮藻类对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法康  魏成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5-22527
[目的]探讨悬浮藻类去除微污染水中氮和磷的效果。[方法]采用悬浮水藻处理人工配置模拟的3种不同的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测定了不同水体中悬浮藻类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藻对氨氮、总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特性。[结果]在水样温度为(20±1)℃、光照强度为2000—2500lux、pH为6.5~7.5、悬浮水藻初期接种浓度为1.0×10。个/L的条件下,经过10d的反应,藻类生物量剧增,3种水样中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83.3%和94.2%;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7.1%、96.1%和20.0%,有机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结论]为微污染水处理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建荣  秦改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6-4047
[目的]探讨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叶菜类蔬菜上的营养特性及联合效应。[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结果]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影响很大。在NO3--N/NH4+-N比例为100/0的处理中,菠菜的鲜重、干重均最高,生物量最大。随着NO3--N/NH4+-N比例的减小,菠菜的鲜重、干重和生物量递减,而根冠比升高。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根和叶中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影响,不同配比间差异显著。硝酸盐的累积量随着NO3--N/NH4+-N比例的降低而减小,NO3--N/NH4+-N比例为0/100时,累积量最小,且显著低于25/75比例的处理。[结论]全铵培养对菠菜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态氮对菠菜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