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尾巨桉纯林、灰木莲纯林、香梓楠纯林、灰木莲×尾巨桉、香梓楠×尾巨桉5种造林模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凯式定氮仪测定5种林分土壤全N,NaCl浸提蒸馏法测定土壤速效N,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全P,HCl-H2SO4溶液浸提法测定土壤速效P,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全K和速效K,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过...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的关系,研究了‘长富2'苹果果实、叶片及土壤N、P、K、Ca、Mg含量与苦痘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苦痘病的发生与果实N含量及N/Ca、P/Ca和K/Ca等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Ca、Mg含量及Ca/Mg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苦痘病的发生与叶片N、P、K含量及N/Ca、P/Ca、K/Ca、Ca/Mg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Mg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苦痘病的发生与土壤碱解N、全P、速效P、速效K含量及碱解N/交换性Ca、碱解N/交换性Mg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交换性Ca、交换性Mg含量及碱解N/速效P、碱解N/速效K等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与果实、叶片以及土壤的Ca的含量有密切的相关性,Ca含量较低或N、P、K含量较高,以及较高的N/Ca、P/Ca、K/Ca比和较低的Ca/Mg比,会导致并加重苦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白榆无性系叶片N、P、K含量及与材积生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 2 0个 1 0年生白榆无性系为材料 ,采用凯氏常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和火焰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叶片N、P、K的含量 ,并对叶片N、P、K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材积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N、P、K含量在 2 0个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 ,变异系数较高 ,重复力达 0 97以上 .N、P、K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与材积呈正相关 .材积与N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与P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建议将叶片N与P的含量作为白榆无性系早期选择的间接指标并对其可能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桑园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涛  李俊 《现代农业》2006,(8):56-57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园全园650亩.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分别于2001年、2004年冬季取样.其土壤取样深度为25厘米,2001年土壤取样数为81个。土样由成都土壤测试中心进行测定;2004年土壤取样数为107个.土样由该场土壤分析测定室进行测定。测试项目有: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碱解氮采用扩散吸收法:速效磷采用0.5MNaHCO3浸提——钼锑比色法;速效钾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其测定结果略)。  相似文献   

5.
江西道地药材车前中氮磷钾的积累转运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和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车前不同生育期及各器官中N、P、K的含量。结果表明:车前植株中N、P、K含量为K>N>P;整个生育期间,根系吸收的氮首先在叶片中积累,然后逐渐转移到穗和种子中;而钾首先送往叶柄,当穗尚未形成时,在根系中积累,而后再转移至其它器官;P在种子形成前转移率不高,随着种子的形成而大量积累。说明不同生育期车前植株各器官中N、P、K的转移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枣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枣树优质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有效钙、镁、铁、锌、锰、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用碱扩散法对土壤中有效氮进行测定,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土壤中有效磷进行测定,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对速效钾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土层土壤内矿质元素含量有所不同,枣园20~40 cm土层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0~20 cm的相对平稳、幅度小。枣园土壤中N含量峰变时期主要在7~9月,此时土壤内N含量表现为下降状态;P、Ca元素含量峰变时期主要在8、9月,在这段时间土壤中的P、Ca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K、Mg、Cu含量基本不变;Zn、Fe、Mn含量呈现出有峰有谷的变化趋势。[结论]根据需求合理的进行肥料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才能真正达到平衡施肥,保证树体营养供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县域土壤养分变化状况 2006年,呼图壁县对土壤大量元素和有机质进行了分析。有机质分析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水解性氮采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槟榔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关系,在海南槟榔种植园采集槟榔与相应土壤样品,包括槟榔不同生产管理水平、正常结果和黄化槟榔区,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水平和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槟榔营养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与叶片全N、P、K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槟榔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间存在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槟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对槟榔叶片N、P、N含量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污泥堆肥用于非洲菊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18-5218,5221
于2006年用污泥堆肥、河砂、珍珠岩、蛭石、园土不同配比的基质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栽培非洲菊试验,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物叶片中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磷含量,按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钾含量,观察非洲菊生长发育和开花情况。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基质有利于非洲菊的营养生长;基质中污泥堆肥的含量在50%~60%时,非洲菊开花正常,且品质较好;污泥堆肥中N、P含量丰富,但K含量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不同立地条件下哈密大枣果园营养特征及果实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沙土、沙壤土和粘土)下,不同树龄(初果期和盛果期)哈密大枣在花芽分化期、开花盛期和果实膨大期的土壤和叶片,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果实品质之间的差异性.[方法]以哈密大枣作为试材,主要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叶片的氮、磷、钾含量,以及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下哈密大枣果园在各物候期内0~20 cm 土层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20~80 cm土层;初果期三种土壤类型的哈密大枣果园在0~20 cm土层中开花盛期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较高.不同树龄不同土壤类型哈密大枣果园在不同物候期间相比,除了初果期粘土枣园开花盛期的叶片氮和钾含量均高于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以外,叶片氮和钾含量在果实膨大期均最高,而叶片磷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均最高.初果期哈密大枣果实品质在土壤类型之间比较而言,沙壤土枣园的果实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粘土枣园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盛果期而言,沙土枣园的果实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沙壤土的可溶性糖和固形物含量最高.[结论]在哈密大枣生产中,根据土壤营养情况花芽分化期要适当加大磷肥的施用比例,而果实膨大期要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新疆弗雷无核葡萄(Vitis vinifera cv.Frey)叶营养诊断的适宜采样部位和采样时期。[方法]以进入盛果期的弗雷无核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叶片和叶柄中不同生育期N、P、K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弗雷葡萄叶片中N、P、K的动态变化有明显的规律,在营养生长期N、P的含量高,K的含量先升高后又降低,呈波状的变化趋势,N、P在叶片和叶柄中表现类似的变化趋势,K的变化则叶片和叶柄中差异较大。[结论]综合考虑,对新疆弗雷无核葡萄进行N、P、K叶营养诊断时,采样部位选择果穗对面叶的叶柄,采样时期为7月初至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营养特征。[方法]以3种土壤质地盛果期库尔勒香梨的叶片为试材,研究库尔勒香梨开花展叶期、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叶片的N、P、K、Ca、B、Mg等元素含量变化及其与标准株产量的关系。[结果]香梨叶片的N、B和Mg含量随生长期呈增加的趋势,P和K含量随生长期呈单峰曲线变化,Ca含量在开花展叶期最大,花芽分化期最小,不同生长时期对香梨叶片不同元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香梨处于土壤环境不同,其叶片营养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是有差异的。开花展叶期土壤质地对叶片N/P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质地对叶片N/P影响差异显著(P0.05),同一类型土壤的叶片N/P随生长时期呈增加趋势,生长时期均对叶片N/P影响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库尔勒香梨养分管理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用牡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测定根、茎、叶以及不同生育期果荚和种子的矿质元素,分析矿质元素积累分配特性以及矿质元素分配的相关性。  结果  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根、茎、叶中的磷持续下降,根和叶中的氮持续降低,钾和镁在不同器官内变化趋势不同。铁在不同器官内的质量分数均大于其他微量元素,除铜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根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荚和种子中的氮逐渐升高,果荚中钾和种子中磷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矿质元素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氮、磷、钾、铁、锰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较高;同种矿质元素在‘凤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结论  在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从展叶期到现蕾期之前对氮、磷元素需求量大,应在植株展叶前追施氮肥和磷肥;结实期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建议在开花后追施氮磷钾肥;在植株现蕾期前(3月上旬)追施铁肥,在5–7月种子发育期追施硼、锌肥,满足‘凤丹’植株对这3种微量元素的需求。表7参3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澳洲坚果生育期内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变化规律。[方法]以贵州主栽的3个澳洲坚果品种H2、OC、788的成年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中N、P、K、Ca、Mg、Fe、Cu这7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3个澳洲坚果品种叶片中7种矿质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呈现规律性变化,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N、Ca、K、P、Mg,Fe、Cu。OC叶片中的N、P、K、Ca、Fe平均含量要大于H2和788。叶片中N和Mg含量是逐渐升高的,P含量先增后减,K含量是先减后增,Ca含量逐渐下降,Fe含量变化呈现倒"V"字型,变化幅度剧烈,而Cu含量呈"V"字型变化。P与Cu含量达极显著负相关,Mg与Ca含量达显著负相关。[结论]该试验可为贵州澳洲坚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次深施肥对玉米供肥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次深施肥对玉米供肥规律的影响。[方法]设置肥料施用量相同的2个处理(常规施肥和一次深施肥),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取样,测定叶片、茎+雄穗、雌穗、籽粒的鲜重、干重及植株N、P2O5、K2O含量。[结果]一次深施肥的玉米比常规施肥增产521.5 kg/hm2,提高了5.76%。一次深施肥促进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对氮、磷的吸收。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氮、磷主要集中在叶片中;在玉米成熟期,钾的分布比例为茎秆>叶片>籽粒,施肥方法对钾的分布有影响而对氮、磷的分布则无影响。常规施肥钾在叶、茎、粒中的分布比例约为3∶6∶2;一次深施肥分布比例为2∶2∶1。[结论]一次深施肥可促进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对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盆栽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具有相关性,不同处理间的杂交鹅掌楸的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苗期生长较好的杂交鹅掌楸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比例为1∶0.2∶4。[结论]其最佳的施肥配方是每株施用氮(N)2.64 g、磷(P2O5)1.08 g和钾(K2O)3.55 g,即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9∶1.345,在该条件下,苗高为59.22 cm。  相似文献   

18.
郑蕊  岳思君  柳玲  李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06-7507
[目的]揭示枸杞雄性不育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枸杞雄性不育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雄性不育株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在展叶期最低。在生殖生长阶段,宁杞1号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花蕾的发育,YX-1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宁杞1号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期,YX-1的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宁杞1号。[结论]不育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研究黄花菜(Hemerocallis fulva)的养分吸收规律及其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可为黄花菜高产栽培中的科学施肥,以及专用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黄花菜普通品种实心和高产品种207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3—11月,对不同生育期的黄花菜取样,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以及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锌(Zn)、硼(B)、钼(Mo)、锰(Mn)含量。结果显示,2个品种总的干物质积累均在萌蕾开花期达到最大,在展叶期到抽薹期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普通品种的根干重在抽薹期最大,而高产品种的根干重在萌蕾开花期最大。高产品种对N、P、K、S、Ca、Mg、Zn、B、Mn、Mo的需求量均显著(P<0.05)大于普通品种实心。高产品种对N、K、P的养分需求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而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到展叶期对N、K的吸收量最大,P的吸收量在抽薹期最大;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对S和Ca的吸收量最大,Mg在展叶期的吸收量最大,而高产品种对S、Ca、Mg的吸收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普通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集中在抽薹期之前,而高产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一直持续到抽薹期,且以抽薹期吸收量最大。整个生育期,高产品种对N、P、K的需求比例为1.0∶0.25∶2.3,而普通品种为1.0∶0.24∶1.7;高产品种207对S、Ca、Mg的需求比例为1.0∶11.5∶1.8;而普通品种为1.0∶5.5∶1.0。综上,高产品种具有更长的根系发育时间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黄花菜,特别是高产黄花菜专用肥料的配制中,尤应保证钾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以满足黄花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丁布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个生育时期倒1叶、倒3叶丁布含量进行检测及PAL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倒1叶、倒3叶丁布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倒1叶减少的速度大于倒3叶;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随着生育时期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玉米叶片随着生育时期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丁布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