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卷烟纸透气度、克重、亚麻配比、助燃剂类型及助燃剂含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结果发现:5个因素的变化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线性规律。提高卷烟纸透气度、助燃剂含量、克重、钾盐的比例和亚麻配比,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苯酚含量;5个因素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影响的次序为:助燃剂含量亚麻配比透气度克重助燃剂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定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氰化氢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试验分析了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计算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试验得出,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氰化氢含量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7.00μg/支,其中标准溶液校准及稀释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结论]为保证该测定方法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应定期对定量移液器校准,严格按规定配制工作曲线。  相似文献   

3.
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苯酚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3-13074,13084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不同烟叶和三丝掺兑含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国外烟叶苯酚的释放量高于国内烟叶;上部烟叶苯酚释放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三丝掺兑含量与苯酚释放量呈负相关。[结论]提高三丝掺兑含量及国内烟叶和下部烟叶的使用量,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非散射红外法测定卷烟烟气气相中一氧化碳含量的分析,从测量重复性、一氧化碳示值、抽吸口数、抽吸容量及大气压力和温度等方面计算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达到了对该方法测定一氧化碳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主流烟气中3种有害物质释放量与有机酸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硫酸与甲醇混合溶液进行甲酯化衍生的前处理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有机酸含量,利用离子色谱法、连续流动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流烟气中氨、氢氰酸和苯酚含量。[结果]在卷烟中加入3种有机酸后,卷烟主流烟气中单位质量的氢氰酸含量上升,其中苹果酸对其影响最大,达到显著水平;主流烟气中单位质量氨含量降低,但所加入的3种有机酸对其影响均不显著;主流烟气中单位质量苯酚含量降低,3种有机酸对其影响均呈显著,其中苹果酸影响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降低卷烟烟气有害物质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烤烟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我国 5 个主产烟区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烤烟烟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选择与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相关性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添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不同产区间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黄淮烟区烟叶卷烟苯酚释放量最高,其次为东南烟区,这两者显著高于其余3个烟区。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非挥发性有机酸、环己烷提取物、K/Cl、pH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总生物碱、挥发碱、总氮、氨、游离氨基酸、绿原酸、高级脂肪酸、总茄尼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莨菪亭、芸香苷显著正相关,与烟叶果胶、醚提物关系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80.4%因变量的变化,能较准确的预测主流烟气中的苯酚释放量。添加试验的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现一致的有蔗糖、葡萄糖、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烟碱和茄尼醇;表现相反的是脯氨酸。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深度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逐口释放量。通过使用RM20H吸烟机连接逐口抽吸单元,实现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的自动化逐口捕集,并通过HPLC外标法实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抽吸模式下国内市售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进行逐口捕集、测定及分析,根据卷烟单口烟气中苯酚的检测含量,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其逐口递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SO模式逐口抽吸过程中其释放量呈多项式(n≥5)形态增加趋势显著,Massachusetts及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下苯酚释放量趋势呈多项式改变(n=5),并且在第七口以后释放量逐渐降低;不同抽吸模式下趋势线模拟方程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72 5。苯酚的逐口释放量特征可划归4类,具体为:1第一口;2第三口;3第五口、第六口和第七口;4第二口和第四口。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以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试验建立了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整个测量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当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为266.6 m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6.1 mg.kg-1。此方法适用于评定HPLC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46-1247,1256
[目的]研究烟叶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了15个不同类型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总糖、总氮、还原糖、烟碱、钾和氯)的含量及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与其总氮、烟碱和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研究可为卷烟工业企业低危害烤烟型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特性的卷烟纸卷制卷烟,通过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其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含量。[结果]卷烟纸助燃剂含量、透气度和亚麻配比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线性规律;卷烟纸克重、卷烟纸助燃剂类型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影响无显著的线性规律。[结论]提高卷烟纸助燃剂含量和透气度或降低卷烟纸亚麻配比,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可同时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钛酸盐纳米片。[方法]以TiO2为原料,制备钛酸盐纳米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在卷烟滤嘴中添加钛酸盐纳米片后,主流烟气中的氨、氰化氢(氢氰酸)、苯酚、巴豆醛等有害物质含量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制备的钛酸盐纳米片在卷烟制造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膨胀温度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Hoffmann成分(CO、NNK、NH3、HCN、BaP、巴豆醛、苯酚)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膨胀温度处理后的烟丝卷制卷烟,测定其烟气中7种Hoffmann成分的释放量。[结果]同一膨胀模式下,温度变化对NH3、苯酚和BAP的释放量有一定影响,对CO、NNK、HCN和巴豆醛则无显著影响;CO2膨胀方式下7种Hoffmann成分的释放量较小;降低膨胀温度在一定程度有利于降低卷烟危害性指数。[结论]该研究为低危害卷烟工艺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滤棒成型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氰化氢、亚硝胺、氨、苯并芘、苯酚及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卷烟滤棒成型材料中丝束规格、丝束填充量、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3个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滤棒丝束规格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巴豆醛、苯并芘、苯酚、氰化氢和亚硝胺的第一重要因素,是一氧化碳和氨的第二重要因素;丝束填充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一氧化碳、苯酚、苯并芘和亚硝胺的第二影响要素;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是影响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中氰化氢和氨的第一影响要素,是巴豆醛的第二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4.
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卷烟危害性,全面系统地阐述初烤烟叶中化学成分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以2014年浓香型主产区烤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草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棕榈酸、油酸、十八酸8种代表性有机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草酸、丙二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均较高,尤其是草酸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而棕榈酸、油酸、十八酸等高级脂肪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初烤烟叶中有机酸成分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而高级脂肪酸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黄华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02-3604,3674
[目的]探索卷烟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向卷烟主流烟气的转移情况。[方法]将4种施加了不同含量的三醋酸甘油酯滤棒切成4份作为滤嘴卷制卷烟,考察卷烟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的含量与其卷烟制品主流烟气中的三醋酸甘油酯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滤棒的三醋酸甘油酯施加比例从3.06%增加到10.35%,三醋酸甘油酯转移到烟气中的量也随之提高,但转移率却由10.41%下降到4.43%。[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