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北部大豆不实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黑龙江省北部讷河、嫩江、依安、富裕等市、县部分大豆地块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花荚脱落甚至达到不实的情况。仅讷河绝产和几乎绝产面积就高达64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因此引起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技人员、干部和群众的关注和重视,急切地想探明原因,制定有效地防治方案。1不实的直接原因是缺硼“作物缺硼主要表现在生长点受到影响,严重时生长点萎缩死亡”;“缺硼时繁殖器官受到影响最明显,开花结实不正常”。这些描述在这些地块上都可明显看到。特别是植株生长多基本正常,而多出现“蕾而不花”,“花落荚落”的现象,正是繁殖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解析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的结构抗虫性机制,明确其量化指标,对160份东北中部春大豆品种的豆荚表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中筛选出41个单因子结构特征梯度品种,分别进行大豆食心虫成虫对不同品种荚毛指标的产卵选择性试验和初孵幼虫对不同品种荚皮层钻蛀试验。结果表明:160个品种荚毛密度、荚毛长度、荚皮表皮角质层、皮下厚壁细胞层、中果皮细胞层、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的频次分布分别呈现一定规律性。荚毛密度与单荚落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荚毛密度越大,豆荚落卵量越多,符合逻辑斯蒂方程y单荚卵量=6.22/[1+exp(3.17-0.88x荚毛密度)];荚毛长度与单荚落卵量呈显著负相关,符合二次曲线方程y单荚卵量=-23.98+27.82x荚毛长度-6.89x2荚毛长度,当荚毛长度大于2.00mm时,随着荚毛长度增加而落卵量减少。表皮角质层和皮下厚壁细胞层厚度与初孵幼虫入荚率之间相关不显著,而中果皮细胞层和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与初孵幼虫入荚率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分别符合指数函数曲线方程z入荚率=142.94exp(-0.70x中果皮),逻辑斯蒂方程z入荚率=103.64/[1+exp(-5.28+20.29x内壁)],表明大豆品种荚皮中果皮细胞层和内壁细胞组织层越厚,抗虫性越强。该结果可为选育大豆抗食心虫品种及评价品种抗虫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保护设施越夏种植豆角,不仅起到换茬养地的效果,而且利用现有的保护设施方便采用防虫网覆盖,避免了顽固性害虫豆荚螟、甜菜夜蛾的为害。但是设施越夏豆角管理不善易引起徒长、花芽不分化或者出现落花落荚现象,生长发育后期极易出现早衰。  相似文献   

4.
高产大豆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新疆绿洲农田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对大豆生长的影响,2006、2007两年进行了大豆超高产栽培研究,产量分别达到5 695.2 kg·hm-2和4 666.5 kg·hm-2.分析2007年产量低的原因,发现在基本同样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年份间大豆的群体主要生理参数存在较大差异.2007年最大叶面积指数(Maximum area leaf index LAI max)为3.79,显著低于2006年的5.31;光合势在大豆生长的中后期也显著低于2006年,籽粒所占植株干物质的比例为35.6%,比2006年的38.0%低2.4个百分点.从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可以看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少是导致2007年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2007日照时数的减少造成大豆叶片提前变黄、脱落,LAI max的显著降低,增加落花落荚,降低经济系数,导致减产.新疆大豆超高产栽培在加大水肥投入和增加密度上受到光照时间和光辐射量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张运胜 《作物研究》1989,3(3):42-43
据多年观察,我地蚕豆落花落荚率一般为60%左右,严重的丘块在80%以上,造成蚕豆单产悬殊,低产的单产仅30公斤左右,高产的单产达250公斤以上。蚕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施肥不当。若化学氮肥或有机肥施得过多,引起蚕豆苗徒长,造成田间荫蔽,通风透光不良,使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运输受阻。若磷、钾肥严重不足,则根系发育不良,养分吸收少,且茎杆纤细,叶面积小,光合产物少。二是田间湿度过大。土壤湿度过大,氧气不足,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妨碍生理  相似文献   

6.
大豆炸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凤  康玉凡 《大豆科学》2011,30(6):1030-1034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属性,在作为芽用的小粒大豆中炸荚现象尤为普遍.炸荚严重影响大豆的收获与产量.该文在剖析大豆荚的形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豆炸荚的类型及其观测方法,对大豆抗炸荚基因的分子标记技术和炸荚的农艺减损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从生理生化机制、农艺性状与炸荚的相关性和转基因技术等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大豆炸荚的形态学特征和调控机制,本文从荚的表观形态、解剖结构和荚壁的形态学,炸荚的物理张力、荚果水分含量和环境中相对湿度的作用,调控炸荚的关键酶和内源激素的生理学以及炸荚基因的定位、标记和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重点综述了有关大豆炸荚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相关作物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大豆炸荚研究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为解析大豆炸荚机制和创制抗炸荚的大豆新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来信照登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们好!我在1997年大豆农业生产中,发现了一个特异的大豆变异品种系,籽粒形状非常奇特。表现为:白花,尖叶,脐褐色,粒金黄,杆有高有矮,还有的下圆上扁,螺旋式结荚,荚特密,有的顶荚就达50多个,有的从下到上都是荚,甚至看不见杆,密密麻麻。在我区5月24日播种能正常成熟。我虽然对新品种特别喜爱,但因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无法把这一很有希望的苗头品系选育出来和保持下去。所以,今致信贵刊:请求帮助联系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与我共同研究选育培养这一优良很有希望的品(种)系,为我省的大豆事业做出贡献。有意者请直接和我通信联系。拜…  相似文献   

9.
衡南县是湖南秋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耕作制度主要是早稻—秋大豆—油菜(或紫云英)一年三熟制。秋大豆一般是中熟的地方品种。研究秋大豆的开花时间和花荚脱落规律,对开展杂交育种、防止花荚脱落、提高单产,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对秋大豆的每日开花时间和花荚脱落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鲜食大豆新品种衢鲜9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鲜9号是高产、优质秋季鲜食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浙江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646吨/公顷,较对照衢鲜1号增产5.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045吨/公顷,较对照增产4.7%;高产,荚宽粒大,鲜荚外观品质好,适宜在浙江省作鲜食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豆花荚脱落的研究表明:花荚脱落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掌握大豆花荚脱落规律,采取可行措施,保花保果,增加粒数,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开发鲜食大豆 增加种植效益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鲜食大豆俗称毛豆 ,是指在大豆鼓粒期后 ,籽粒饱满而荚色和籽粒均呈翠绿时采青食用的大豆鲜荚。鲜食大豆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且农药残留低 ,是城乡居民喜爱的优质蔬菜。据统计 ,1998年全省鲜食大豆种植面积达到 3 0 7万亩 ,占全年大豆种植面积 2 0 0 %。共引进或培育出专用型鲜食大豆品种 10余个 ,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鲜食大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和个人。一、开发鲜食大豆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鲜食大豆产量高 ,市场售价一般在每公斤 1 60元以上 ,每亩纯收入比收干籽高 1~ 2倍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调查 ,早春采用地膜保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大豆产区频繁出现症青,严重威胁本地的大豆生产。本研究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干热浪胁迫,在大豆花荚期(R2-R4)进行持续3 d和7 d的干热胁迫处理,探究干热浪与大豆症青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盛花期遭遇持续3 d的模拟干热浪处理后,大豆植株生长正常,而持续7 d的处理则导致部分大豆植株出现症青。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从盛花期(R2期)到盛荚期(R4期)任何一个阶段遭遇连续7 d的模拟干热浪胁迫,都会导致大豆植株有效荚数和正常粒数严重下降,其中有效荚数降幅顺序为R3(85.14%)>R2(62.12%)>R4(50.97%),正常粒数降幅顺序为R3(81.02%)>R2(60.00%)>R4(56.32%)。因此,结荚初期(R3)持续7 d的模拟干热浪胁迫可导致大豆症青发生。同时提出,将大豆症青划分为荚而不实型、无荚型、局部型和全株滞育型四种类型。建议用底部节位新叶再生和花芽再分化现象进行大豆症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从大豆产量形成生理特点探索特异高产株型的创新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苗以农  朱长甫 《大豆科学》1999,18(4):342-346
从大豆与禾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生理的比较研究中,找出限制大豆产量形成的株型结构和生理特点,探索特异株型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 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作物花序和结实器官着生在植株茎顶端或腰部,产量是由单位穗数、一穗受精粒数、每粒重构成的,功能叶片着生在植株上部或中部,靠近结实器官,受光好,光合产物运输及时集中,有利于结实器官的发育。大豆的籽粒产量是用单位面积上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计算的。从理论上推测,株数、荚数、荚粒数愈多,籽粒愈重,产量也愈高。但实际生产中,以上几个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15.
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97.5~983.9 kg/667m2,鲜荚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铁岭,最低的地区是岫岩。从鲜荚商品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分析,铁岭、丹东、瓦房店和锦州地区适宜生产菜用大豆。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菜用大豆产量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外引菜用大豆新品系在云南省昆明夏播条件下研究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影响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对云南省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生物产量,而影响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是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出苗至开花日数.提出通过品种引育、布局,改进栽培技术等措施以促进云南菜用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豆底荚高度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荚高度是衡量大豆品种是否适宜机械收获的关键指标。底荚高度较低的品种在机械收割过程中可能造成植株部分被切断或漏割,引起总产量损失。因此,大豆底荚高度候选基因对大豆机械化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CIM)对208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进行大豆底荚高度QTL定位,获得9个与大豆底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布在8条连锁群上。结合BSA重测序结果,将与大豆底荚高度相关的QTL定位到C1连锁群上1.1Mb和L连锁群上0.05Mb的区间内,并对其进行基因注释。通过基因注释数据库和信息学分析,在两个共识QTL区间内获得5个可能与大豆底荚高度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结果可以为大豆底荚高度QTL精细定位以及机械化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夏大豆花荚脱落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大豆的花荚脱落是生产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正常情况下脱落50~70%。江苏大豆种植间套作较多,纯作夏大豆集中在苏北地区的国营农场。有关纯作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研究未见详细报导。总结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原因以及对个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对夏大豆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于1981~1990年在宝应湖农场农科所进行,参试品种有苏豆1号,淮豆2号等30个,试验地区粘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于每年6月中旬播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行距30厘米, 株距10厘米。 2、大田调查夏大豆生长情况,花荚脱落情况等,品种有淮豆2号,宝选87—1,79H10,80H28等。气象资料来源于本场气象站。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田间自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基于性诱监 测田间成虫数量的大豆食心虫防治指标,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同时 结合田间豆荚落卵量的调查,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量与大豆百荚卵量的关系,进而通 过卵量指标确定成虫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吉林长春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于8上中旬,发生数量动态 在年度之间存在差异;成虫数量与百荚卵量之间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0.946lnx+ 0.303(R²= 0.939,p =0.001),据 此建立了基于性诱剂监测田间大豆食心虫数量确定成虫防治指标的方法,为开展大豆食心虫智能化预测预警技术 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大豆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豆诸多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为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产上运用的3个主栽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与用量、正常生产田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分析了大豆植株形态性状指标的主成分,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产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18个农艺和产量性状中,4粒荚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70.15%和68.71%.认为通过更换品种、改善施肥等栽培措施,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性状;而百粒重、主茎节数、每荚粒数和经济系数变异较小,其系数仅在3.82%~7.36%之间,改进余地较小;株高、结荚部位、有效荚数等其它性状变异中等,变异系数在11.54%~24.69%之间,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产量与单株粒数、地上干重、有效荚数、3粒荚数、4粒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经济系数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将大豆植株18个性状指标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性状因子、株高性状因子、荚数性状因子和主茎节数性状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这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5%,基本可以反映大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状况.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采取相应的促进生物量增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