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好地提高2个红色梨品种红宝石、红香酥的产业效益,以它们的果实、叶片及栽植土壤为试材,研究两个品种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叶片及栽植土壤中N、P、K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宝石、红香酥果实、叶片及栽植土壤中N、P、K元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壤与果实、叶片的N、P、K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叶片与果实中N、P、K元素存在显著相关性,果实中N、P、K元素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福建柑桔园营养施肥状况及其施肥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永春等10县(市)70片(≥3.5hm2)柑桔示范园为代表,通过土壤、叶片分析及施肥状况的综合诊断得出的结果表明:84%的示范园土壤显著酸化(pH<5.5),主要是施用N、P、K化肥造成的;营养失调也普遍存在于示范围中,其中主要元素缺Ca、P吸收障碍及微量元素B、Cu的过量尤为普遍;施肥中有机肥不足,P、N肥滥用,Ca、Mg、K肥欠缺;叶片K、Mg并不简单受其土壤有效成分的影响,叶片K与土壤"全N/有效K"、"水解N/有效K",叶片Mg与土壤"代换Mg/代换Ca"呈极显著相关(P<0.01,r=-0.36、-0.39、0.49)。据此,对以红壤为主要土壤类型的福建柑桔产区的施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解决生姜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根区连作障碍危害问题,以667 m2 追肥N 17.4 kg、P2O5 10.2 kg、 K2O 33.6 kg为常规追肥量(对照),研究比较了不同追肥量处理对生姜植株生长、产量、营养元素吸收 及根区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较常规追肥减施20%可促进生姜植株生长,且有一定 的增产效果,而较常规追肥减施40%则植株生长不良且减产;而较常规追肥增施20%,可促进生姜植株生 长,但并无增产效果。生姜植株对养分元素吸收量表现为K>N>P,其中N、K元素在生姜植株中含量较 高,P元素在姜块中含量较高,适当增施钾肥,有助于生姜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和转运过量的施肥,过量 施氮不会在土壤中累积,但过量施用的磷、钾肥则会在土壤中富集;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和土 壤蔗糖酶活性降低,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综合生姜生产效益情况,建议较常规追肥量减施20%化肥, 通过适当减施,可提高产量,调整根区环境,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病害程度的库尔勒香梨树和果园为试材,测定其一年生枝条韧皮部N、P、K含量及土壤中N、P、K含量,在不同浓度梯度的N、P、K培养基上接种库尔勒香梨腐烂病菌,观察并记录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产孢情况,分析N、P、K含量与病害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无机元素N、P、K与库尔勒香梨腐烂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P、K对菌落生长的影响表现为随着N含量的增加,病菌生长速率降低,随着P、K浓度的增加,病菌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病程度与土壤K含量及树体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及树体N/K、P/K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即N/K、P/K比例越高,腐烂病发生越严重。果园管理应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可减轻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
几种物质对蓝莓土壤pH及有效N、P、K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燕  杨芩  张杰  岳阳 《北方园艺》2016,(12):179-182
以4年生盆栽"灿烂"兔眼蓝莓为试材,研究了硫磺、硫酸钾和食用醋对土壤pH及有效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硫磺、硫酸钾和食用醋后,能显著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效N、P、K含量。其中食用醋能迅速降低土壤pH至蓝莓生长最适的4.0~4.8范围,硫磺也能调整土壤pH至4.0~4.8,但改良效果较食用醋慢,3种物质中硫酸钾改良土壤pH的效果最差,同时土壤中有效N、P、K含量随pH降低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食用醋是一种见效快,易于施用的土壤pH改良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柑桔根域限制栽培技术,以5年生枳砧宫川温州蜜柑为试材,分别采用50L、100L、150L根域容积进行栽培,以大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根域容积对柑桔树体营养、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域限制使叶片光合速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100 L及150L根域容积处理春梢叶片的叶面积显著增大,而50L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根域限制使春梢叶片K含量不同程度降低,而100L根域容积处理叶片N、P元素含量有所增加,成熟期果实N、P、K元素含量则大多低于对照。根域限制可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及铵态氮的含量,减缓土壤pH值的上升,尤其以150L及100L处理效果更明显。根域限制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未增加甚至减少,而150L及100L处理的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上升。根域限制显著提升了果实的果糖、蔗糖、葡萄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品质,尤其以150L及100L处理提高品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柑桔果实膨大期分别对氮、磷、钾三种肥料进行不同用量及比例配合追施,比较研究其各处理的柑桔果实成熟后的外观和内质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随肥料施用的种类、用量及比例不同,影响果实品质各要素的程度不同。其总体表现最佳处理为:氮磷钾三者配合,株施N444g、P2O5200g、K2O300g、N:P2O5:K2O为1:0.5:075。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在两种基质中的淋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法,通过模拟降雨,研究了由紫色泥土、草炭、保水剂、消毒剂、微生物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按不同比例配制的2种基质对N、P、K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所含养分在同一场次淋溶试验中,淋溶液中N、P、K元素的养分浓度均随降雨时长的增加呈幂函数降低;随着淋溶场次的增加,基质淋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先升高至峰值后逐渐下降并在后期趋于稳定;淋溶液中N、P、K元素的养分损失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呈正相关。经综合分析,基质A能更好地保持水土及土壤养分,为人工土壤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柑桔施肥     
柑桔类果树在任何土壤类型中,都能生长。但由于柑桔根系对氧气要求高,不宜栽种于过于粘重的土壤,最宜于轻度或中等砂质土壤,为了正常生长和获得高产,栽种柑桔的土壤,要求具有12种要素:氮、磷、钾、镁、钙、硫、锰、铜、锌、硼、铁、钼,前6种为主要元素,需要较多,后6种为微量元素,需要很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N、P、K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NaNO_3、NaH_2PO_4、KCl试剂处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药剂提供的N、P、K元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进作用,N元素中浓度为1.00 g/L处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21.28%;P元素中浓度为3.30 g/L处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27.89%;K元素中浓度10.00 g/L处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有些抑制作用,抑制率仅为2.28%;3种元素的不同浓度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影响效果差异大。N、P整体抑制效果明显优于K的抑制效果,所以N、P更适合于做抑制效果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于2009~2010年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梨园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 a生鸭梨,测定鸭梨不同发育期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中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套袋和未套袋鸭梨果实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揭示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果实中10种营养元素含量随果实的膨大而逐渐减少,套袋和未套袋果实中N、P、K、Ca、Mg、Mn、Cu、Zn、B元素变化规律一致;套袋果实和未套袋果实中N、P、K、Mg、Mn、Cu元素含量基本相同,套袋果实中Fe、Zn元素总合量低于未套袋果实,Ca、B元素总合量高于未套袋梨果实.未套袋果实中各种常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K>N>P>Ca>Mg,微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Fe>B>Zn>Mn>Cu.  相似文献   

12.
《中国柑桔》1981年第一期曾发表“柑桔营养的化学诊断方法”一文。丘星初同志在这篇文章中除介绍了全量N、P、K、Ca、Mg的速测方法外,还用了很大的篇幅重点提出和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柑桔叶片单位面积上的元素含量能否作为诊断指标?认为用元素μg/cm~2来作为诊断指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石英砂培法,研究了堇叶山梅花幼苗在缺N、P、K、Ca、Mg条件下的缺素症状及生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N素缺乏时最先表现出叶边缘有黄色斑点症状;K素缺乏处理15 d表现生长良好,但处理后期40 d左右最先出现缺素焦枯现象,说明该植物前期需钾肥相对较少;缺Ca处理的堇叶山梅花新叶先表现出轻微失绿,有的叶尖干枯且呈螺旋形,其它4种元素亏缺的植株均是老叶先表现症状;N、P、K、Ca、Mg 5种营养元素缺乏的植株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全素(CK)处理,该研究结果可作为堇叶山梅花苗期营养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南果梨叶片、果实营养状况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为南果梨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辽宁省主产区28个南果梨园的叶片、果实为试材,测定分析了不同梨园叶片、果实主要矿质营养及果实品质状况。结果表明,梨园叶片N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处于适量范围内,P元素含量平均值处于较高水平,K元素含量平均值为8.73 g/kg,低于适量范围的最小值,所有梨园Ca、Mg元素均处于适量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Ca元素含量、果实K元素含量均与果实横径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K元素含量和果实Ca元素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P元素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K、Mg元素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片N元素、果实P元素含量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P、K元素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元素、果实N元素含量与果实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叶片N、K含量与果实N、K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Ca含量与果实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Mg含量与果实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调查南果梨园叶片营养整体呈现高P缺K,N、Ca、M...  相似文献   

15.
以12年生脐橙树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激素与防裂果素及N、K、P、Ca、B几种元素不同组合处理液,探索对防止脐橙裂果最有效的矿物质营养元素,同时分析叶片N与K的比值及其递增与脐橙裂果的相关性规律,为生产上降低脐橙裂果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树体叶面喷施激素与防裂果素及N、K、P、Ca、B几种元素全面处理组合对防止裂果效果最好,其次为激素与N、K、P、B的混合处理液,对照裂果率最高;通过对叶片部分元素分析,N与K的比值同裂果呈正相关,即比值越高,裂果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以文心兰"黄金3号"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文心兰"黄金3号"在不同水平氮磷钾施肥下,植株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N1、P2、K2有利于假鳞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N2、P2、K2有利于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同水平的施氮量对根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影响不大,P2、K1有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同处理间与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间对文心兰"黄金3号"营养生长的影响显著,N2或N3、P2、K1最有利于文心兰地上部分生长。综上可知,N2(200mg/L)、P2(100mg/L)、K1(110mg/L)最有利于文心兰"黄金3号"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红壤脐橙园土壤、叶片养分丰缺状况,以广西农垦国有立新农场红壤脐橙园为研究对象,2017年选择8个有代表性的生产岗位(果园)分别采集土壤、叶片和果实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红壤脐橙园土壤普遍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土壤中碱解氮(N)、有效磷(P)、速效钾(K)、交换性钙(Ca)、交换性镁(Mg)、有效铁(Fe)、有效锰(Mn)、有效铜(Cu)、有效锌(Zn)、有效硼(B)平均含量分别为125.65 mg/kg、130.24 mg/kg、266.56 mg/kg、1145.66 mg/kg、272.97 mg/kg、6.74 mg/kg、36.37 mg/kg、7.11 mg/kg、4.12 mg/kg、0.88 mg/kg。土壤中N、P、K、Mn、B有效养分含量充足,均处在适量及以上水平,其中P、K养分2/3果园超标;Ca、Mg养分基本正常,主要处在适量范围;Cu含量超标;有效Zn不足与超标并存,1/4果园有效Zn缺乏;Fe缺乏比较普遍。叶片中N、P、K、Ca、Mg、S、Fe、Mn、Zn、Cu、B平均含量分别为29.71 g/kg、1.42 g/kg、16.93 g/kg、33.13 g/kg、2.58 g/kg、2.84 g/kg、98.32 mg/kg、91.77 mg/kg、18.76 mg/kg、19.28 mg/kg、92.10 mg/kg。叶片中N、K、Mn、B含量较丰富,均处于适量至高量范围;P、Ca、S、Fe含量正常;Cu不足与超标并存;Mg和Zn存在不足和缺乏的现象。因此,本研究的红壤脐橙园应注意控制N、P和K肥的施用量,适当补充Mg肥和Zn肥,增施石灰等碱性肥料调节土壤p H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玉溪市江川县普通红皮洋葱生产上发生的发杈分球现象,以根际土壤及植株各部位器官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探讨了洋葱分球植株与正常株及其相应的根际土壤的相关营养元素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洋葱发生发杈分球后,不但外部表现出发杈、分球等典型特征,而且内部相关营养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洋葱分球株各部位的P元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株,而N、K元素的含量分球株均低于正常株,从而导致P/N、P/K值过高,N、P、K的比例不协调,同时Ca、Mg、Zn元素吸收量过高(主要富集于洋葱鳞茎和根中),而Mn元素含量太低也是导致洋葱分球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N、P、K的3因素、4水平、3次重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80%的产量来源于土壤的供肥能力,而N、P、K的合理配方,增产幅度可达20%~40%。在低肥力的土壤上,N、P、K最佳施肥方案为每667m2纯N:2.8~6.1kg、P2O5:2.6~3.5kg、氧化钾:0.3~3.8kg。  相似文献   

20.
取砒砂岩区沙棘不同平茬方式林下土壤不同土层的土样,测定其有机质和速效N、P、K的含量。结果表明:砒砂岩区沙棘不同平茬方式林下土壤各土层有机质含量除平茬75%方式呈递减趋势外,平茬30%、50%、10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富集到中层土(11~20cm),平茬30%中层土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是16.5g/kg,平茬100%中层土有机质含量最小,是6.28g/kg。土壤速效N、P、K含量都以平茬50%最高,其中速效P、K都富集在中层土(11~20cm)。平茬75%的各土层中,上层土的N、P、K含量均高于中层土和下层土;平茬30%的各土层中,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平茬50%外,土壤N、P、K含量均小于平茬50%。该研究可为沙棘不同平茬方式对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