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变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所制得的酸解氧化接枝共聚的复合变性淀粉,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证明了接枝共聚反应的发生,并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FT-IR证明了酸解氧化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发生了共聚反应;X射线衍射表明玉米淀粉的酸解、氧化、接枝共聚主要发生在无定型区;SEM扫描表明变性后的淀粉颗粒完整,颗粒表面粗糙.所研制的复合变性淀粉具有沉降体积大、成糊温度低、热糊稳定性高、冷糊黏度低等利于木材胶黏剂制造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氧化改性使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再与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和N-羟甲基丙烯酸酰胺等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快速固化乳液胶黏剂,制备的接枝共聚乳液胶黏剂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研究了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工艺和改性淀粉接枝共聚醋丙乳液工艺,通过试验表明,使用改性淀粉接枝共聚乳液压制的杨木板材,其干/湿状剪切强度均高于行业标准要求,同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使用醋丙乳液压制的杨木板材,接枝共聚效果明显。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制备的接枝共聚乳液的聚合情况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淀粉醋丙乳液在1 735 cm-1处出现酯基CO的强振动吸收峰,在3 483 cm-1处出现了明显的丙烯酰胺中的N—H伸缩振动峰,且在1 155和1078 cm-1等处出现明显的淀粉特征峰,说明该共聚物既有聚合单体特征峰和淀粉特征峰,又有共聚后出现的酯基特征峰,表明木薯淀粉经过氧化改性后与各单体之间发生聚合反应,且接枝共聚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为18.04℃,表明接枝共聚后的乳液可在常温下快速固化。  相似文献   

3.
酯化玉米淀粉乳液的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羧基丁腈胶乳与酯化玉米淀粉乳液共聚的方法对酯化玉米淀粉乳液进行改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改性后的共聚乳液胶合干强度可达9.865MPa,湿强度达1.032MPa,可用作API的主剂。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年来淀粉及其衍生物在木材胶黏剂中的应用,重点介绍氧化淀粉、酯化淀粉、接枝共聚淀粉应用于木材胶黏剂的原理及工艺,及其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探讨淀粉及其衍生物木材胶黏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淀粉基胶黏剂是以淀粉为基体的天然胶黏剂,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淀粉胶黏剂的耐水性较差,并且其胶接强度不能满足人造板的制备要求,故其在木材胶黏剂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笔者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亚铁为催化剂,首先对木薯淀粉进行氧化处理;然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乙酸乙烯酯为改性单体,对氧化木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过硫酸铵0.3 g,乙酸乙烯酯50 g,木薯淀粉50 g,以此配方压制的胶合板达到最佳胶合强度O.97 MPa,符合国家二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复合变性淀粉制备淀粉基异氰酸酯胶黏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复合变性玉米淀粉制备Ⅰ、Ⅱ型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胶黏剂的工艺.选择复合变性淀粉乳液、二元酸、聚乙烯醇、多异氰酸酯的用量作为影响因素,以压缩、拉伸剪切强度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满足日本JISK 6806-1995指标要求的Ⅰ、Ⅱ型淀粉基API胶黏剂的配方,对影响胶黏剂理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验证实验证明,所优化出的最佳配方具有明显的生产可操作性,交联剂多异氰酸酯可不经封闭直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现有的木材胶合制品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铈盐引发阔叶浆与GMA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铈盐引发体系引发漂白化学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用接枝率、环氧基含量和环氧基水解率评价了体系pH值、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控制体系pH值在1.3,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增加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都能提高接枝率;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合成接枝率高碄100%、环氧基含量达1.4~2.7mmol/g的接枝纤维;与此同时接枝纤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环氧基开环水解反应.  相似文献   

8.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质素磺酸盐(LS)是亚硫酸盐制浆工艺的副产物,利用马来酸酐和丙烯酰氯分别与其反应进行改性,在分子中引入双键,然后在乳液中与丙烯酸酯单体接枝共聚,得到木质素基接枝共聚物,研究后发现,原LS与单体比为1∶5时,LS转化率仅为25.1%,接枝效率为26.3%,接枝率为129.5%;而采用马来酸酐和丙烯酰氯改性后的LS时,其木质素转化率分别为81.2%和83%,接枝效率达71.8%和72.6%,接枝率达378.3%和341.4%。改性产物的结构和共聚乳液的粒子形态分别用IR和TEM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热压胶接API主剂用复合变性玉米淀粉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不同工艺路线制备ZJS-1、ZJS-2和ZJS-3三种酯化交联型变性淀粉,以能满足API木材胶黏剂使用要求为目标,对其理化性质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的变性淀粉性质存在差异,ZJS-1变性淀粉交联度最高,酯化取代度较小,在PVA水溶液中易于分散,成膜性较好,形成的糊液黏度热稳定性一般,但透明度差,容易凝沉,作为API主剂稳定性差;ZJS-3变性淀粉交联度最低,酯化取代度最高,在PVA水溶液中不易分散,成膜性差,形成的糊液黏度热稳定性差,但透明度好,不易凝沉,作为API主剂主要成分,压制的杨木胶合板胶合强度不合格;ZJS-2变性淀粉取代度最小,分散性、成膜性及稳定性优异,不易凝沉,形成的糊液热稳定性最好,作为API胶黏剂主剂工艺性好,胶合强度高,是理想的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胶主剂用变性淀粉.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引发剂(H2O2-FeCl2,K2S2O8与H2O2-CaCl2)在桉木质素磺酸钙(HLS-Ca)接枝共聚中的作用,采用差示化紫外、FTIR、UV和特性黏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上述引发剂对HLS-C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LS-Ca会与接枝反应体系中的引发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HLS-Ca的结构与反应活性.在本文研究条件下,HLS-Ca经Fenton(H2O2-FeCl2)和K2S2O8引发剂处理后苯环结构保持稳定;酚羟基(Ph-OH)含量降低,但其未被氧化为类醌型结构;芳基醚键含量增加、黏均分子质量增加.H2O2-CaCl2处理HLS-Ca后,HLS-Ca中Ph-OH含量降低,部分Ph-OH被氧化为羰基;HLS-Ca的苯环结构受到破坏,黏均分子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