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RFID/GIS物联网的肉品跟踪及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为了提高肉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文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物联网及电子产品代码(EPC)系统相关技术,提出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肉品企业资源平台架构,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肉品销售阶段的信息流程,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肉品销售跟踪及追溯体系,包括跟踪系统和追溯系统。跟踪系统通过在销售节点上的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对附有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标签的肉品信息进行跟踪。追溯系统通过对象名解析服务(ONS)服务器,查出肉品销售相关节点实体标记语言(PML)服务器的地址,进而获得肉品的  相似文献   

2.
制定单一乳制品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质量安全编码,设计高温杀菌乳追溯编码方案。提出一套从原料乳初级产品生产到消费的追溯编码模式,对高温杀菌乳原料产地、加工、物流等主要环节进行编码研究。其编码应用有利于规范乳制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追溯管理,为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有机RFID标签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高成本一直制约着RFID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机RFID标签因其成本较低而备受各国关注。该文对新型有机RFID标签在动物食品溯源过程应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条码、无机RFID标签进行比较。对动物性食品溯源系统的各主要环节特点及其对标签技术的需求进行论证,并对3种标签技术在各环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在溯源过程中引进有机RFID标签降低成本,以促进动物性食品追溯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质量追溯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稻米产业链过程管控难题。本文介绍了稻米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国内外发展历程,对其常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苏垦大米和五常大米为例,介绍了稻米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   总被引:31,自引:16,他引:31  
可追溯系统是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内外可追溯系统研究的现状、个体标识和系统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的阐述,运用二维条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识)技术和组件技术,构建了肉用猪及其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了基于.NET构架的猪肉安全生产的追溯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嵌入式Linux技术的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农产品流通环节是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关键环节,为改进传统方式如索证、索票等在建立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时存在的操作不足,该文以农产品可信流通控制技术为基础,采用“硬控制”的设计思路,以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嵌入式农产品流通专用设备为控制工具,以上位机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为业务支撑,建立了基于Linux嵌入式技术的农产品流通阶段质量追溯系统。多功能流通专用设备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身份识别、二维条码打印、无线数据上传于一体,实现了产品准入、市场抽检和市场追溯,并通过网络、POS(point of sales)机实现了公众查询追溯服务,建立了可操作的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模型,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超高频RFID的生猪屠宰数据采集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中国生猪屠宰加工具有流水作业、环境恶劣和信息自动采集难度大等问题,该研究采用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即902 MHz RFID标签并配合超高频天线系统,结合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环境,设计了适合生猪胴体的RFID标签,开发了电子标签在线读写系统,实现了生猪屠宰流水线上猪只胴体的RFID标识和远距离自动识读。通过生猪溯源耳标信息采集、RFID胴体标签信息与屠宰厂Intranet溯源数据记录系统的自动关联,实现了生猪屠宰过程中溯源关键点的生猪屠宰标识信息的可靠采集、传输与处理等,同时拓展解决了进入超市的胴体RFID标签与终端零售产品分割标签的标识转换与打印的衔接。研究获得的系统与技术已经在天津市某屠宰加工厂和猪肉零售超市进行了示范应用,示范猪只累计达1万头以上,RFID标签读写正确率在99.9%以上,读写速度不影响流水线作业,从技术到应用环节探索了超高频RFID技术在猪肉质量溯源体系建设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RFID技术在活猪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建立动物源性食品的高效溯源追踪体系,该文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建立了一个活猪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电子化系统,并对RFID系统的技术参数和设备进行了筛选确定,同时对试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活猪饲养、出栏检疫、运输及屠宰加工等全过程溯源追踪管理,电子耳标为养猪业及相关养殖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信息化标识途径,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供港活猪针印标识,并大幅提高供港活猪安全卫生质量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9.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被认为是21世纪的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在生产制作、销售流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正被广泛使用,是我国大力扶持的一个项目,在农业上的应用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详细介绍了RFID这项技术,并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质量溯源RFID标签批量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农产品质量溯源中采用批量标签识别可极大提高系统效率。然而,基于成本和使用寿命的考虑,目前在溯源系统中使用射频标签通常选择无源标签,标签之间缺乏协作通道,不可避免会发生标签碰撞。该研究设计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农产品追溯系统,针对所设计的追溯系统应用环境,提出一种可自适应动态调整帧长度的动态帧时隙Aloha标签防碰撞方法。只需在第一帧识别后,利用统计得到的首帧成功时隙、空闲时隙和碰撞时隙数对初始标签规模进行估计,并据此优化调整后续帧长度,实现最优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防碰撞算法应用于所设计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识别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国际标准相比,全局吞吐量性能提高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猪肉工厂化生产的全程监控与可溯源系统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实现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网络化管理,使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普及化,分析了国内工厂化猪肉生产过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合应用RFID射频电子标识、二维条形码标签技术,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用猪和猪肉安全质量监控的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可对猪肉工厂化安全生产进行全程信息的跟踪,特别是提供了从生猪养殖到猪肉流通的可溯源软硬件平台;为了控制养殖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益,提出了基于现场总线的生猪生长环境的小气候监控系统和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性能价格比高.系统的实施提高了猪肉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通过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可靠真实的相关信息,帮助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追踪、溯源并及时解决。在介绍RF1D技术原理及其主要特点的同时,提出了RFID技术在动物的饲养和屠宰中的应用设想,并对RFID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中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粮油食品供应链周期长、结构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维护供应链的安全具有挑战性。近年来,特别是在粮食购销领域,存在"以陈顶新"、"转圈粮"、压级压价等现象,已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追溯系统是一个能够对产品实施正向、反向和非定向跟踪的产品管理系统,可以连接粮油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监控原料采集、加工、储运、分销与销售过程,对粮食质量安全有重要保障。传统的追溯体系面临数据中心化、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伪造、极易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区块链作为继网络之后的下一代颠覆性技术,具备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匿名性、数据公开透明、内容不易篡改等新特点,为粮油食品供应链中的产品可追溯性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该文首先介绍近年来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次,阐述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粮油食品溯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当前粮油食品区块链溯源在存储、跨域与跨链、系统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区块链技术在粮油食品溯源领域中提高存储性能、跨域跨链、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展望,为区块链技术在粮油食品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生产与消费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食品及原料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迫切,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结合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的因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策略、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实施方案、信息采集的范围与方法等,并指出了此项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读取率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应用的瓶颈之一是读取率问题.采用粗糙集理论渐进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对影响RFID系统读取率及读卡数的距离、偏离高度、速度、行数和列数等5个因素进行渐进正交试验优化,探索低成本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读取率及读卡数的优化策略.根据粗糙集理论的依赖度找出对读取率影响大的因素,重点搜索这些因素的水平值区间,反复调整水平值并进行正交试验,使结果逐渐逼近最优正交试验的水平组合.研究表明:粗糙集渐进优化正交试验方法能有效解决RFID系统读取率及读卡数的优化问题,读取率达到了99.3%以上.该成果为RFID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管理的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让消费者购买牛肉后可以追溯到牛肉生产的全过程,实现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智能、快捷、实用的目标,引入“RFID+条码”技术,对肉牛及生产的牛肉进行标识,跟踪牛肉全生产过程。并设计开发了网络化牛肉可追溯系统,系统采用JSP设计面向对象的动态网页,采用My SQL设计数据库,运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将管理系统放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网络化管理,使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颜波  石平  黄广文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5):172-183
为实现对水产品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该文以供应链为视角,以罗非鱼为具体研究对象,立足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等三方,本着可跟踪、可追溯、可召回等基本目标,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和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物联网的,包含养殖管理系统、加工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查询监管系统5个子系统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并着重对平台的对象名称服务(object name service,ONS)和EPC信息服务(electronic product code information service,EPCIS)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实现,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水产品从养殖、加工、配送到销售的全程跟踪与追溯。该研究可为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模型与软件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动态扩展和位置服务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产品追溯系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见的追溯系统往往具有适用品种单一、精度不高、可应用性弱等特点,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需要。该文以建立适用面广、性能高效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为目标,分析了常见追溯系统的软件框架与追溯信息数据结构,重点研究可支撑多品种追溯的动态扩展数据模型优化技术,同时以提升追溯精度、降低追溯成本为目标研究了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追溯精度提升技术。针对追溯系统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分析了追溯信息指标模型的数据结构特征,对比了常见的4种动态扩展数据模型,采用EAV与XML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了不同品种追溯信息的动态扩展,通过性能分析发现该模型较其他两种模型时间缩短65%,查询效率提升了175%;针对追溯信息中的产地环境信息,分析了各类环境数据的可用来源和数据特征,制订了数据匹配的最小空间单元和实现方法,运用LBS技术实现了产地环境信息的自动获取,通过追溯系统之间的精度对比发现,该技术显著提高了追溯系统的宽度、深度、精确度,从而整体提升了系统追溯精度并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该系统已在青海省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其他系统在适用范围、系统性能、追溯精度与追溯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