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茂名地区甜椒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林道村进行了不同甜椒品种、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栽培方式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甜椒产量影响力大小顺序为:品种>栽培方式>密度,其中产量较高的品种是中椒5号和福康圆椒:露地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地膜+稻草覆盖栽培3种栽培方式的甜椒产量差异不大;在行距为75 cm条件下.采用株距21、24、27cm种植的甜椒产量差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2.
温室彩色甜椒基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市利用温室进行彩色甜椒基质无公害栽培,每公顷产量可达80t.经济效益显著。其栽培要点是:选择椰糠、甘蔗渣和河沙混合作基质,选择适栽甜椒品种并合理安排茬口,播种宜早不宜迟,培育壮苗.注意合理密植、营养液的调节供应及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须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来实施。  相似文献   

3.
甜椒日光温室春提早栽培是病虫害发生较轻、管理简单、产品质量较高的一茬。其产品主要供应早春到初夏甜椒短缺市场。该茬口生产的甜椒可在4月中旬左右上市,此期间正值甜椒市场供应淡季,产品缺口较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引进10个甜椒新品种在闽南地区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以选出适合闽南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甜椒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甜椒新品种CDCG-128具有早熟、产量高、果大、品质优的特点;布兰妮具有晚熟、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黄色甜椒黄美欧在产量和品质上也具有较好的表现.这3个品种可在闽南地区进行搭配栽培,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生物实验,以有机基质(河沙∶菌渣=1∶3)为栽培基质,土培为对照,研究不同供量商品有机肥田必施、福尔地对甜椒的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有机固体基质栽培各处理甜椒产量呈现"几"字形抛物线变化,即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降低.其中A区田必施处理A 4达到最佳值,B区福尔地处理B 4达到最佳值.各处理甜椒单果重与产量表现出相同规律,并与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栽培相比,基质栽培甜椒的生长指标较优,品质指标氨基酸、Vc含量与土壤栽培的相当,但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总酸度,同时硝酸盐含量保持在安全限量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6.
在高温多雨的夏季,甜椒会出现"歇伏"现象,不但病虫害严重,而且经常出现"伤涝",引起大量的落花落果,导致8~9月份甜椒上市量极少.最近几年,一些地方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不但能在夏淡季供应甜椒而且由于甜椒生长健壮,可以拖茬栽培,还使产量有了很大提高.现将越夏甜椒遮阳网覆盖栽培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元珍  吴磊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64-164,166
甜椒连年种植造成保护地植株根腐病的发生且逐年加重,不仅影响甜椒产量的增加,而且严重降低了果实品质,甜椒根腐病已成为部分地区甜椒栽培过程中主要的病害之一。总结了甜椒根腐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以为温室甜椒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彩色甜椒越夏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彩色甜椒喜温不耐热、夏季产量低的特点进行了越夏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岩棉作育苗基质利于甜椒苗主根发育,并能有效降低甜椒根茎基腐病的发生;农用岩棉和腐殖土作栽培基质的效果显著优于刨花,其中农用岩棉栽培能延长甜椒的生育期,提高产量,效果最好;而在夏季来临前,采用短截换头的整枝方式则有利于提高甜椒的座果率与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9.
防止茄果类蔬菜病害的洗根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椒的洗根栽培即露根栽培,是在尽可能浅栽的基础上,待甜椒坐果时冲洗高出地面的辣椒根系,使根系的出土部分裸露的一种栽培方式。一、洗根栽培的实践日本熊本县矢部町在阿苏山外围山的南麓,这里是甜椒的主产地,栽培面积有25hm2之多,夏秋辣甜椒产量占熊本第一位。由于甜椒栽培季节正值病原菌的繁殖季节,病害一直较重,尤其在梅雨季节,白绢病、疫病相继而来,梅雨一过,青枯病又造成死苗,这严重困扰着菜农。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常常连1/3的苗都难以保住。矢部町甜椒的洗根栽培是甜椒协会会长菅义则先生首先采用的,菅先生现有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温室甜椒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温室无土栽培甜椒采用1年1茬、生长期可达10个多月的长季节栽培,如果管理不善,会影响甜椒的产量与质量。笔者根据当地情况,总结了多年现代温室甜椒栽培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