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用0.3mol/LKOH溶液浸泡籽粒或叶片,分析了上农香糯的香味遗传.采用的品种除香稻品种上农香糯外,无香味品种有上农黑糯07和太湖糯.香稻和非香稻各杂交组合的F_1植株均无香味.在后代,各组合无香味与有香味的分离比例符合3:1.正反交没有差别,表明水稻香味是细胞核隐性单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测交结果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用2对已发表的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对同一IBVH120株进行RT-PCR,分别获得了S1基因上与引物设计相一致的1720bp,228bp,602bp,的扩增片段。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7个毒株(H120,H52,M41,Conn,Gray,T,Holte)和5个分离株(宜毒,上毒,云毒,HK,118)的含毒尿囊液或纯化病毒进行RT-PCR。结果除Holte株,2个分离株(宜毒,云毒)外,其余均被成功地扩增出602bp的片段。将IBVH120株06kbPCR产物用Digoxigenin标记为探针,分别与上述各IBV毒株的核酸及其扩增产物进行核酸杂交,均呈现阳性反应,而该探针不与IBDV和NDV的DNA,EDS-76病毒的DNA及正常鸡胚尿囊液抽提物反应。RT-PCR和核酸杂交技术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中快速检测出病毒,作为诊断IBV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稻田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和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研究分析了水稻田中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数量和优势种。结果表明,早稻在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达10^7个/克干土,到孕穗末期减少2个数量级。施腐熟牛粪的水稻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略高。施腐熟牛粪同施KCl和菜籽饼比较,施腐熟牛粪对SRB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稻田土壤中的SRB数量以5-13cm土层为多,水稻根系土壤中的SRB数量明  相似文献   

4.
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试验以香稻品种香丝苗2号,川香28B,赣香糯(中国)、A301、Scented Lemont(美国)、Jasmin85(泰国)和非香稻品种珍汕97B为材料,研究水稻香味的遗传和香稻品种间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的香味受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赣香糯、川香28B、A301和Scented Lemont等4个香稻品种的香味基因是等位的;赣香糯;Jasmine85和香丝苗2号彼此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研究分析了水稻田中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数量和优势种。结果表明,早稻在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达10 ̄7个/克于土,到孕穗末期减少2个数量级。施腐熟牛粪的水稻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略高。施腐熟牛粪同施KC1和菜籽饼比较,施腐熟牛粪对SRB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稻田土壤中的SRB数量以5—13cm土层为多,水稻根系土壤中的SRB数量明显高于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在乳酸钠、乙酸钠、N_2/CO_2及混合基质中生长的SRB数量无明显差异。经分离纯化到的SRB优势菌株,经初步鉴定可为Desulfovibrio的一个种和Desulfotomaculum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6.
水稻香味的遗传及其利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香稻与非香稻品种(材料)之间杂交、采用KOH法鉴定杂交组合双亲、F1、F2植株叶片的香味,统计F2植株无时味对香味的分离比率。结果表明:水稻香味性状是受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所控制。并对水稻香味基因的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明确氮素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紫苏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氮对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不同品种紫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各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差异显著,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在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TD-S-1品种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LS-Y-1品种呈现继续升高的趋势。TD-S-1和LS-Y-1均在轻度干旱胁迫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光合速率最大,较不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39倍和1.29倍,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胞间CO_2浓度均最低。【结论】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施氮量达到300 kg/hm~2对提高紫苏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离子注入对烟草干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89、K326、RG11、K346四个品种的平均发芽效应表明,离子注入对发芽率有促进作用,但各处理剂量其它活力指标低于对照(0次);各个品种间表现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脱落酸(ABA)是植物内源激素,参与调节许多与植物抗旱性有关的生理生化反应,但外源ABA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与植物的基因型和ABA的施用方法有关。停水7d后,根施ABA和叶施ABA提高所有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绿叶面积和降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根施ABA提高3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施ABA只提高1个品种相对含水量。根施ABA对小麦品种Kite和Banks的复水成活率无影响,但降低Karchyia和C-306的复水成活率,叶施ABA降低所有4个品种的复水成活率。相关分析表明干旱复水成活率与幼苗全株干重相关显著,与假茎干重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钾肥对香稻产量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钾肥对香稻产量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0 kg/hm2(对照)、37.5 kg/hm2、112.5 kg/hm2和187.5 kg/hm24个钾肥水平下的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等。结果显示,与不施钾肥对照相比,3个施钾处理均可显著提高2个香稻品种的产量。其中,在187.5 kg/hm2施钾水平下,桂香占的产量最高;在112.5 kg/hm2施钾水平下,农香18的产量最高。此外,112.5 kg/hm2和187.5 kg/hm2施钾水平下2个香稻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钾肥能够提高香稻品种的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增加香稻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为112.5~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初步探明在传统栽培模式下不同基因型香稻品种产量和品质表现,以8个不同基因类型的常规香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香稻品种培杂软香为对照,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籼型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巴斯马蒂370、桂香占、粤航一号产量较对照分别高出25.08%、22.26%、18.70%、14.57%.其中美香占、巴斯马蒂370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粳籼型常规香稻品种品14产量亦较对照高3.87%.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颖花数的优势是高产的主要原因.品质方面美香占、桂香占、中香1号、饶平香品质较好,优势突出表现在精米率高,垩白米率低、米型纤长、胶软、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可见,籼型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和桂香占在产量和品质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推广前景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分析提高其氮素吸收利用的途径。【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2001—2002)、94个常规粳稻品种(2008—2009)为材料,测定生育期、各器官干物重和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播种到抽穗日数(为方便描述本文统称为生育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六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大(籼稻)或较大(粳稻),但结实期吸氮量并无优势;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较低(粳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籼稻),单位面积穗数较少(籼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粳稻),但其生长日数多、干物质生产量大、单穗吸氮量较大、单穗吸氮强度大(籼稻)或较大(粳稻),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长日数对吸氮量的作用;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成熟期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大,穗中氮素分配比例小或较小(成熟期粳稻)。【结论】生育期长的品种吸氮能力强(籼稻)或较强(粳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穗数或小或无优势,但生长日数、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大。促进干物质生产,提高单穗吸氮强度和单穗吸氮能力有利于提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吸收量。无论是籼稻品种还是粳稻品种,促进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穗部运转,减少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均有利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粳稻品种而言,成熟期较低的植株含氮率也是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出适宜新疆稻区种植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方法】 以16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品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份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在163~173 d,株高随生育进程呈增长趋势,齐穗期株高达到最大值,在85.97~101.30 cm;从分蘖前期到齐穗期时叶绿素SPAD值呈上升趋势,齐穗期到成熟期时叶绿素SPAD值大幅度下降,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新农粳伊4号灌浆期最长,叶绿素SPAD值高,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整精米率、食味值、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相关关系,且主成分分析得出新农粳伊4号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09-57综合得分最低。【结论】 新农粳伊4号优质丰产性最好,其次是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对香稻香气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和美香占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香稻香气 含量及其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增加香稻品种桂香占和美香占的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增加其糙 米香气物质2-AP 的含量,但美香占仅施基肥和分蘖肥处理的糙米香气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锌与不同营养元素配施对香稻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锌以及锌与钾、镁、铁、锰、铜、钴、钼、硼等营养元素配施对香米中营养元素含量和香稻产量的影响,同时从光合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角度对产量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以及抽穗后7 d和14 d分3次叶面喷施锌、锌与镁、锌与镁和钾以及锌与镁、钾、铁、锰、铜、钴、钼、硼等营养元素均能显著提高香米中所施用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锌与镁钾铁锰铜钴钼硼等多种营养元素的配施,显著提高了灌浆中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量也明显较高,最终表现为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了不同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长丝占、粤秀占和五星丝苗1号产量构成因子的整齐度及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农艺性状各指标既存在品种间差异性,也有株间的差异性,更有单茎穗间的差异性,即其整齐度不同;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与单株内单茎穗间收获指数整齐度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其单株内不同茎蘖间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也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之间抽穗后20 d、30 d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当天至30 d剑叶SPAD值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且下降更为缓慢;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剑叶温度均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气叶温差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株高、穗长、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单穗实粒质量、单茎秆质量、着粒密度、单株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等农艺指标的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均呈现负相关,其中单茎秆重的穗间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0.942 7*),表明上述农艺指标整齐度高有利于提高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8.
增香剂对香稻香气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自制增香剂对香稻糙米香气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齐穗期喷施增香剂2能显著提高桂香占糙米的香气含量;经过增香剂处理后,桂香占籽粒的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增香剂2使得齐穗后10 d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2种增香剂对籽粒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齐穗后20 d籽粒的鸟氨酸转氨酶活性;喷施增香剂2还能提高齐穗后10 d桂香占籽粒的SOD活性和齐穗后20 d的POD活性.  相似文献   

19.
“叶之缘”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叶之缘”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以鄂中5号、晚籼98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时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之缘”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能显著增加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从增产角度来看在中稻上的最佳施用量为450~750g/hm2,最佳施用方式为抽穗初期、抽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225g/hm2.  相似文献   

20.
氮肥运筹对寒地香稻绥粳4号产量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寒地香型粳稻高产高效栽培,以寒地香稻品种绥粳4号为材料,探讨了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及LAI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期施氮比例的增加,有效穗数会增加,但成穗率会先上升后下降。产量随着前期施氮量的增加而先上升后又明显下降;NA3处理(底肥40%,返青分蘖肥30%,穗肥20%,粒肥10%)产量最高达9 564.8kg·hm~(-2)。分蘖盛期、齐穗期、成熟期的LAI均以NA4处理(底肥60%,返青分蘖肥20%,穗肥20%),重申最大,各时期LAI均与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关系,分蘖盛期最适LAI为1.16,齐穗期最适LAI为5.34,结实期最适LAI为4.51。NA3处理的氮肥运筹方式更适合寒地香型粳稻绥粳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