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台湾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是世界有名的茶叶产区。相对大陆茶叶生产历史而言,台湾发展茶叶生产历史较短。1980年,台湾政府推出“还茶于农”的政策,茶叶加工由过去大型茶厂转为茶农自产自制方式,推行茶庄园、茶旅游等休闲式茶叶生产,提供游客休闲游憩。同时台湾利用发达的食品工业优势,对茶叶副产品及提取物等茶叶深加工产品进行开发应用,开发出一系列茶食品、茶用品,大大提高了茶资源利用率和茶叶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宋歌 《福建茶叶》2016,(1):137-138
茶文化是关于茶叶栽培、加工、保存、饮用、疗效研究的社会文化,它涉及茶俗、茶礼、茶政、茶法、茶德、茶道。茶叶包装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高茶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因而,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茶俗、茶艺、茶德、茶道等融入包装设计之中,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6,(5)
正4月12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中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新昌县成功举行。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研员封槐松,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宁,中茶协副会长、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王秀兰,中茶协副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王云及来自中土畜、湘茶集团等17家中茶协副会长单位和茶业科研机构、国内外大型茶叶企业和地方茶叶主产区县、  相似文献   

4.
供求信息     
市场信息闭塞是商品流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为此,本刊为方便广大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信息交流和沟通,加大服务力度,从今年起特别增加了“供求信息”栏目。内容包括茶叶、茶叶生产和加工新技术、茶苗、茶叶包装、茶叶机械、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饮料、茶具等,以及与茶相关行业的商品供求信息。  相似文献   

5.
茶叶品质评分是评茶人员通过给分的多少来表示茶叶品质优次的方法。它与评茶术语、茶叶价格构成茶叶品质的评价体系。通常茶叶感官审评较多采用评茶术语描述,应用茶叶品质评分的较少,在实际工作中也常遇到“高级茶低分,低级茶高分”的尴尬,甚至把茶叶品质“在档内之差,扩大到档次之差”。因而一些人认为没有“实用”并加以否定。本文以乌龙茶品质评分为例,阐述了茶叶品质等级评分的依据、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例题计算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仲华 《茶叶科学》2019,39(2):115-122
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在传统茶叶出现产大于销的背景下,中低档茶和夏秋茶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影响茶叶行业效益水平。茶叶深加工是提高茶资源利用率、茶产业规模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概况,以及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与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茶小绿叶蝉是广泛分布于茶园的主要害虫,对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及其特性、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茶树生长及茶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利用预警措施和虫口密度控制技术提升茶叶品质、挖掘茶小绿叶蝉关键激发子、寻找茶小绿叶蝉侵害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探讨茶梗开发应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月 《福建茶叶》2010,32(12):35-36
本文针对每年茶叶副产物——茶梗等,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而进行茶叶及其副产品的深度研发,变废为宝,提出茶梗的综合利用,实现茶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茶梗中γ—氨基丁酸、茶多糖、木质纤维素的提取,是我国茶叶深加工中科技含量较高水平,使茶叶及其废弃物有效地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茶文化、茶历史发展,则需要在保障茶叶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对茶叶的深加工和创新研发,进而才能推动我国茶文化的持续发展,不断延长茶产品的产业链,从而促进茶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同时,茶产品的期货市场与茶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存在紧密联系,需要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提升茶叶附加值的优势及作用,合理规避茶叶生产风险、优化产品生产质量,进而推动茶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先对期货市场提升茶叶附加值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究期货市场提升茶叶附加值的有效意义,寻找期货市场提升茶叶附加值的合理策略,以期促进期货价格更好与茶产品现货价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留锁  宋艳 《福建茶叶》2016,(7):161-162
本文重点介绍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以及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对茶叶茶梗的在线识别技术RGB颜色模型、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模型的详细介绍,从而为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通过整个茶叶的自动化采摘和分拣系统的介绍,对在线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从而实现茶叶茶梗的自动化分拣。  相似文献   

11.
制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茶叶的成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取决于制茶机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制茶性能。本文首先简述了福建省制茶机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制茶机械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制茶机械的意义,提出今后我省制茶机械重点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发挥福建茶叶优势,支援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茶的故乡,国人爱茶并且视之为"国饮"。茶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茶叶档次的标准,除了茶叶自身品质外,还有逐步走入人们视野内的茶叶外包装。一款优秀的茶叶包装盒能够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增加消费者的识别度和信任度。茶包装设计是茶产品品牌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树立茶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如何从茶包装设计角度提升茶品牌形象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创造出有特色、识别度高、能增值和良好品牌形象的茶包装设计,进一步拓宽我国茶产品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茶叶的百花丛中 , 福建茶叶一枝独秀 . 福建晋朝就有茶 , 唐朝已产贡茶 . 福建的茶 树品种、良种普及率、茶叶品类、特种茶、天福茶博院等位列五个 " 世界之冠 " . 福建茶叶 总产、总值、品种、品类、良种分布、茶博院等名居六个 " 全国第一 " . 茶叶出口占全国第 二、茶园采摘面积为全国第三 . 福建名茶层出不穷 , 茶叶人才遍布全省 , 茶叶文化源远流长 , 福建茶叶可谓誉满古今中外 .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福建茶叶不断发展 . 这一切都意 味着福建是一个茶叶大省 .  相似文献   

14.
胡锐  李龙 《福建茶叶》2016,(6):36-37
茶氨酸作为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有效的化学成分之一,对茶叶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化学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茶叶中的茶氨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茶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茶氨酸对人体的作用研究,特别是关于茶氨酸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生理功能方面。现在茶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当前研究表明,茶氨酸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像消除疲劳、降低血压、补充营养等,因而可以预见的是茶氨酸在体育运动健康领域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基于茶氨酸的研究现状,通过介绍茶氨酸的合成以及生理作用,分析和探讨茶氨酸对体育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从生产、认证和消费上在近两年回归理性,生产规模和消费价格下降,标准化程度得到提高,是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饮料,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云南茶叶除了需要发展普洱茶外,还需要大力打造云南的茶叶文化、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滇红茶、滇绿茶和花茶等茶叶品种,创造出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牌,使云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优质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茶产品销量走势低迷,利润低,面临国外贸易壁垒、茶叶质量以及茶企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约着茶叶企业产品出口,故福建茶企有必要从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茶叶品质、建立国际营销渠道、制定茶产业标准化和茶企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生产优质并具品牌的茶叶产品出口澳洲,促进闽茶企快速、稳定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茶是承载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之一,茶文化品牌的发展和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拼配是茶叶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是提升茶产品品质、丰富茶产品种类的重要技术.本文从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现实意义出发,依据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具体实践,探讨拼配茶的茶文化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以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打造...  相似文献   

18.
茶情速览     
《茶世界》2018,(4)
正地方动态安徽省茶协应邀参加中茶协茶叶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3月28日下午,受会领导委托,安徽省茶协副秘书长、综合办公室主任左俊英参加了由中茶协主办、松阳县人民政府承办,在浙江省松阳县天元国际酒店举办的中茶协茶叶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浙江省茶协召开拓展西北茶叶市场研讨会3月28日下午,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在松阳县召开拓展西北茶叶  相似文献   

19.
茶叶品牌作为支撑茶企业突破竞争、寻求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能够增加茶产品的认知度,而且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如何深化茶叶品牌设计,发挥其品牌效应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即以茶叶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民族元素与茶叶品牌设计的契合点来探寻民族元素在茶叶品牌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赋予茶叶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并提高茶产品的、品牌效应,促进茶产业的规模化、集成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叶科学》2005,25(1):70-70
内容简介:全面回顾了茶叶保健研究与应用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系统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茶医学研究的大量成果和理论,以此来证明茶医疗保健功能的科学性。内容涉及茶叶中的主要机能成分、茶叶药用价值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茶叶在中医药上的应用,茶药品、茶保健品、保健茶及茶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等,最后还介绍了科学饮茶的最新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