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揭示榆紫金花虫成虫的种群分布特征,以便精确、有效地抽样设计,1987年7月在黑龙江省明水县,6~10年生的白榆人工纯林中,调查了12块标准地600株样木。经用7种聚集度指标的检验结果,该虫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其原因由本身的习性所致。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制订了该虫的林间最大抽样查对表及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骨壤林小袋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袋蛾 Acanthopsyche suberalbata Hampson是红树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研究该虫在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林内的空间分布情况,2008年8月在广西北海市北背岭红树林育苗站的成年白骨壤林中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等6种聚集度指标分析小袋蛾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虫在白骨壤林中的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并利用聚集参数入分析了该虫聚集原因是其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中任何一个,或者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虫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同时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及其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是红树林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为了研究该虫在广西白骨壤林内的空间分布情况,在广西合浦县山口镇白骨壤林对该幼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在白骨壤林中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一、分布及危害 杨网蝽(Stephanitis sp)在河南、江苏、山东等省均有分布,为害严重。我区主要分布在许昌、鄢陵、临颖、舞阳、郾城、襄县、鲁山、宝丰等地。在许昌地区林科所和襄县林科所调查,有虫株率为100%,株平均虫口密度达万头。初步调查统计,全区杨树被害株率30%左右。主要危害I—72、I—69、I—214、沙兰杨、鲁伊沙等新引进杨树品种,也危害毛白杨、健杨、P—15A、柳  相似文献   

5.
杨牡蛎介壳虫是通化市多年来杨树主要害虫之一,不仅在大面积速生丰产林中有所发生,就是在城区街道绿化杨树也普遍发现。据一九八三年来,在通化市二十多华里长的新华大街、建设大街两侧绿化杨树中调查,七至十五年生杨树,受杨牡蛎介壳虫为害较为严重,群集侧枝基部,并向上扩展,虫口密度大的树木,枝叶长势不茂,被害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见表1)。  相似文献   

6.
最近对在我站附近的农田防护林和杨树林地中混杂的一种天然杂种杨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这种天然杂种杨干形通直,侧枝近轮生,与主干交角较小,幼枝细密而软,树皮灰褐色,多为雄株。这种杨树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比当地的乡土树种小青杨  相似文献   

7.
阜新地区主要杨树品种抗寒抗病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阜新地区保存面积较大的6个杨树品种的抗寒和抗病虫性(病害主要调查溃疡病和冠瘿病,虫害主要是杨干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抗寒能力,6个杨树品种只有冻害轻微,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材质,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2)抗病虫能力,中荷64和中绥12抗病虫性最强,溃疡病发病率和感病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小钻杨群众杨黑林1号哲林4号;小钻杨和群众杨的冠瘿病很严重,其他品种未发现;黑林1号杨干象危害非常严重,达到了毁林的程度,小钻杨、群众杨、哲林4号发现杨干象虫株,但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材质。  相似文献   

8.
正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 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100%,受害叶片仅剩叶柄,被害严重的杨树整株叶片全部被吃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15块标地、750株林木,分别求出每块标地平均虫口密度X、有虫株率P和方差S^2,并确定了杨树吉丁虫的空间分布型。依其分布型确定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和利用有虫株率对平均密度的简易估计。  相似文献   

10.
杨树吉丁虫(Poecilonota variolosa)是杨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是‘三北”防护林的一大害虫。为摸清该虫为害规律,探求适当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与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为害情况与天敌对6900亩杨树人工林地做了调查(见表1) 。  相似文献   

11.
目前,杨树栽培品种迅速增多,其中69杨和72杨发展很快。据知在山东省临沂地区这两种杨树,遭受桑天中(Apriona germari Hope)危害非常严重。如石河林场有的地块,2—3年生69杨和72杨被害株率为12.6%;在薛庄大队有的地块被害株率高达20%以上。故防治此虫已不  相似文献   

12.
<正> 杨干象鼻虫(Cryptorrhynchus lapathiL.)是杨树枝干的毁灭性害虫,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陕西等省。该虫主要为害杨树,其次为害柳树,以加拿大杨、中东杨、沙兰杨受害最重。辽宁省的发生面积达60多万亩,被害严重的铁岭、鞍山、辽阳等地区,有虫株率最高达70%以上,造成林木千疮百孔,林相残缺不全,对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速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宁省乡土青杨派杨树基因资源的广泛调查,共调查到小叶杨、小青杨、青杨、香杨、马氏杨和大青杨6个树种基因资源,并对其种群分布的概况进行描述;同时收集了小叶杨和小青杨各6个种源共35株优树的种质资源,收集了青杨、香杨、马氏杨和大青杨共16株优树的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保存。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辽宁省乡土杨树基因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对下一步研究、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虫在我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利用生物基因多样性原理,营造混合无性系林是提高其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揭示在二白杨混合无性系林中的空间结构特征,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法进行测定,并用Tagior幂的法则和Iwao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林间呈个体群结构存在,空间分布型为聚集的负二项分布,并且随着种群虫口密度的增加,扩散趋势增强,充分反映了内蒙粉毛蚜的生态聚集习性,同时利用该虫在混合无性系林中的空  相似文献   

15.
<正>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为鳞翅目舟蛾科。分布范围很广,自北方到南方,凡是有杨树种植的地方,几乎都有该虫为害。杨扇舟蛾不仅为害杨树也为害柳树。其不仅为害时间长(在华北自春季杨柳长叶后的4月份至落叶前的10月份),而且为害重,严重发生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使成片的林木成为光杆,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该虫在我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利用生物基因多样性原理,营造混合无性系林是提高其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揭示在二白杨混合无性系林中的空间结构特征,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法进行测定,并用Tagior幂的法则和Iwao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林间呈个体群结构存在,空间分布型为聚集的负二项分布,并且随着种群虫口密度的增加,扩散趋势增强,充分反映了内蒙粉毛蚜的生态聚集不灶,同时利用该虫在混合无性系林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有关参数,对各无性系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经聚类分析划分类群,选出了抗内蒙粉毛蚜强的混合无性系类群。  相似文献   

17.
杨树种类繁多,人工选育的品种日益增多。为便于生产推广和国际交流,每个杨树品种均应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名。天然杨树,种以下分类单位为变种、变型;栽培杨树,种以下分类单位为栽培变种(品种);杂种杨树的拉丁名,是由属名和种加词(种名)构成,而在种加词的前面要置以乘号(×)。其复形杂种的品种命名,均以栽培变种(品种)对待,其集合加词放在该杂种名称之后。 河北省现在杨树种类,有3个组(派),13个种,6个杂种,7个变种,3个变型,6个栽培变种(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分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种群不同虫态的地统计学空间格局,为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公路林、片林、渠道林和村庄林4种林分类型的杨树林地,以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为调查指标,确定云斑天牛卵、幼虫、成虫(蛹)的种群数量,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林分不同虫态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云斑天牛的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在不同林分杨树林地的拟合模型分别为:公路林均为球形模型,片林均为指数模型,渠道林分别为指数模型、球形模型和高斯模型,村庄林分别为球形模型、指数模型和指数模型。不同林分类型云斑天牛各虫态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模型存在差异,但其指的定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林分类型影响虫口的数量和分布,不同林分类型下各虫态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模型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云斑天牛危害片林时卵、幼虫和成虫(蛹)的变程a、块金值C_0、基台值C_0+C较其他3种林分类型的统计值明显偏小。【结论】危害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的卵、幼虫、成虫(蛹)在公路林、片林、渠道林和村庄林中均为聚集分布,即云斑天牛在不同林分杨树林地危害时各虫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林分类型与云斑天牛聚集分布的习性关系不大,但影响相应虫态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9.
杨树花药培养时诱导愈伤组织和器官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杨树杂种,日本山杨×大齿杨(Populus Sieboldii X P.grandidentata)3株,马氏杨(P.Maximowiczii)和美州黑杨(P.deltoides)雄株各一株,研究了花药诱导愈伤组织和生长调节物质对器官分化的效果。基本培养基采用了WOLTER和SKOOG培养基(WS——培养基)和MILLER培养基(M——培养基),生长素采用了NAA(萘乙酸),IBA(吲哚丁基酸)、2.4——D(二氯苯基乙酸),细胞分裂素(cytokinin)采用了BAP(N~6——benzylaminopurine,苄胺基嘌哈),组合成各种浓度加进去了。得到的结果如下: 1)植物生长素类和BAP混合使用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对杨树杂种只是在低浓度  相似文献   

20.
沙棘象(Curculio sp.)是我省1987年新发现的沙棘种实害虫,广泛分布于陕北、渭北、关山等沙棘林区。被害率常达20%以上,个别地区被害率达80%。为探索对这一害虫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我们于1987—1988年在陇县关山地区对该虫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现将该虫在沙棘上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整理于后。1.研究方法在陇县关山梁上沙棘较密集林区,选择不同坡向、不同林龄的标准地10块。样地大小为100×100m。在每一样地内每隔一行抽取10株样木,10个样地共抽取1000株。然后详细记载各株的虫口数,并列成频数分布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