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指标和生长指标为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结实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因子依次是:胸径、侧枝粗、树高。  相似文献   

2.
以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指标和生长指标为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结实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因子依次是:胸径、侧枝粗、树高。由此表明,树木生长健壮,是满足结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红松种子园无性系结实量与生长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果指标和生长指标为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结实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因子依次是:胸径〉侧枝粗〉树高。由此表明,树木生长健壮,是满足结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松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侧枝长、侧枝粗、活枝下高)以及结实性状指标(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出仁率、球果长、球果宽、出种率、单株产种量)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对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选优的最佳林分的林龄为50~70a。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株大树法"在本溪县草河口地区5个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分别选择10株优树,并调查了优树个体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对3年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6.54%~30.46%,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6.
按照"三株大树法"在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草河口实验基地5处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选择10株结实丰产型优树,调查优树单株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通过对3a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结果表明,所选的10株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26.32%。生产中可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在草河口地区生长、结实表现最好的优树无性系,对红松自然分布区内3个亚区、12个产地、720个优树无性系的30年生树高、胸径、结实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树高、材积差异显著,南亚区北亚区中亚区,3亚区均低于草河口无性系(对照);结实量差异显著,南亚区中亚区对照北亚区;胸径差异不显著。在草河口地区树高、材积生长以草河口无性系最高,结实量以马鞍山林场的无性系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红松人工林结实高产优树选择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以红松结实为选择指标,在红松人工林中进行如何进行优树选择以及选择后对种子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结实与生长因子间的关系,结实与年度间的关系,确定了在红松优树选择时,采用3株大树法进行选择,红松结实与胸径、树高关系密切,丰年进行选择效果要好于欠年时的选择效果,结实高产优树经过初步选择后,应进行连续观测,以便于提高优树的选择效果。对于选择红松结实高产优树进行无性繁殖后,种子质量不会下降。  相似文献   

9.
母树林是利用天然种子向人工改良种子过渡的生产基地.通过定量分析哈达红松母树林综合评价指标,阐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优良特性,为相关地区红松母树林营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保留株数为380株hm-2,郁闭度为0.6,平均树高19.2 m,平均胸径26.8 cm,平均单株结实量42个.与当地普通红松林分比较,哈达红松母树林胸径生长量比对照高13.39%~41.82%;树高生长量比对照高11.4%~21.12%;材积生长量较对照高40.52%~124.04%;单株结实量较对照高2.2%~20.00%.哈达红松母树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结实量与对照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哈达红松母树林种子子代林的平均单株出材量高于对照林分40%~114%,平均单株结实量高出对照林分10%~20%.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31株天然红松优树的胸径、树龄、树高进行了分析,了天然红松优树胸径,年龄,树高相关表,可为红松种子园建设中的优树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思茅松种子园保留密度对生长量和球果产量的特性,对7年生相同家系的思茅松种子园开展5种不同疏伐强度(疏伐强度25%、疏伐强度30%、疏伐强度45%、疏伐强度50%和不疏伐)的疏伐试验,观测试验前、2年后的生长量(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计算出相应的增长量,对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疏伐强度2年后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最大的处理均是疏伐强度为50%的处理,树高增长量次之的处理是疏伐强度为25%的处理,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次之的均是疏伐强度为42%的处理。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小的处理均是对照CK。5种不同疏伐强度的树高增长量差异不显著,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差异均显著。该差异可作为思茅松种子园郁闭期保留密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黧蒴栲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变异规律及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黧蒴栲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和估测其遗传参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52个6年生黧蒴栲半同胞家系进行生长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黧蒴栲家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52个黧蒴栲半同胞家系平均胸径为8.53em,变异幅度为6.31~10.85am;平均树高为8.23m,变异幅度为5.08~10.14m;平均材积为0.02828 m^3,变异幅度为0.01099~0.05407 m^3。黧蒴栲半同胞家系胸径遗传变异系数为13.74%、广义遗传力为0.7404;树高遗传变异系数为13.74%,广义遗传力为0.7150;材积遗传变异系数为35.36%,广义遗传力为0.7539。表明黧蒴栲半同胞家系胸径、树高变异较小,受较强遗传控制,材积变异较大,也受较强遗传控制,通过一定强度的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3.
富锦地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锦林木种子园6年生子代测定林生长结果表明:22个处理间和处理内遗传变异丰富,树高平均变异系数为28.91%,胸径平均变异系数为47.79%.处理间生长性状差异极显著,日5×长78-3、日5×兴12、日5×兴9、兴7 ×日77-2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排在前5名,入选优良家系,其树高平均值超出当地生产对照、白刀山种源、乌伊岭...  相似文献   

14.
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坝上塞罕坝林区低密度经营提供依据,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密度条件下(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和375株/hm~2)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低密度经营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提出培育华北落叶松大径级用材林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按照胸径、单株材积、树高顺序递减;林分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生长,林分密度控制在225~300株/hm~2时,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在齐齐哈尔市各县区小黑杨人工林带中设置了67块标准地,49株平均解析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小黑杨人工林带平均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各种生长因子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杨树无性系生长和材性的遗传变异及多性状选择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王克胜  任建中 《林业科学》1996,32(2):111-117
以7年生2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生长和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性状之间的相关.6个性状纤维长、纤维宽、长宽比、木材密度、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长和材质性状受中等更强度的遗传控制.6个性状的重复力分别为81.9%,73.3%,70.52%。64.3%.68.8%,70.54%.胸径和树高之间、纤维长度与纤维长宽比、胸径之间、木材密度与胸径之间都呈现出较高的遗传正相关.宜接选择效果优于间接选择,指数选择优于直接选择。由4性状树高、胸径、纤维长度与基本密度配合的选择指数对本实验群体比较合适。利用选择指数评选出4个生长和材质兼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Eight clones of poplar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f monoclonal and polyclonal mixed plantations in short-rotation coppice. At the end of the eighth growing season,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height of trees were measured and dry weight and yield were estimated. Polyclonal mixtures did not affect mortality. Few differences in growth were observed between clones in monoclonal plots. Polyclonal mixture slightly affected the growth and tree size of the clones compared with monoclonal plots. No increase in stand heterogeneity in relation to clone deployment was observed. A neighbourhood index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tree an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olyclonal mixture.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ighbourhood index and the DBH indicated that this effect did not cause a great change in DBH. Consequently, dry weight and yield productivity were not affected by clone deploy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