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一个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结合紧密、便于应用的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以期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设减少试验工作量、简单易行,研究在对"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现有计算公式系统评析的基础上,选择实用性相对较强的应用公式进行改造:适宜施用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单位经济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改造方案为以"缺素处理产量"替代"基础产量",将"全肥处理产量"作为"目标产量",把"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引入公式,用"单位经济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替代"单位经济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结果表明:经过推导得到一个新应用公式,适宜施用养分量=(1-缺素处理相对产量)×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养分当季利用率。利用新应用公式,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之"常规5处理"田间试验基础上,无需再增加任何试验处理,即可直接计算出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和速效钾(NH_4OAc-K)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11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0,39~22,21~12,11~6,5.9~3.2,3.1~1.7,1.6~1.0,0.9~0.5,0.49~0.30,0.29~0.15,0.15 mg/kg;速效钾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04,203~100,99~49,48~24,23~12,12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9.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11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27~68,54~135,81~203,108~270,135~338,162~405,189~473,216~540,243~608,270~675 kg/hm~2;当钾肥当季利用率为50%、目标产量为9.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级别第1~6级的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54~135,108~270,162~405,216~540和270~675 kg/hm~2 。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7,≥21~37,≥12~21,≥6.4~12,≥3.6~6.4,≥2.0~3.6,≥1.1~2.0,1.1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12.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36~68,72~135,108~203,144~270,180~338,216~405,252~473 kg/hm~2。说明在黄淮海平原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2~6级的适宜施磷量为68~338 kg/hm~2。  相似文献   

4.
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一个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的相对完美方案,在对我国历史与现行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方案系统评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良措施:1均等化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2选择10%作为各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跨度;3确定95%作为最高丰缺级别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下限。获得一个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划分为11级,第1~11级的缺素处理相对产量范围依次为≥95%、≥85%~95%、≥75%~85%、≥65%~75%、≥55%~65%、≥45%~55%、≥35%~45%、≥25%~35%、≥15%~25%、≥5%~15%和5%。本改良方案优化了各丰缺级别的推荐施肥精准度,将降低减产损失或肥料投入成本增加负担,同时避免大幅度提高实施难度;为各种肥力土壤均提供了精准度较为适宜的丰缺级别,能够满足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需要;被调整应用的可能性较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使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不仅利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而且利于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级别耕地面积的宏观统计、推荐施肥的宏观指导和肥料生产和供应的宏观决策。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黄土高原苜蓿适宜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1、23~41、13~23、7.0~13、4.0~7.0、2.2~4.0、1.3~2.2和1.3mg/kg;当目标产量12~22.5t/hm~2、磷肥当季利用率20%时,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土壤的苜蓿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27~68、54~135、81~203、108~270、135~338、162~405和189~473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初步建立我国北方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NH_4OAc-K)丰缺指标,并确定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钾量,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本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区第1,2,3级和4~11级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依次为≥262,≥88~262,≥30~88,30 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2,3级和4~11级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依次为≥480,≥148~480,≥46~148,46 mg/kg。当紫花苜蓿干草目标产量为15 t/hm2时,第1,2,3级和4~11级土壤的适宜施钾量(K_2O)依次为0,90,180,≥270 kg/hm~2。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紫花苜蓿施肥的理论与技术,内容包括紫花苜蓿养分需求规律、土壤养分供应规律、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施肥量确定方法、紫花苜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测土定肥、施肥原则、施肥时期、施肥次数、施肥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青贮玉米施肥的理论与技术,内容包括青贮玉米养分需求规律、土壤养分供应规律、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施肥量确定方法、青贮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体系、测土定肥、施肥原则、施肥时期、施肥次数、施肥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一、配方施肥的计算方法吉林省双辽市配方施肥在宏观上,坚持稳磷、增职、加钾、补施微肥的施肥原则,微观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目标产量配方的技术要点是:l.养分平衡法。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应施的肥料养分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应施肥的肥料养分一作物需要吸收的养分一土壤可供的养分养分平衡法中的施肥量(千克/公顷)可用百千克经济产物所需某养分量和产量指标/100的乘积与土壤供肥量和有机肥数量及含量。利用率的乘积的三者之差再与化肥有效成分及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乘积的比值来计算。土壤供肥数量可用面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了通过土壤养分速测的方法,以玉米为目标作物,以通榆市为例,根据作物需要量和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利用养分平衡法计算吉林省西部土壤养分条件下测土配方的施肥量,并且探讨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效益。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应地制宜的调整氮、磷、钾肥的用量,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浪费和污染,达到了玉米增产、节本、增效以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弥城镇是弥渡县玉米生产大镇,常年种植面积为2000hm2.本文主要探索了玉米在弥城镇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用方法,获取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为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施肥推荐、专用肥配制、施肥方法指导等一整套科学施肥技术的总称。一、平衡配套施肥的主要内容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来自于土壤,所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是合理施肥的关键。由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较快,一般认为至少三年左右就需要测试一遍。合理施肥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耕作栽培水平、不同品种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耕地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等因素来综合确定各种肥料配比、肥料用量、施用方法和施肥时期。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施肥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将多年…  相似文献   

13.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在偏干旱条件下,施氮提高紫花苜蓿产量8%~25%,施磷增产率在122%~172%之间,施钾降低紫花苜蓿产量0~12%;与无肥处理相比,缺磷处理减产38.24%,其余处理增产26%~68%,高磷处理增产率最高(67.94%);氮钾互作效应降低紫花苜蓿产草量,而磷钾和磷氮互作效应为提高;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75.02%、36.78%和91.60%,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丰缺状况依次为中等、极缺和丰富。结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得出坝上地区旱作条件下紫花苜蓿推荐年施氮(N)、磷(P2O5)和钾(K2O)量分别为80、50和60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我国大麦测土施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大麦土壤钾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麦土壤速效钾第1~3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41、165~341和<165 mg/kg;土壤全钾第1~5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5、19~85、4.1~19、0.9~4.1和<0.9 g/kg。当钾肥当季利用率40%~60%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大麦第1~5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13~47、25~94、38~141和50~188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大麦第1~5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16~60、32~120、48~180和64~24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大麦第1~5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14~63、28~126、42~189和56~252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大麦土壤钾素丰缺指标推荐施...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类型、土壤元素缺丰分级、土壤主要限制因子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广西桑园土壤的状况,分析了桑园土壤养分对桑叶产量和质量、养分缺乏对蚕体生长和茧丝生产的影响,提出注重肥料元素施用比例,注重不同区域桑园施肥差异、注重不同桑品种施肥差异、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方法等对策,得出大力推广应用平衡施肥理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从四年桑田配施磷钾肥肥效试验中,基本得出混合配施磷钾肥不仅能增加桑叶产量11.31~14.10%,而且能提高桑叶中氮磷钾三元素的含量,钾肥比磷肥提高三元素含量的作用更明显,为了探索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83年开始我们从桑树吸收养份与施肥量的关系试验,84年进一步从桑树吸收三元素比例与施肥量,对土壤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这几年的入户调查施肥情况,许多农户施肥有这几方面的误区:第一肥料下得多,就产得多的认识,造成投入增加.第二用旋耕机打地前匆忙撒施肥料,表施现象严重,造成肥料挥发,浪费严重.第三有机肥用量下降,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失调.重施化肥,少施或不施农家肥的现象很普通,只用地不养地,造成许多土地板结严重,抗旱、保肥、保水能力下降.第四在化肥施用上,各作物间极不平衡,经济作物用量大,粮食作物用量少.盲目施肥现象不仅造成化肥浪费严重,同时造成环境和地下水污染.针对上述不合理施肥现象,在对任何一种作物施肥时,要根据你在什么地上种什么作物,确定施什么肥料.然后再计算出施多少肥,具体什么时期施,以什么方式施肥效果最佳.我们的目的是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施用肥料的确定.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包括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无视最小养分而补充其它养分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最小养分即土壤的供给能力最低的那种养分,这就是我们要补给的养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分析的森林土壤养分分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森林土壤养分分级方法,本研究以广西乐里林场太阳盘分场为研究区域,通过网格化方式布设土壤采样点,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并进行空间插值,利用森林资源规划数据,提取速生杉木种植小班平均土壤有效磷含量,选取速效氮、速效钾水平中等的小班,计算各小班杉木(Cuninghamiaspp.)年平均生长量,根据相对产量公式计算小班年相对生长量,以"对数"类型拟合年相对生长量与对应土壤养分值之间的关系,分别以相对生长量为50%、75%、90%和95%计算对应的土壤磷素含量,根据计算结果划分土壤磷素丰缺指标,获得该区域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分为2.6、4.0、5.7和6.3,得出研究区杉木林地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为制定区域速生林木施肥配方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据《中国土壤与肥料》2020年第2期《攀枝花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性分析》(作者潘宏兵等)报道,为明确杧果幼果黑心病发生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比较黑心和正常幼果矿质营养含量差异,调查幼果黑心病果园土壤pH值和养分丰缺情况,并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发病果园的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幼果黑心病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施肥技术,主要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原则以及方法、步骤,旨在探寻节本增效显着的科学施肥方法. 我国当前农业用肥普遍存在肥料的表施或浅施、过量施用氮肥和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造成肥料易挥发、流失,难以达到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月巴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种子的烧伤或铵中毒,还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 对于施肥来说,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或发放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正确施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供氮磷钾和微肥的施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其特征是"产前定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