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传染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2014年11月份以来,该病在文登区时有发生,而且均是免疫过的水貂发病。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病原及流行水貂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R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20um,呈20面体对称。该病各年龄均可感染,但主要感染幼水貂。未免疫接种水貂最  相似文献   

2.
<正>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Mink parvoviral enteritis),又称水貂传染性肠炎(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引起的患貂以剧烈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和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公认的危害养貂业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给水貂养殖业造成了巨  相似文献   

3.
引起猫、水貂及犬肠炎的病毒分别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及犬细小病毒。这三种病毒均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连续爆发家猫、云豹等猫科动物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在黑龙江、辽宁等省的许多水貂场不断发生由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引起的水貂病毒性肠炎。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貂和狐狸的犬细小病毒肠炎,在全国许多地方亦有  相似文献   

4.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也叫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特征是白细胞高度减少、肠黏膜炎症和坏死变化。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造成巨大损失。1病原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  相似文献   

5.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是威胁水貂养殖的最大疾病之一。该病在我国广泛存在,一旦暴发将给水貂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制该病,需要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诊断技术从最早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清学试验,再到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向更敏感、更特异、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本文就水貂细小病毒性肠...  相似文献   

6.
372口服粉剂防治水貂病毒性肠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病毒性肠炎系由水貂细小病毒(MinkParuovirus,MPV)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剧烈下痢和排出乳白色肠管套状粘膜粪便为其特征.患病仔貂的死亡率可高达90%,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自五十年代引进水貂,1981年首次报道有水貂病毒性肠炎发生,以后连年暴发流行。直到1984年以后,国内才初步解决了该病的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水貂病毒性肠炎(MVE)是由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ME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公认的水貂三大传染病之一。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MEV同属于细小炳毒科细小病毒属,血清学试验、限制性核酸酶切图谱分析和单克隆抗体均证明两者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牛犬细小病毒属成员[1]。19世纪初,FPLV首次出现,但感染对象只限于猫和小鼠,而且病毒对感染动物的致死率不高。19世纪40年代,一种与FPLV感染极为相似的疾病在水貂中暴发,引起80%的水貂发病死亡,此后这种疾病迅速呈全世界蔓延趋势,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发现引起水貂发病的病毒,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EV)。19世纪70年代后期,继FPLV和MEV后另一种"新"病毒在犬中出现,犬细小病毒(CPV),这种病毒被命名为CPV-2。此后,CPV-2在猫、犬中不断变异,出现了CPV-2a、CPV-2b和CPV-2c抗原型。自此,FPLV、CPV、MEV之间关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对3个相似病毒宿主范围的变化、DNA序列的差异性和变异性以及日后CPV出现新抗原型病毒的研究也相应开始。不仅如此,对3种病毒之间是否存在特殊的亲缘关系也提出质疑,在探讨中提出不同的流行机制假说。现在对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疾病在临床症状、流行状况、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制开发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应用疫苗基本控制了FPLV、CPV、MEN引起的爆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水貂肠炎病毒(ME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感染水貂引起水貂病毒性肠炎。作为感染真核细胞的最小DNA病毒之一,细小病毒基因组DNA仅有5 kb左右。为了利用有限的基因序列来完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利用了一些特殊的表达调控方式。比如:该属病毒成员(如:MVM,CPV)利用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编码区的基因内启动子来调控结构蛋白VP1和VP2的表达;腺依赖病毒和浓核病毒利用leaky-scanning机制来表达衣壳蛋  相似文献   

10.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用于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疫苗,该疫苗针对我国水貂细小病毒流行型——“B型”引起的肠炎而研制,相关试验表明,该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2009年12月11日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编号为(2009)新兽药证字39号。  相似文献   

11.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胃肠黏膜发炎、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为貂细小病毒(MPV),该病毒  相似文献   

12.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送检的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的水貂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形态学、理化特性、血清学和动物试验鉴定表明,分离的病毒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3.
<正>1水貂腹泻病因分析1.1细小病毒性肠炎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病貂表现极度消化系统紊乱,病貂呈现高热,呕吐、迅速消瘦和脱水,腹泻严重,多数排粉红色或黄色稀便,有脱落的肠黏膜  相似文献   

14.
水貂病毒性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病毒性肠炎(Mink viral enteritis)是由水貂肠炎病毒引起的以高热、呕吐、剧烈腹泻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于1942~1952年间,在加拿大的许多水貂场严重流行。当时通过粪便滤液的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C.Wills分离鉴定了病原,并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in’s enteritis viras,MEV)。之后,美国、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呕吐、出血性肠炎、严重脱水和心肌炎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瘟热病毒或猫传染性肠炎病毒。动物感染FPV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肠炎、腹泻和白细胞数目严重减少,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FPV是目前细小病毒属中感染范围最广、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感染猫科与鼬科等多种动物,其中以幼猫和水貂最  相似文献   

17.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名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剧烈腹泻、呕吐和血液中白细胞急剧减少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肠炎症状,出现腹泻、胃肠黏膜发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和脱落的肠黏膜呈现灰白色,有的还排出灰白色、圆柱状的肠黏膜。水貂是高度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18.
对2~8℃条件下保存90,120,150,180,210,240,300,360 d的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接种水貂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保存300 d的疫苗接种水貂30 d后血清中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HI抗体均在1∶32以上,免疫水貂强毒攻击均获得100%保护,确定水貂细小病毒细胞灭活疫苗保存期为300 d。该结果为水貂细小病毒细胞灭活疫苗运输和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研制的水貂肠炎细小病毒活疫苗中和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的相关性,研究以中和试验用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冻干活疫苗免疫水貂进行中和抗体水平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疫苗接种第7天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第28天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免疫180 d后抗体仍在保护值以上.免疫180 d后80%免疫水貂获得保护,说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活疫苗免疫保...  相似文献   

20.
水貂病毒性肠炎巢式PCR,PCR-RFLP联合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巢式PCR方法。采用一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二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0.0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同时,利用该方法第一轮PCR产物酶切,能够区分犬细小病毒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