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2011年、2012年两年时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病原菌鉴定,明确了大庆地区紫花苜蓿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目前,在生产中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重主要病害为花叶病、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和斑枯病;锈病、灰星病和轮纹病病害危害虽较轻,但流行的潜在危险较大,一旦外界条件成熟,可能会在本地区大范围内发生病害,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新增的病害有苜蓿霉斑病(尾孢叶斑病)、苜蓿炭疽病、苜蓿轮斑病、苜蓿灰星病。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营养生长期染病紫花苜蓿为调查材料,在田间采集苜蓿病株,使用高清数码相机对染病苜蓿进行图像采集,获得苜蓿病灶的清晰表观图像。笔者拍摄了苜蓿根腐病、褐斑病、花叶病、黄斑病、壳针孢叶斑病5种苜蓿病害的清晰彩色相片,以染病苜蓿病灶区域表观图像为素材,通过访问专家、查询工具书、查阅期刊文献等方法,描述了5种苜蓿病害表观特征。笔者发现,苜蓿地上部分病害主要集中发生的部位是叶片,其次为茎杆;地下部分病害主要集中发病部位为主根,其次为侧根;苜蓿花器、花序等生殖器官发病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2013与2014年对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与华北地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紫花苜蓿病害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在东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4种,其中黑龙江省12种,吉林省10种;在华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7种,其中河北省10种,内蒙古自治区13种.东北地区在生产中易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褐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霜霉病,镰刀菌根腐病,7-8月为病害高发期.华北地区各调查点病害种类差异较大,内蒙古自治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霜霉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发病高峰期为6-9月;河北省廊坊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6种,分别为褐斑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木贼镰刀菌根腐病,炭疽病,发病高峰期为7-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4种,分别为霜霉病,褐斑病,锈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发病高峰期为6-10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紫花苜蓿、红豆草、草木樨和三叶草病害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共检出8种病原真菌,其中苜蓿霜霉病和苜蓿褐斑病发病很普遍,病害分布很广。根据各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分别提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重庆三叶草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重庆三叶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三叶草病害日益凸显,不仅严重影响草坪绿地的美观,还大大降低了牧草的品质和产量,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重庆三叶草病害发生情况,本实验采用对角线调查法对重庆地区的三叶草病害种类、严重度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重庆地区共发现三叶草典型病害8种,根据其发病程度依次为壳多孢叶斑病、镰刀菌叶斑病、交链孢叶斑病、4种待定叶部病害和菌核病;壳多孢叶斑病为万州试验点常发病害,镰刀菌叶斑病在万州、南川均有发生,但均为偶发病害;交链孢叶斑病和4种待定叶部病害仅在南川发生,且均为偶发病害。壳多孢叶斑病在万州常年发病,且在6月和11月发病较为严重,应及时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6.
临夏地区紫花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过3年多的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初步查清了临夏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分布、特点和危害程度.临夏地区苜蓿病害主要有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锈病Uromyecsstriatus、白粉病Leueillula leguminosarum、霜霉病Peronos pora estioalis、黄斑病Cercospora mesicagini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ifolii、根腐病Rhizoctonia cyocorum 7种.苜蓿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潜叶蝇、苜蓿蚜虫、蓟马4种.并在干旱半干旱、高寒阴湿和川塬灌区,根据不同地区苜蓿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开展了防治试验,提出了结合临夏地区生产实际防治苜蓿病虫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应加强防治的几种紫花苜蓿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营养丰富,适口性良好,产量高,在畜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作“牧草之王”。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引种等因素,苜蓿病害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造成生产上的巨大损失,已经威胁到苜蓿产业的发展。1苜蓿病害种类1·1苜蓿褐斑病苜蓿褐斑病又称普通叶斑病,是苜蓿最常见的,也是破坏性最大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发生于苜蓿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而圆或近圆形的褐色斑,直径0·5~2·5mm,边缘不整齐,呈细齿状。而后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宁夏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23  
通过2001—2002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明确了宁夏苜蓿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目前,在宁夏苜蓿生产中大面积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害虫为蚜虫、蓟马、草地螟、象甲和潘叶蝇,病害为苜蓿褐斑病、霜霉病、白粉病和花叶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山区苜蓿褐斑病田间发生及流行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同地带、田块和不同的刈割期,针对目前宁夏南部山区栽植的国外引进品种、地方品种进行了褐斑病Pseudopeziaz medicaginis田间发生及流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上褐斑病的发生程度不同,18个调查品种中,加拿大DY和耐寒苜蓿发病重,其次是美国杂花苜蓿、WL323、中首1号,固原苜蓿发病最轻,但是不同品种上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是相同的;褐斑病的季节消长曲线呈“S”型,5月底、6月初为病害的始发期,7、8月为盛发期,9月进入衰退期,整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增长速度以8月上中旬最快,7月下旬和8月下旬次之,7、8月是褐斑病发展的关键期。刈割措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适时、合理应用刈割措施是延缓、减轻和控制褐斑病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兰州大学运动场草坪和绿地草坪病虫害调查,共发现由12种病原真菌引起的23种真菌病害,分别寄生于5属6种坪用和绿地植物。危害兰州大学草坪草早熟禾Poa pratensis病害3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病害5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病害2种、紫羊茅F.Rubra病害2种、苜蓿Medicago sativa病害6种及白三叶rifolium repens病害5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禾草交链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禾草根腐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sorokiniana,禾草新月弯孢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禾草褐斑病Rhizoctonia solani,早熟禾德氏霉叶斑病Drechslera poae,苜蓿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苜蓿黑茎病Phoma medicaginis,苜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edicaginis,苜蓿锈病Uromyces striatus,三叶草锈病U.trifolii及三叶草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苜蓿白粉病E.Pisi。危害兰州大学草地的主要有害生物有2类:蛴螬类和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付秀春 《北方牧业》2003,(12):30-30
<正> 苜蓿病害种类繁多,全世界已发现70余种。从目前国内各地已知病害发生的情况看,苜蓿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及炭疽病等是我国紫花苜蓿的主要病害。苜蓿褐斑病又叫普通叶斑病。是苜蓿的严重病害,发病区叶片大量脱落,牧草和种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对苜蓿生活力也有较大影响,该病在苜蓿整个生长季节都可发生。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点状浅色褪绿斑,病斑逐渐扩大,多呈圆形。后期病斑上有褐色的盘状隆起。病斑自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极易脱落。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发病。③在病害没有蔓延开时尽快收豁。④使用药物喷洒防治。70%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剂500~1000倍液。苜蓿霜霉病广泛发生于温带地区。一年有两个发病期,通常在春夏或初秋流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北省黄骅市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基本上摸清了苜蓿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发生时间及危害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总结出了苜蓿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选择扎兰屯市人工种植的紫花菖蓿田,从春季萌发后开始定点定期调查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通过调查明确了扎兰屯市紫花苜蓿田杂草共计有14种,分属于8科,13属;当地的优势杂草及发生特点,并且制定出了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对指导苜蓿田的除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苜蓿褐斑病在新疆的发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重点调查和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新疆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及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褐斑病在北疆严重发生或中度发生,在南疆地区轻度发生,春季反青和各茬苜蓿刈割后17 ̄22d,田间陆继开始发病。夏、秋季发病较重,发病盛期从7月中旬到9月下旬,重病田提前刈割可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降低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与垂穗披碱草混播防治褐斑病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治强 《草业科学》2009,26(10):177-180
不同的耕作栽培模式对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有很大影响。通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混播与紫花苜蓿单播对比试验,发现紫花苜蓿与垂穗披碱草混播可显著降低苜蓿褐斑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使苜蓿褐斑病发病率降低7.07个百分点,严重度降低16.76个百分点,是苜蓿褐斑病生态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红玲 《当代畜牧》2012,(11):48-49
作者从2002年开始,连续10年对宁南山区紫花苜蓿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苜蓿病害主要有5种:褐斑病、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害虫主要有6种:蚜虫、蓟马、草地螟、象甲、苜蓿盲蝽及潜叶蝇。同时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防治试验,探索出了因地制宜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刈割后病害的现状,对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病害率为95.17%~100.00%,整体呈现西北部低于东南部。其中,苜蓿小光壳病发病率主要在60.42%~87.50%范围之内,病情指数为14.52%~20.97%;苜蓿褐斑病主要发病率为96.13%~100.00%,病情指数为31.11%~38.66%;苜蓿锈病主要发病率在5.97%~23.89%之间,病情指数为2.07%~8.29%。  相似文献   

18.
苜蓿病害的准确快速识别是栽培苜蓿草地病害防治的关键。苜蓿病害鉴别对专业知识和识别工具及检测环境要求较高,传统的苜蓿病害识别往往需要采用显微观察等手段对叶片病害部位进行镜检,存在时效性差、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范围多点位的快速识别等弊端。近年来在图像识别领域的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得到快速发展,为苜蓿病害智能化识别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利用13种常见苜蓿病害图像数据集,基于改进的AlexNet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经过300次迭代训练,构建了苜蓿病害识别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图像输入分辨率的苜蓿病害识别精度。结果表明:13种苜蓿病害最优模型识别总体精度达到72%,最优图像输入尺寸为512像素×512像素;剔除识别精度过低的苜蓿病害样本图片后,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黑茎叶斑病和小光壳叶斑病5类苜蓿病害的识别总体精度提高到92%,最优输入尺寸为1200像素×1200像素。这2种模型均能够实现对苜蓿主要病害的快速识别,研究结果可以为苜蓿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的研发提供图像识别方面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田间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扁程度,本试验以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程度压扁茎秆处理,分析苜蓿在调制过程中水分散失规律、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均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压扁处理苜蓿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扁处理(P<0.05),压扁程度越大,干燥速度越快;重度压扁处理使苜蓿茎叶干燥趋于同步,叶片保存率较高;中度压扁处理苜蓿干草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体外消化率高。综合分析认为,中度压扁为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适宜的压扁程度。  相似文献   

20.
宁夏苜蓿主要害虫田间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在宁夏3个生态区设调查点对苜蓿主要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初步分析了苜蓿主要害虫蚜虫、蓟马、草地螟、盲蝽的田间消长规律,明确了宁夏苜蓿主要害虫的种群变化、发生高峰期及危害程度,为今后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