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10个安装有运动量自动记录系统的奶牛场收集到4752头成母牛运动量记录数据,从中筛选出1702个完整发情期的无缺陷运动量记录,通过对胎次、季节、地区差异、发情周期阶段等因素对运动量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判定发情的运动量变化标准。结果表明:奶牛的运动量存在牧场、季节、地区之间的差异;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运动量明显减少;在奶牛的1个发情周期中,发情前、后各1 d和发情当天的运动量明显增加,其他各天运动量差异不显著;与奶牛发情周期内其他各天相比较,奶牛发情前1 d运动量平均增加20步,发情当天平均增加370步,发情后1 d平均增加70步。经非参数检验中位数法分析确定,用与前1 d运动量差值128步为判断发情标准,发情奶牛检出率大于90%,误判率低于3.7%。  相似文献   

2.
对宝鸡地区荷斯坦奶牛发情周期排卵时间、授精效果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不同产犊季节对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有显著影响,青年牛与成年牛发情后排卵时间有显著差异。产后第一、二次与三次以上发情输精受胎率有显著差异;产后母牛用药物处理和不处理,授精效果差异显著。表明,在奶牛产后子宫正常情况下,在第一、二情期授精效果最好;发情周期在19-23d受胎率提高;排卵8h内输精、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奶牛的孕期发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有4%-8%的享奶牛会出现孕期发情现象。孕期发情的奶牛可以表现未孕奶牛的所有发情行为,但发情间隔时间并无规律。一般不构成孕期发情周期。表现服妥情奶牛的生殖器官既没有功能异常,也没有结构异常,孕期发情在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在于,如果缺乏早期和准确的妊娠诊断睛有的怀孕牛会当成屡配不孕牛而遭淘汰,或者被再次配种。  相似文献   

4.
(一)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 母猪性成熟后,卵巢中的卵泡周期性地成熟和排卵,表现发情.排卵发情不受季节限制,常年进行.通常将两次发情排卵的间隔时间称发情周期,一般为21天.母猪发情时表现:精神不安,食欲减退或不食,鸣叫跳圈,阴门红肿,阴道流出黏液,濒濒排尿,爬垮其他母猪,并允许公猪爬垮等现象.母猪品种不同,发情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1母猪的发情鉴定1.1发情周期特点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1d(17~25d),发情周期长短,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差异不大。正常情况下,无明显发情季节,但在严寒和酷暑季节,或饲养管理不良时,会暂时出现不发情或发情延迟。产后第1次出现发情时间与哺乳有关。一般在哺乳期间不发情,通常在断奶后4~7d发情。但也有少数母猪会在产后3~6d出现第1次发情,但持续期比断乳后发情约短2/3,多因不排卵而不能受孕,且其发情不易发现。如果在哺乳期间任何时候停止哺乳仔猪,则在4~10d后便可发情。后备母猪持续期为1~2d,经产母猪2~3d;断奶后第1次发情持续期比以后出…  相似文献   

6.
奶牛乏情是指产后60~90 d没有发情表现的经产奶牛及14~18个月龄不发情的育成牛,机体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发情状态,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从而影响机体排卵,引起发情周期紊乱、妊娠推迟,这对奶牛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奶牛出现乏情状态的繁殖性疾病的研究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乏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掌握好奶牛的发情周期。适时进行选种选配.是牧业现代化中的一项生产技术。通过发情的现场认定和性周期的规律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对奶牛个体和群体进行价值评估.以求去劣存优.优质高效。1奶牛的发情鉴定1.1发情牛的行为表现奶牛在拴系饲养条件下,情期表现受到很大限制、如不细心观察。很容易造成漏情漏配。而在放牧饲养条件下.其发情表现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更能展现母畜的性行为。正常性周期活动的开始.奶牛的发情表现便日益明显化.有经验的饲养员可以从泌乳量的突然下降、食欲减少、神经质类型及外阴部稍肿的变化中预…  相似文献   

8.
奶牛发情周期中生殖激素浓度与卵泡发育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从澳大利亚购进的2岁左右发情周期为21d育成母牛10头,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发情周期血清中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酮、雌二醇17β的浓度,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检测发情周期卵巢卵泡发育变化。结果显示:优势卵泡发育体积和FSH、LH、与E2浓度在奶牛发情周期中主要表现出两个波峰.对比分析显示奶牛在发情周期第12天(优势卵泡峰时)不发情与不排卵主要原因可能是体内前列腺素等激素量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牛奶类产品消费在不断增加。奶牛的繁殖技术对奶牛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旨在对奶牛发情鉴定和人工输精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奶牛繁殖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促进奶牛养殖业的稳步发展。1发情周期及发情持续期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d左右。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乏情的原因、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乏情表现为发情表现及周期异常,主要是不发情或发情周期延长。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是母牛受因素影响使其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母牛不能及时配种,降低奶牛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由于乏情造成奶牛的空怀,1头空怀的中产奶牛1年的经济损失达20 000元,主要包括牛奶的损失、饲料的损失、配种费用、  相似文献   

11.
六、奶牛的繁殖 1、发情母牛的表现和配种时间:母牛发情周期为18~24天,平均21天。表现是:举动不安,精神兴奋,饮食和泌乳减少,阴门潮红肿胀,流出透明或带血的粘液,互相爬跨,出现交配姿式。但母牛发情受很多因素影响,各表现不同。一般适宜的配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乏情表现为发情表现及周期异常,主要是不发情或发情周期延长。在奶牛生产中,不发情较常见,是母牛受因素影响使其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卵泡发育受阻,性周期停止,母牛不能及时配种,降低奶牛场繁殖率,产犊间隔延长。由于乏情造成奶牛的空怀,1头空怀的中产奶牛1年的经济损失达2万元,主要包括牛奶的损失、饲料的损失、配种费用、牛犊的损失、药物的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6,(6):1059-1064
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大鼠所处的发情阶段,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MC)在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组织胺(H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大鼠发情周期中,MC在子宫内不同部位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数量依次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大鼠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MC的数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内不同生理阶段MC的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体、子宫颈内发情后期与发情期内MC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间期与发情前期内MC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HA的含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中的HA含量在发情后期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子宫体和子宫颈内HA含量在发情周期各阶段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根据阴道细胞类型的变化来确定大鼠发情周期的各阶段是可行的。大鼠子宫内MC的数量及形态随发情周期阶段的变化而改变,对子宫的局部免疫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情周期子宫内HA含量的变化与MC的变化一致,MC主要通过释放HA发挥调节子宫尤其是子宫角的局部免疫水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子宫角组织中MC的数量作为HA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牛的养殖是以追求高产高效益为主要目标,然而牛群的高产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营养负平衡,繁殖能力下降繁殖性能低下,繁殖力的下降又影响正常的繁殖与生产,直接影响牛群的世代更新而影响牛群的长远发展。因此,奶牛的繁殖作为奶牛饲样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应得到足够重视。1母牛的发情与发情鉴定母牛出现初情期后,从一次发情之日起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一个发情周期,奶牛发情周期为(18~24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不孕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产科病,一般指已达到配种年龄的母牛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不能繁殖,确切点说,是指成年母牛连续三个发情周期未见发情或未见明显发情,情期错乱,或发情后经过三个发情周期的配种但未能受孕的病症。使得奶牛年产犊量及产奶量急骤降低,严重地影响了奶牛饲养户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本病的  相似文献   

16.
采取一切有利措施,提高牛群的繁殖水平,是奶牛生产中的当务之急。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体会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行商榷。1日粮营养水平要平衡能量不足会推迟育成牛的性成熟和适配年龄,延迟产后发情,严重时会出现发情周期停止,或有发情周期但不表现发情征状;对于妊娠的母牛,能量不  相似文献   

17.
1季节气候 虽然奶牛的发情本身是无季节性的,但是季节造成的气候环境差异,也会影响奶牛的发情,特别是饲草料差异、管理不当、卫生条件等使酷暑和严寒下的冷、热应激变得更为严重,对奶牛的发情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19.
洱源荷斯坦奶牛在发情期阴道出血现象,在奶牛配种时较为普遍,出血数占全年配种奶牛数高达70%以上。发情出血究其原因是奶牛发情过程中子宫部分毛细血管会自然破裂,发生了流血现象,属奶牛正常的生理范畴。但出血量大小和发情表现及发情时间上有所差异,本人对此进行了观察,分别视为安静性发情后出血(发情出现以后36h内出血)、正常发情后72h出血且流血量大的出血。现分类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发情鉴定是奶牛养殖的重要环节,鉴定效率低会降低繁殖效率、拉长胎产奶时间,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在直肠检查、尾根涂蜡、计步器等多种发情鉴定方法中,计步器因较高的检测效率和可自动鉴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活动量监测研究结果差异很大,监测设备佩戴部位不同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母牛发情是躯体内外刺激的综合反应,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综合结果,因躯体各部位与繁殖系统的相关性不同,各部位运动习惯也有差异,导致耳部、颈部、腿部、尾部等发情时活动量差异,并影响发情鉴定结果。本文综述了奶牛发情的生理特征、阴道表现及行为规律,指出系统研究奶牛躯体各部位活动量变化规律,对提升发情鉴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