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犏牛是牦牛与肉牛、普通牛、奶牛以及黄牛的杂交F1代,杂种优势明显,在产肉、产奶等生产性能方面明显优于亲本牦牛,然而犏牛雄性不育的问题却严重地影响了犏牛的利用价值,阻碍了犏牛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有许多国内外学者针对犏牛雄性不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文章针对近年来有关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进程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便全方位了解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状况,促进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犏牛是奶牛、肉牛及黄牛与牦牛的杂交后代,在生长、产奶及肉等方面优于牦牛,但雄性犏牛不育严重阻碍了犏牛的生产与产业的发展,文章从雄性犏牛的组织学、细胞学、内分泌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了解雄性犏牛不育的现状,促进雄性犏牛不育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采用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试验,测定杂交后代犏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并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中甸母牦牛的产犊率为59.26%,杂交后代的成活率为75.00%;母牦牛妊娠平均天数为271d,生产的犏牛6月龄平均体高89.3cm,体斜长92.5cm,胸围115.0cm,管围13.4cm,体重112.4kg;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相比,除成活率下降外,西门塔尔牛与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其他繁殖指标及生产性能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阴门侧切术救助牦牛难产54例赵光前(四川省红原县农牧局兽防站,624400)利用良种牛(黑白花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牦牛,由于杂交胎儿比牦牛胎儿大,在分娩时,虽然一般胎儿都能通过硬产道和子宫颈,但通过阴门比较困难,难产发生率较高,如果处理不当会造...  相似文献   

5.
<正>尕力巴牛是公牦牛或公黄牛与母犏牛杂交的一代杂种牛,是级进杂交的结果,出现"杂种解体"现象,无论公母,体型和生产性能均低于黄牛或牦牛,历来被农牧民在产后虐杀,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关于尕力巴牛的饲养管理报道甚少,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畜种资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和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组织实施了"尕力巴犊牛育肥试验研究"项目,本研究以0~6月龄尕力巴犊牛为研究对象,在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肉牛发展比较缓慢,以往城市、工矿所需牛肉,以农区淘汰的耕牛、老残牛或牧区的牦牛、犏牛为主,外贸出口、商品交换,数量很少。近几年来随着黄牛改良工作的发展,局部地区,育肥上市、外销创汇,日见增多。一般用作育肥肉用的牛,有改良牛、黄牛、牦牛与犏牛,以青年与成年牛为主,育肥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和提高。但大部分地区仍以耕牛、老残牛、牦牛与犏牛  相似文献   

7.
正母犏牛(公黄牛×母牦牛杂交一代牛)由于其生产性能极显著地高于牦牛且适应高寒牧区的特殊环境而倍受当地牧民的欢迎。但用公牦牛或公黄牛与母犏牛杂交繁育的尕利巴牛,是级进杂交的结果,因其对高山草原的适应性降低,生活力下降,故一般在出生后就被淘汰。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畜种资源,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组织实施了"尕力  相似文献   

8.
犏牛是本地牦牛与黄牛杂交的后代,主要用途是产肉、产奶和役用,具有产奶量相对比牦牛较高、饲养成本低等优良特性,但犏牛雄性不育,采取传统回交方式所产生的后代基本不具备利用价值.安格斯牛是世界三大优良肉牛产品之一,增重性能高、胴体品质好、出肉率高,大理石花纹明显,适应性强、母牛连产性能好,常用于杂交.犏牛与安格斯杂交后代犊牛...  相似文献   

9.
<正>柴达木福牛(原称柴达木三元杂交牛)主要是以牦牛和柴达木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为母本,优质肉牛(如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而培育出的一种优质商品肉牛。是海西州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农牧业百亿元产业,发展柴达木福牛产业有利于合理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乌兰县作为发展柴达木福牛产业主产区,通过向全县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宣传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杂种优势利用是挖掘家畜种质资源的内在潜力,深层次开发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内容。通过杂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将青海东部农业区在黄牛改良过程中生产的含西门塔尔或荷斯坦牛血液的杂种公牛引入牦牛产区与牦牛本交生产犏牛,可大幅度提高牦牛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甘南牦牛应突出肉用价值,把肉当作主攻方向,作为主导支柱产品。开展牦牛与普通牛的种间杂交,是提高牦牛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二元杂交试验中,若杂交目的主要以生产肉或提高役力,改良牛的父本,应选择短角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等肉乳兼用和肉用良种牛,具有明显杂优效果;若杂交的目的主要是生产牛奶和酥油,则父本以黑白花奶牛等与牦牛交配产生黑犏杂一代的组合为最佳;若杂交的目的主要是奶肉兼用,则一代奶用二代肉用。甘南地区犏牛繁殖的主要目的是产奶。因此,牦牛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良种牛冻精(娟姗牛等)与母牦牛进行人工授精等方法生产良种犏雌牛。  相似文献   

12.
西门塔尔牛与黄牛良种杂交改良,可培育出乳肉兼用型牛。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选取本地良种黄牛,选用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对本地良种肉用黄牛品种改良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地牛养殖现状及发展需求;第二部分分析了肉牛品种改良的优势;第三部分探讨了优良乳肉兼用型牛品种的选育与改良;第三部分研究了肉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的要点。旨在为肉牛品种的改良实施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近40年来,由于贯彻了党关于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养牛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奶牛头数增长最快,由1949年的10几万头发展到1987年的216. 4万头,增长了近20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黑龙江省,由于该省1978年以来大搞黄牛改良,1987年末奶牛发展到40. 3万头,为1978年的5倍多,占全国奶牛总头数的18. 6%。奶牛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985年末全国共培育出中国黑白花奶牛84. 7万头,占全国奶牛总头数的52%;全国已有518个高产牛群9. 6万多头成母牛各胎次平均产奶量为6,029. 6千克,其中1984年登记的2. 1万多头品种牛平均单产达6,359千克,平均乳脂率为3. 56%。中国肉牛业基础较薄弱,无专用肉牛品种,各地用进口的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其出栏率,个体重、屠宰率、净肉半都有明显提高。1979年全国平均每头存栏牛产肉3. 2千克,1985年达到7. 1千克,增长1. 2倍。内蒙古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F_1公牛13月龄体重407. 8千克,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日增重1,429克,屠宰率50. 7%,净肉率47. 3%。我国黄牛1987年末有7,158. 9万头,分布全国,其中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复州牛等品种质量最好,体大力强,肉用性能好。据试验(邱怀等,1981) ,18月龄屠宰的秦川牛,公、母、阉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8. 3%,净肉率50. 5%,肉骨比6. 13,瘦肉率76. 0%,眼肌面积97cm~2,接近或超过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为了迅速改进我国地方良种黄牛外貌上的一些缺点,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80年代初开始对良种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已初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1987年中国有水牛2089. 8万头,比1949年(1,018. 4万头)增长105. 2%,居世界第二位。1957年和1974年先后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引进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对中国水牛进行改良,现一、二代杂交水牛已达15万头以上。这些杂交水牛体大力强,行动敏捷,具有很好的产奶、产肉性能,其中三品种杂交效果尤为显著,311天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2662kg;经过100天补料肥育的6岁龄杂种水牛,其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分别为56. 15%、42. 58%和1∶4. 75,比本地水牛分别提高15. 77%、15. 39%和25. 0%。中国牦牛1987年约有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0%。建国以来引用普通牛种(Bos Taurus)培育品种公牛与牦牛进行种间杂交,杂种牛(犏牛)的奶、肉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牦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所生的F_1犏牛。70年代四川、青海等省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牦牛分布地区应用普通牛的冷冻精液与牦牛作种间杂交试硷,产犊率达74%,从而解决了高寒山区引进培育品种不能适应的困难,为大大提高牦牛杂种后代的生产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普及,我国农村黄牛已由役用型逐渐转向乳肉兼用型,利用国外优良肉牛、奶牛等品种的冷冻精液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优势的后代都显现出非常好的遗传性状,但在繁殖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母牛的产科疾病也逐渐升高,尤其是产前阴道脱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普及,我国农村黄牛已由役用型逐渐转向乳肉兼用型,利用国外优良肉牛、奶牛等品种的冷冻精液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优势的后代都显现出非常好的遗传性状,但在繁殖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母牛的产科疾病也逐渐升高,尤其是产前阴道脱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后代,杂交优势明显,能适应高海拔的缺氧环境,耐寒、耐粗饲,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是牦牛产区提高牦牛养殖效益的主要途径。甘南州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发现,应用娟珊牛和安格斯牛冻精改良牦牛,一代乳用,二代肉用,可显著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犏牛的生产、甘南州犏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就甘南州犏牛产业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成宝 《畜牧与兽医》2012,44(12):107-108
<正>1黄牛改良工作现状1.1养牛及牛群结构全县牛存栏1.78万头,其中黄牛及杂种肉牛1.25万头,当地品种牦牛1 600头,奶牛4 300头;牛出栏2 500头,其中肉牛2 300头,牦牛200头。现有基础母牛8 600头,其中黄牛及杂种牛4 400头,奶牛3 800头,牦牛460头;秦川牛、牦牛等种公牛存栏30头,本交适龄母牛2 000头,本交占总配种  相似文献   

18.
阿坝州作为四川省主要的畜牧产业重点产区之一,近几年在牦牛产业发展中形成了以牦牛杂交改良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产业新模式。杂交改良目前除了采用传统西黄牛(西门塔尔♂×本地黄牛♀)公牛与牦牛自然交配生产犏牛外,随着技术培训的普及与牧民思路转变,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牦牛改良生产优质犏牛。本文就近几年阿坝州犏牛改良重点县——若尔盖县和红原县的改良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为川西北牦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牛剖腹产改进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牛业发展,国内外优良、高产品种的引进、牛冷冻精液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区黄牛的生产性能,我区养牛业向着良种化、养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原黄牛品种个体小,与外来高大优良品种杂交改良,频频出现难产患畜,本人在黄牛剖腹产手术中进行了一些改进与创新,现简介如下:1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本地黄牛的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加速肉牛的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广东海南农垦所属各农场从1974年开始,由国外引进的夏洛来、西门塔尔、海福特、安格斯、利木赞、古巴、沙希沃等世界著名的肉用和乳肉兼用品种牛的精液,用常温和冷冻相结合,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生下一、二代杂交牛2万多头。这些杂交牛虽然比本地牛显示了杂交优势,但近年来由于饲草供应不足,加上管养水平低,杂交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至于本地黄牛,产肉率就更低。为了提高杂交牛和本地黄牛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