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森林旅游中非生态旅游行为及行为守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森林旅游中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政府的许多非生态旅游行为和这些行为对自然环境及旅游行为本身的影响 ,提出了三者的生态行为守则框架 ,旨在为制订森林旅游区生态旅游管理办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韩微 《森林工程》2005,21(6):7-8
从森林旅游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分入手,指出了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的本质区别,在分析森林旅游不可持续的基础上,强调了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构建可持续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勇 《陕西林业》2011,(6):10-11
森林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融合森林生态及人文社会等文化内涵为对象的郊野休闲性高端旅游。使旅游者通过亲近了解自然、感受生态文化,通过拥抱回归自然等愉悦体验和身心享受,激发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其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游山憩水,感受自然,愉悦身心”已成为当前休闲度假旅游活动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概述,分析森林生态旅游对象、功能及方式,探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必然性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需要处理好的关系。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云南"的建设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发挥云南比较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为实现发展和建设的目标,需处理好政府职能部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关系,发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聂卉  赵赞  钟昌勇 《广西林业科学》2005,34(1):50-51,54
森林旅游生态资源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发中具有显著的外部经济表现。以漓江为例,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外部性体现进行分析后,对解决森林旅游资源外部性中出现的阻碍及其内化问题、从旅游者、旅游企业角度减轻森林旅游资源的外部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回顾了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的概念与实践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认识,分析了森林旅游、 生态旅游及森林生态旅游三者的差别及相互关系,总结了现阶段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中存在的在实践和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作为目前国际上日益盛行的生态旅游业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前景广阔。通过阐述、分析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负效应,从管理容量、森林文化和补偿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开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是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基础。文章根据调查资料和教学体会,对甘肃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沙漠绿洲、祁连冰雪、黄河风情、草原风光、伏羲文化、黄土风情等6种类型。提出了开发甘肃森林生态旅游必须树立的四个观念:整体旅游观念、特色旅游观念、PPT旅游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旅游观念。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经过30 a的发展,在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产业发展、促进林区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新时期下,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产业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文章在回顾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旅游及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式中,生态旅游居首位,森林的生态保健功能是开展森林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森林旅游及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不仅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当地政府和社区提供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介绍资中县森林生态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资中森林生态旅游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以发展森林旅游经济为基础,把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社会公益事业来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及管理力度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肇庆九龙湖紧靠鼎湖山,具有富有特色的森林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九龙湖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森林植物特色,以及文化风情,并从提高旅游品味,增加生态旅游内涵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九龙湖实施可持续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锦华 《热带林业》2000,28(2):68-76
当前,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发展的新时尚,森林公园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森林旅游,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迎合了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尖峰岭是海南省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是该中心系统的核心,其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西部生态旅游及至海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但是公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海南生态省战略目标的需要,为此,分析尖峰岭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今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玲 《甘肃林业》2013,(4):27-28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生态旅游,旅游者通过与大自然接近,达到了解森林、认识森林、享受自然生态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森林的一种科学、文明的旅游方式。目前,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兰州五一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五一山造林站,属黄河北岸的西坪山,东与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相望,西与白塔山公园相毗邻。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自然风景秀  相似文献   

15.
倡导低碳:论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而森林生态旅游又是倡导低碳旅游的典型代表。文章初步介绍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的现状,突出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为打造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理念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恩施大峡谷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探讨了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类型,在生态旅游类型上以森林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民俗参与旅游为重点;在旅游纪念品上以恩施特产,土苗饰物为主。随后对恩施大峡谷进行旅游形象定位,并拟定全方位的营销手段,以扩大客源市场,达到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开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森林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以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为切入点,以当代社会对自然的追求与向往为着力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指出林农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旅游市场上存在的滥贴生态旅游标签、规划不合理、社区参与度低等问题,论述了以"生态人家"为模式的新型林业生态旅游方式对促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国家新农村建设、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以及林农职业转型等任务的可行性,并对其提出建议,旨在为科学合理谋划以"森林人家"为模式的生态旅游发展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接第11期15页)四、森林旅游是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生态旅游是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活动,这种野游形式无论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利用森林,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森林旅游是旅游者对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的享受,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保健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保健旅游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为依托、以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模式,它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生态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深层次旅游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放松身心,得到身体和心理的科学调理,进而达到保健的目的.在分析森林生态保健旅游环境要素的基础上,以台州市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建设为例,在对项目建设地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森林生态保健旅游的思路,并对森林生态保健区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谢伟  王志杰 《中国林业》2013,(14):40-40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经营面积9.3万公顷。其中森林景观6.3万公顷,草原和其他景观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这里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公园的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河北省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独特形式,无论是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还是森林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审美追求都以森林的生态特征为核心,体现出对生态的关注和对文化的要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承德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吸引较多游客的优势和两地相距较近区位较佳的综合优势,实施科学发展策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