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单穗结实率的高低,将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群体内的穗子分为3类:A类穗结实率<100%,B类穗结实率>101%,但<300%,C类穗结率>301%。A类穗比例大小与群体平均结实率及春繁产量高低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类穗比例大小与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泸州,将1103S温度敏感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是提高C类穗比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采取增大种植密度,始穗期喷施30g/hm2GA3等措施,能显著增加春繁产量。  相似文献   

2.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高产稳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N5088S在同年短日不同温度下育性与温度的关系,不同年份秋繁自然结实率,产量与温度的关系及N5088S1996年秋繁分期播种试验结果,提出N5088S繁殖育性敏感期最适温度范围为22-26℃,最佳播期为7月10日,同时配套其他各项措施可确保N5088S繁殖获得高产稳产。也可采用冷灌繁殖,其播期可适当提前到6月底至7月初。  相似文献   

3.
培两优组合制种的气象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两系育培矮64S及其组合在湖南省制种中的几个关键气象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培矮64S的育性转换温度为23.5℃,在郴州仅36年一遇,适宜广大湘中以南低海拔区制种,对湘北湘西则不大适宜;培两优组合制种适宜扬花的气象条件为:温度29.1~33.0℃,湿度71%~90%;当培矮64S育性敏感期内未出现连续3d平均在24.0℃以下的天气时制种纯度可达99.5%以上;最适花期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生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地区(23°08′N)的自然条件下,培矮64S有2个育性转换期。6月上旬前和9月下旬后有2个短暂的可育期;基本稳定不育期在6月初至9月下旬之间,其间不育性稳定。晚季转为可育后,育性仅能部分恢复。光周期处理表明培矮64S属温敏型,但其诱导可育的起点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分期播种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发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结果表明,ES-10具有明显的雄性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转换受光周期的诱导。在10~13h光周期处理下,ES-10的雄性育性随光长增加而逐步恢复,表现出由不育到半不育直到可育的连续变化趋势,在10h和11h光长下,花粉败育率分别为99.2%和99.5%,自然光长下花粉败育率为100%。其雄性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感应历期约14d,临界光长小于11.5h.光温敏核不育小麦同样具有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7.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高产稳产冷灌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一般条件下繁种十分困难。通过合理安排敏感期,采取合适的冷水灌溉时间、串灌天数和灌水深度,确保冷灌田水温均衡达标(23℃以下),加强栽培管理等配套技术,大田规模繁种每667m2产量可稳定在225kg以上,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雄性不育大麦A1,A2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诱导因子.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是抽穗前19~32d,即药隔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7℃以下低温诱导不育,10℃以上温度为正常可育,7~10℃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此范围内,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该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有典败,圆败和染败,也有无花粉型.大麦幼穗发育进程的穗间或小穗间的差异和温度的波动性变化是导致该不育系育性漂移的主要原因.光周期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必须在可育温度范围才能得到表现.对提高生态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保证杂种纯度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生态核不育大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中期至四分体形成期。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上限温度为10℃,可育下限温度为13℃。  相似文献   

10.
W6154s类型水稻在光敏,温敏分类问题上的商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光敏不育基因转入籼稻遗传背景后产生的籼型不育系保持了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但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变化变得非常敏感,W6154s就是这类新不育系的典型代表。经数年研究证明:W6154s存在一定的光敏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明显的育性第二光周期反应,其育性变化温度敏感期与光敏感期有部分重叠,在长暗期进行红光闪光间断能有效地诱导花粉育性降低,并且这种效应能被远红光所逆转,温敏不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无盘抛秧剂对旱育秧苗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盘抛秧剂包衣稻种进行旱地育苗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方式的核心技术.本研究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种子,分析无盘旱育秧苗与塑盘旱育秧苗、常规旱育秧苗生理机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无盘抛秧剂包衣层具有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特点,能增加秧苗根部土壤含水量,并起到蓄水保水作用;与塑盘旱育秧苗和常规旱育秧苗相比,无盘旱育秧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1.2%~21.0%、光合速率增加5.0%~29.2%、植株伤流量增加32.3%~72.7%、植株相对含水率提高3.88~14.29个百分点、植株可溶性糖增加30.2%~49.8%、植株含氮量增加19.1%~39.4%、植株根SOD活性提高26.0%~47.6%、植株叶SOD活性提高23.3%~35.7%.无盘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抛栽后发根早、发根多、立苗速度快,为本田期水稻健壮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杂交水稻种子行业的现状,分析了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延长杂交稻种子的寿命,自行研制了杂交稻种子保活剂,将其处理威优46,威优56和培两优288等杂交稻种子,并对种子保活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号配方B浓度种子保活剂可作为杂交稻种子维持其活力、杀灭病菌和促进发芽的优选配方.经此配方处理的杂交稻种子贮存一年半后,其电导率,呼吸强度,MDA含量均低于未处理种子,SOD酶活性高于未处理种子.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水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盐胁迫下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分别选择了泰州、丹东和肇庆地区的3 个杂 草稻生物型及1 个杂交水稻和1 个常规水稻品种,采用室内培养,进行了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主胚根长和鲜重均显著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丙二 醛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表现为华航31 号跃肇庆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泰州杂草稻跃特优航1 号;脯氨酸含量 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  相似文献   

15.
对利用杂蔸率估算水稻种子纯度的公式进行数学演化后得到了简易的计算公式,在田间只存在单本和两本蔸时,以基本苗为单位的杂株率等于以蔸为单位的全杂蔸率加上半杂蔸率的一半之和.公式的简化为在田间鉴定种子纯度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计算方法.实例应用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采用杂蔸率估算种子纯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建议列入杂交水稻种子田间鉴定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种型水稻种衣剂苗博士在广东 8个县 (市、区 )进行适应性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 :该种衣剂能促进水稻秧苗早生快发 ,促进秧苗根系的生长发育 ,增强根的活力 ,使后期根系衰退延迟 ,谷粒灌浆、充实较好 ,结实率提高 ,千粒重增加 ,对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高产保质制种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高产保质制种原理与技术,对母本培矮64S不育性表达及制种基地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父母本生长发育规律,制种异交特性及异交栽培种子保纯,黑粉病防治等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湖南-季稻区夏制,湘中、湘南双季稻区秋制,以生敏感期和抽穗授粉安全为前提选择制种基地和安排播种期,对父母本实行定向栽培,母本群体要求稳长、多穗、整齐、父本要求多穗、大穗、花粉量足,母本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东北粳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以黑龙江地区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和浸种温度对粳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对粳稻品种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浸种水温为25℃时,粳稻品种发芽率最高,且浸种48h后的发芽效果较好。同时,研究还表明,不同品种间发芽率差异明显,除在25℃和35℃浸种时4个品种之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种子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ipponbare(粳)/Kasalath(籼)//Nipponbare(粳)的98个BC1F5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对应的包含24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日本筑波和中国沈阳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包括在日本筑波检测到的13个QTL和在中国沈阳检测到的9个QTL。它们分布在第1,2,3,5,6,9,10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控制粒长的qSL3-1和qSL12;控制粒宽的qSW5;控制粒厚的qST3、qST5和qST6-1。这些QTL为粒形相关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相对稳定遗传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其余的在特定环境下表达的QTL也反映了粒形相关性状遗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采取种子包衣处理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群体带蘖率,利于培育壮苗。且栽入大田后发苗早,发苗快,群体上升迅速,利于夺取足穗大穗,提高水稻产量。包衣种直播是一项省时、省工、风险小的新型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