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拍卖实验方法,对都市白领和价格敏感者两类典型消费者群体的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农家猪的支付意愿远高于其它猪肉品种,也愿意为无公害猪、品牌猪和科学猪支付一定幅度的溢价;消费者对土猪的支付意愿与普通猪肉基本没有差异;猪肉品质的品牌保证效果可能好过政府机构的质量认证。针对消费者猪肉品质偏好,文章最后对猪肉品质差异化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济南市722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消费者购买安全生鲜猪肉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是否愿意选择购买安全生鲜猪肉受其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消费者是否有未成年孩子、消费者对安全品牌猪肉的认知程度以及安全猪肉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安全猪肉意愿的影响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认知水平和增强消费者选择购买品牌猪肉意愿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改进猪肉追溯系统信息功能的途径,本文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方式对消费者猪肉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访谈结果表明,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猪肉质量问题,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未得到满足;猪肉追溯系统并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消费者对生产环节信息缺乏兴趣;消费者不愿为猪肉追溯系统支付额外费用,改善追溯系统的消费者信任度可提高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地理标志条件下猪肉产品的广告策略,本文对不同经济主体不同内容猪肉产品广告的效应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理标志产品信息与地理标志条件下的厂商品牌信息都能有效刺激消费者的猪肉产品购买意愿;地理标志产品信息影响猪肉产品购买意愿的效果不受广告主体的影响;地理标志产品信息与地理标志条件下的厂商品牌信息对消费者猪肉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猪肉"拱e拱"可追溯系统的运行状况,从延边州市场消费支付意愿视角出发,借鉴消费者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对延边州消费可支付意愿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消费者对生猪追溯系统的认知程度并不高;信息强化后,可追溯猪肉销售路径有待完善,影响消费者消费选择;生猪追溯系统拥有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并在此基础上对猪肉"拱e拱"可追溯系统运行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基本实现了县以上屠宰企业的全覆盖,基本实现了系统可追溯的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有关部门及企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乳制品的"信任品"特征,从消费者信任视角,提出相关假说,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影响乳制品购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风险认知、产品质量、厂商声誉、政府监管、政府信息披露等对乳制品消费者信任具有正向影响;厂商信誉出现严重的市场扭曲;消费者信任对乳制品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加强消费者乳制品相关知识的认知教育、乳制品企业自律及加强政府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肉牛产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基于ABC态度模型构建消费者品牌牛肉溢价支付意愿的理论分析模型,根据对江西省612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消费者认知、情感对消费者品牌牛肉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认知和消费者情感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牛肉溢价支付意愿;新鲜口感、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认知是显著影响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认知因素,价值认同、信任和消费偏好是显著影响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消费者情感因素;消费者情感在消费者认知与溢价支付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第一,应为消费者认知品牌牛肉提供渠道和便利,完善营销策略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消费者认知程度,挖掘品牌牛肉的消费需求;第二,加强品牌牛肉的认证管理和品牌化建设,增强消费者情感,扩大品牌牛肉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城市消费者猪肉消费意愿及影响因素,以青岛市黄岛区350位消费者调查数据为样本,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交叉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分析,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消费者购买猪肉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回归法剔除不显著变量。结果发现:家庭常住人口数越大、家庭人均月收入越多、对食品安全的评价越高的消费者对猪肉购买意愿越强;认为猪肉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消费者则不愿意购买猪肉;年龄、性别、学历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猪肉意愿的行为影响不显著。这提示应加强生猪稳产、保供复养工作,加大猪肉市场监管力度,增强消费者安全意识,提升品牌企业责任感。本研究为优化管理政策及措施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
崔钊达  吴金红 《猪业科学》2019,36(10):58-61
2018年8月中国确诊了首例猪瘟疫情,接连数月,疫情呈"点状散发"在多省市蔓延。由于非洲猪瘟在我国爆发的初次性、高致死性以及影响范围的广泛性,我国生猪产业和猪肉市场的稳定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本文以南京市248位消费者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当前消费者安全猪肉的购买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意愿较低,在非洲猪瘟发生后,有73.79%的消费者表示不再愿意购买猪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变量对消费者购买猪肉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职业性质和对非洲猪瘟传染性的认知水平对消费者购买猪肉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据此结论,提出要加大猪肉质量监管力度,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认知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猪业科学》2020,37(10):120-124
文章通过问卷访问调查的方法,分析北京、上海以及广州消费者猪肉消费习惯以及对猪肉品质特征的考量。笔者分析发现,在生鲜猪肉的购买地点上,北上广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北京消费者主要在超市购买猪肉,而广州消费者主要在农贸市场购买猪肉。在猪肉品质的考量上,北上广消费者均对猪肉卫生安全最为敏感,其次是猪肉的新鲜程度,最后是价格和口感。但各个城市对猪肉品质特征的偏好也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发现,北京消费者更加偏好食品卫生安全,上海的消费者比较重视猪肉的口感,而广州消费者比较重视新鲜程度。此外北上广消费者在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上有显著的差异。北京消费者的猪肉和羊肉消费量相对较高,上海消费者牛肉消费量相对较高,而广州消费者鸡肉消费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是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重点所在。猪肉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必需品,其安全与否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加之近年来猪肉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猪肉安全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从城镇消费者对猪肉供应链上各成员及监管部门的信任、对猪肉相关危害的关注程度及其个人特质等方面研究其对猪肉安全的信心。结果表明:城镇消费者的焦虑特质显著负向影响其对猪肉安全的信心;城镇消费者对政府和农户的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其对猪肉安全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以"绿色食品"认证猪肉这一安全食品为例,本文根据北京市993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实证考察影响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认证猪肉的意愿不强,消费者对质量安全信息的关注程度、风险感知、对认证食品的认知,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对其购买"绿色食品"认证猪肉有影响显著。据此,应建立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多渠道推广认证食品,促进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兰州市展开调查,了解当前品牌猪肉消费情况,针对兰州市消费者个人信息和对某品牌猪肉的消费现状与了解程度及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设计问答题,然后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二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对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由统计结果和回归分析结果可得消费者的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购买喜好、价格因素、品牌了解程度对猪肉购买意愿影响较大,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品牌的了解程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对产品品质和产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市场对纯生态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为生态猪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当前生态猪肉市场的拓展程度却明显不足。为了探索提升消费者对生态猪肉购买意愿的营销策略,笔者以哈尔滨市城市部分生态猪肉消费者为调查群体,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消费者生态猪肉购买意愿的营销组合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因素、经济因素和宣传因素依次对消费者生态猪肉购买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营销组合策略角度提出了提升消费者生态猪肉购买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品质认知与液态奶产品差异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杭州市的调查发现,影响液态奶消费的品质因素包括新鲜度、包装规格、绿色食品标志、品牌和价格。液态奶的外在品质较内在品质更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行为,液态奶的信任品品质则对消费行为基本没有影响。总体上,人口特征除孩子年龄以外都不影响液态奶消费,但也存在消费行为具有显著差异的消费者群体,如理性消费者、感性消费者和品牌依赖者等。针对消费者的品质认知和行为特点,讨论了液态奶产品的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很多的饲养户对猪品种的认识依然比较模糊,大多不了解不同品种猪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只要饲养的猪个大体重就好。殊不知饲养的猪瘦肉率、脂肪的含量、瘦肉的品质都十分重要。这就造成了饲养的猪售出的价格低,猪肉的品质差,消费者的青睐度低,人民不愿食用或者很少食用,使养猪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品种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雪娜 《养猪》2023,(6):55-57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居民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通过对遗传、营养饲养,屠宰前、中、后处理三个维度探讨影响猪肉品质的关键因素,并归纳整理了生鲜猪肉、冷冻猪肉产品的评价标准,为进一步推动生猪养殖、屠宰和加工生产工艺不断优化,探索出更具营养价值的猪肉产品,提升猪肉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京市396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在了解消费者对可追溯鸡蛋认知现状及购买意愿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鸡蛋的购买意愿受到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显著影响,受年龄、性别、家庭人口、鸡蛋消费量等因素影响效果不显著;消费者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以及对追溯体系的了解程度也会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但消费者对追溯鸡蛋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存在信心不足的现象。针对以上研究结果,从加强宣传推广、加强体系建设以及营销策略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调查非洲猪瘟全国性爆发背景下普通消费者对非洲猪瘟基本情况的认知以及对生猪产品消费意愿的变化,从而为相关部门和生猪行业从业者提供消费端数据,作为政策制订及科普宣传的参考依据。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根据便利抽样法,共调查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普通消费者280人。结果表明,对非洲猪瘟是否人畜共患问题的正确认识率为42.5%,仅有36.4%和30.4%的消费者明确表示非洲猪瘟不会降低他们对生鲜猪肉和其他生猪产品的购买意愿。不同年龄、学历、地区、职业和家庭成员数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非洲猪瘟的认知情况和对生猪产品的消费意愿。加强针对高中以下文化水平、产业工人和无业者、家庭成员在5人及以上和40岁以下消费者群体的科普宣传力度,可能会对重塑现阶段消费者对生猪产品的消费信心、拉动其消费意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随机n阶拍卖方式分析口味、禽流感风险、鸡的类别和饲养模式对消费者冷鲜鸡支付意愿的影响,并与活杀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活杀鸡的口味比冷鲜鸡好,且活杀洋鸡与冷鲜洋鸡口味的差距超过消费者的初始印象,冷鲜土鸡和活杀土鸡口味差异则小于消费者的初始印象;消费者对土鸡支付意愿高,不仅因为土鸡口味好,也因为对土鸡饲养模式的认同。除此之外,禽流感风险仅影响对活杀洋鸡的支付意愿,消费者的禽流感风险认知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