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9种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在福建省甜玉米制种田,采用茎叶喷雾法开展了9种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了除草剂对甜玉米及其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药后25 d,9种除草剂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2%以上;施药后50 d,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下同) 810 g/hm2 ] 和25%硝磺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750 g/hm2 ) 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好,以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180 g/hm2 ) 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差,杂草覆盖表现为重度。供试的9种除草剂对甜玉米生长安全,无明显药害症状,且部分药剂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25%硝磺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0%烟嘧 ? 辛酰溴苯腈可分散油悬浮剂 (300 g/hm2 )、8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 (1 440 g/hm2 ) 和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21.03%、19.26%、18.74%和16.84%。10%硝磺草酮悬浮剂 (150 g/hm2 )、27%烟 ? 硝 ? 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33.5%硝磺 ? 异丙草胺 ? 莠去津悬浮剂 (1 005 g/hm2 ) 和30%苯唑草酮悬浮剂 (27 g/hm2 ) 处理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分别为18.05%和13.68%、3.37%和12.67%、15.45%和11.06%、8.21%和11.67%,但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60 g/hm2 ) 对后茬花椰菜和萝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减产9.74%和3.57%。研究结果可为甜玉米田杂草防除有效药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莠去津30%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玉米3~5叶期,禾本科杂草2~4叶,阔叶杂草株高2~5cm时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喷液量300L/hm2.适宜用药量为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莠去津30%可分散油悬浮剂382.5~450g ai/hm2.在上述推荐剂量范围内,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高残留往往会导致后茬大豆药害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大豆植株及土壤中烟嘧磺隆、莠去津及其代谢物残留方法。样品经含2%甲酸的乙腈提取, 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 以乙腈和0.2%甲酸水为流动相, 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梯度洗脱, 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01、0.10 mg/kg和1.00 mg/kg添加水平下, 烟嘧磺隆、莠去津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0%~113%, 相对标准偏差为0.3%~11.8%, 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之间在0.001~1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决定系数R2≥0.984 1, 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适用于土壤和幼苗期至鼓粒期大豆植株中烟嘧磺隆、莠去津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本研究为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科学使用及后茬作物的安全种植提供有效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以丙二醇为起始剂的系列嵌段聚醚(L61、L62、L63、L64、L65)其EO/PO比例的不同对其分子面积(A_(cmc))、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生成自由能(△Gm)、亲水亲油平衡(HLB)与表面张力(γ_(cmc))值等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EO/PO比例的不同对35%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L61∽L65的cmc、△Gm及A_(cmc)值均随PEO链段的增长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L64值最高)。运用到35%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中的L64可明显降低其黏度,以L64制备的35%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触变性与黏度最适宜,结构的回复率最优,可作为评价可分散油悬浮剂体系流变学性能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玉米田除草剂登记情况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害是制约玉米田高产稳产的因素之一。截至2015年12月,玉米田除草剂共登记1 395个产品,占玉米田登记药剂的73%。其中单剂805个,混剂组合590个。按制剂有效成分统计,涵盖36个单剂品种,80个混剂品种。其中登记最多的单剂有效成分为烟嘧磺隆,共210个产品,混剂有效成分为烟嘧磺隆·莠去津,109个配方。剂型主要以可分散油悬浮剂为主。  相似文献   

6.
引进1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用4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作为对照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1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5 g、30 g、35 g、60 g,药后15 d,对玉米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分别为70.5%、79.7%、82.4%和87.4%,对玉米田单子叶杂草防除效果分别为71.2%、80.6%、83%和89%,防除效果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施药后15 d,每667 m2用4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90 g,对玉米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78%,对玉米田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80.2%,与每667 m2用1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0~35 g的防除效果差异不显著。1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杀草谱为稗草、狗尾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藜、蓼、苍耳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可对后茬作物产生不同程度药害。为解决玉米地烟嘧磺隆残留对后茬作物高粱药害问题,使用前期筛选出的烟嘧磺隆高效降解菌株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 DT-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降解率,利用室内盆栽生测结合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确定降解菌株对土壤中烟嘧磺隆降解效果,降低烟嘧磺隆残留对高粱的药害。结果显示,烟嘧磺隆残留浓度在0.0025~0.1 u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符合农残分析要求;PDB液体培养基中烟嘧磺隆在DT-4降解菌处理100 h的降解率高达93.00%;菌株最佳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5 ℃、pH 5、最适接种量5%、烟嘧磺隆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盆栽试验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浓度为0.075 mg/kg时,加入降解菌DT-4后能够明显缓解高粱的株高、根长、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等生长发育指标,对高粱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田间小区试验中,不同剂型降解菌剂处理,高粱抽穗期效果最为显著,降解菌能够将低于60 g a.i./hm2烟嘧磺隆污染土壤的高粱修复至无明显药害水平,且降解菌剂应用效果为粉剂>菌液。本研究表明高效降解菌株绿木霉DT-4可有效缓解烟嘧磺隆残留对后茬作物高粱的毒害作用,为玉米高粱轮作体系下烟嘧磺隆残留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复配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理论及对流变性能的影响,对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OD)的乳化剂和分散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农乳500#与SR-08间具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使用农乳500#与SR-08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的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黏度低,流动性好,触变性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较单一表面活性剂制备的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性能有明显提高。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提高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3种莠去津复配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莠去津对后茬作物的危害及环境的污染,选用3种莠去津复配制剂(20%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50%硝磺草酮·莠去津·乙草胺悬乳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研究,为田间合理选用除草剂提供依据。结果显示,3种复配剂对玉米地田间杂草群体防效均较好,药后45 d杂草群体株防效在84.00%以上、鲜质量防效在97.00%以上,2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对狗尾草防效较差,说明各复配剂能有效防除玉米地田间杂草且对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化合物0,0-二甲基-1-(2,4-二氯苯氧基乙酰氧基)呋喃甲基膦酸酯(试验代号HIA-1)的生物活性及其对苘麻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HIA-1在0.05~10mg/L处理剂量下,对高粱、稗草、黄瓜、萝卜、苘麻和油菜的根、芽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瓜、萝卜、苘麻和油菜较为敏感,10 mg/L处理后,根长、芽长抑制率分别在86.2%和88.2%以上;0.01 mg/L处理后对根、芽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1 mg/L处理后,苘麻幼根细胞存活率超过100%,表现出激活作用;随着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1 000 mg/LHIA-1处理时,苘麻幼苗及幼根SOD活性分别约为对照的50%和30%;当浓度分别为0.1和1 mg/L时,幼苗和幼根SOD活性高于对照.10~1 000 mg/L处理时幼苗和幼根POD活性低于对照,1000mg/L时约为对照的58%和40%;低浓度时POD活性高于对照,1 mg/L时幼苗和幼根POD活性均约为对照的130%.  相似文献   

11.
42%二甲戊·莠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莠去津在土壤持效期较长,用药量高时其在土壤的残留量易伤害后茬敏感作物(如大豆、油菜、棉花、甜菜等),而乙草胺在除草过程中有“除草不增产”的现象,为此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了42%二甲戊·莠悬浮剂用于玉米芽前除草。为进一步验证该药剂的除草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2004年在安徽丰乐农化三河生测基地进行了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42%二甲戊·莠悬浮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3%二甲戊灵乳油(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售);38%莠去津悬浮剂(山…  相似文献   

12.
莠去津是玉米地除草剂品种,对玉米高度安全,除草效果优良。但该药性质稳定,持效长,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如小麦、蔬菜造成残留药害。本试验以大白菜、黄瓜、油菜、甘蓝、番茄在含不同量莠去津土壤中生长27d后的鲜重为考察指标,测得其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80、0.091、0.102、0.104和0.126mg/kg,当超过安全浓度时,将抑制其生长,受害的菜苗不仅鲜重明显低于对照,而且苗色浅黄,表现出典型的失绿症。死亡浓度均为0.4mg/kg,5种蔬菜全部干枯死亡。当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安全浓度时,促进其生长。本试验5种蔬菜的测定结果与小麦相比,可知油菜、甘蓝对莠…  相似文献   

13.
油菜和小麦种苗根系对乙草胺的耐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油菜和小麦根系对乙草胺耐药性差异的原因,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梯度浓度乙草胺对油菜和小麦种苗根系形态、根尖生理代谢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L乙草胺对油菜根长抑制率为33.63%,而对小麦根长抑制率可达55.22%;100 mg/L乙草胺对油菜侧根抑制率为63.03%,而对小麦侧根抑制率达100.00%;经0.01 mg/L乙草胺处理后的油菜根尖细胞膜透性高于小麦,当乙草胺浓度高于0.1 mg/L后,小麦根尖细胞膜透性剧烈增加且高于油菜;在较高浓度乙草胺胁迫下,小麦根尖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油菜;10 mg/L乙草胺处理下,小麦根尖的解剖结构变异较油菜明显,表现为细胞排列松散、混乱,根冠变形,分生组织细胞染色程度变浅,伸长区细胞分化提前,中柱鞘细胞木质化。研究表明,小麦的根系建成比油菜更容易受乙草胺抑制,且侧根数比根长更敏感;油菜和小麦对乙草胺耐药性差异可能与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尖细胞组织分化等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4~5叶期、杂草2~4叶期,4%烟嘧磺隆悬浮剂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用,采用茎叶喷雾处理,可有效防除马唐、狗尾草、马齿苋、反枝苋、铁苋菜.并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对玉米安全.二者混用的成本比4%烟嘧磺隆悬浮剂单用的低3.2~10.4元/667m2,同时降低了莠去津的用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以复配制剂30%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为供试药剂,以对应的3种单剂为对照,进行田间施药试验,测定供试药剂处理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在玉米苗后3~4叶期、杂草2~3叶期使用30%氯氟·烟·莠分散油悬浮剂茎叶喷雾,药后15、35 d调查,制剂用量82.5、100、165 m L/667m2处理对玉米田反枝苋、藜和狗尾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可有效防除上述杂草,且对夏玉米安全,并有一定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浓度33.3~50mg/kg,用药2次,末次施药后14d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均在89%以上,明显高于250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浓度166.7mg/kg处理的防效,是防治葡萄灰霉病较为理想药剂,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7.
50%嘧苯胺磺隆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部分阔叶草及莎草均有较理想的防效,对移栽水稻安全,增产效果较明显。50%嘧苯胺磺隆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田后茬作物小麦、油菜、萝卜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是拜耳股份公司生产的新型稻田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直播水稻田使用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稗草、耳基水苋、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供试水稻品种沪早香软1号生长安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适宜剂量为90~108 g a.i./hm~2。直播水稻田使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后,后茬可种植油菜、小麦和蚕豆等作物。  相似文献   

19.
以3种单剂为对照,调查三元复配制剂35%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不同用量处理对山西临汾玉米田主要杂草反枝苋、藜和狗尾草的防效。该复配剂140~320 g/667m2处理对3种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在98%以上,总体高于各对照单剂处理。  相似文献   

20.
新型水稻田除草剂SIOC0171的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型除草剂SIOC0171的作用特性,本文采用常规生测方法对该药剂的吸收传导性、环境温度对除草活性的影响、施药适期和后茬作物安全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C0171可以通过胚芽、胚根、根、茎、叶各部位吸收进入植物体内,除叶片和芽吸收后向下传导性弱外,其他部位吸收后均能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在15~35℃环境温度条件下,温度变化对药效影响较小;施药适期为水稻5叶期以上,杂草1~4叶期;同时发现,当土壤中药剂残留量小于0.002mg/kg时对后茬作物油菜安全,小于0.01mg/kg时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