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设计的自然资源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设计中通过进行以经济价值为表征的自然资源持续性评价,有利于变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能力。对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集中分析,并以资源折旧法对拜泉县试验小区数据进行了运算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资源型的产业,合理保护与发展农业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农业资源的管理主要利用行政性的手段,不注重使用法律,忽视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动态,使管理体制陷入僵化。基于此,分析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提出一些具体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第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湖北农业发展基本是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这种增长方式实质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线流动的线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多维农业信息分类体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该文在分析农业系统构成和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农业信息因素众多、构成复杂等特点,提出了多维分类方法,重点分析了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农业行业/产品、市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涵和特性,建立了以农业行业/产品为主线,包括农业生产维、农业市场维、农业自然资源维、农业社会经济维、农业科技维、农业时空维和农业信息属性维在内的多维分类空间,并构筑了相应的分类立方体数据模型,实现了对农业信息的多角度综合反映。该方法已经应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与开发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Ⅰ)——类型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位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公主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县域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8.
建立森林环境资源产业,促进林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森林物质产品(主要为立木资源)价值核算之后,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国际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研究的趋势,提出了建立森林非物质产品(森林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的构想,其中简要论述了森林环境资源核算的概念、内容、基本理论及实现其价值的方式、途径和相关政策。同时,还对某些地区进行了案例研究,说明进行森林环境资源核算的意义及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力图使之实现森林环境资源产业化,逐步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为解决森林资源危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县退耕还林6年来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吴旗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4.8亿元,其中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为6.4亿元,保护土地资源退化价值为6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5.3亿元,改善小气候价值0.3亿元,保护农田价值为0.02亿元.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为6.7亿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保护野生农业植物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青立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4):i0002-i0003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是多种农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但由于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缺乏系统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一些有重要经济、科研和生态价值的农业野生植物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同时大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纷纷流向境外,对国家经济和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计算分析了1978~1998年安徽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无论是与全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不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综合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②安徽省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较高比例,是安徽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1991年以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逐渐上升,但对综合承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③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等是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东新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及灌溉现状,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和种植业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新村当前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认为东新村光,热,土地资源丰富,但属严重缺水灌溉,在渭北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具有建立以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综合试验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最后就今后4-5年内的规划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剖析房县门古镇农业自然资源和其利用现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研究了该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探讨了如何发挥农业自然资源的潜力优势,正确制定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的方针、重点和目标,如何优化土地利用与农业经济结构及如何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因此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叠加分析和多因素综合加权法为技术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四个方面选择11个评价指标,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利用进行可持续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其中高度可持续和中度可持续利用的面积比例达到69.05%,不可持续的只有5.23%,说明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能力较强、农业生态环境较优、农业经济水平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因此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阐述了能值分析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具体分析步骤 ,能值计算方法在农业生态系统的应用、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内容及其对资源环境价值评价和量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农业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有模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农业产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农业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最终提出我国现阶段开发利用农业经济信息资源应提倡的模式和理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境价值的多角度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价值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对其进行合理评价是必要的。文章在分析现有的环境质量效益换算评估法、环境资源定价评估法、总经济价值评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本质上揭示环境生产具有真正价值的能值评估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