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太行山前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怍物秸秆资源浪费严重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农业试验示范研究,提出了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聂家庄农业生态系统为典型研究对象,从分析系统能物流数量特征入手,对资源转化效率和资源持续支持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剖析系统结构功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山地平原过渡带代表区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西岭底试区农业资源条件和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开发原理是发展以节水为主的集约型生态种植业,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经济型林果业,以节粮为主的小规模型畜牧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非土地资源开发,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山地平原过渡带代表区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西岭底试区农业资源条件和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开发原理是发展以节水为主的集约型生态种植业、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经济型林果业、以节粮为主的小规模型畜牧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非土地资源开发,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指出要解决该区农业开发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根据当地特点,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并提出了在该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原则以及生态农业的主要优化模式与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农业气候资源持续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气候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草入田、封坨育草、开甸种稻、营造农田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推广间套复高效种植形式、开发利用冬半年气候资源等实现农业气候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趋势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资源短缺是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了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地表干枯,连年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很多地下水下降漏斗区。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水资源特点,以栾城县为例,研究了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规律、补给因素、排泄方式,同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平衡分析,据此提出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农业用水方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种养循环农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和秸秆资源化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种养模式存在问题,仍需优化种养业格局实现种养平衡,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以指导北方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变动过程的分析发现,该区地下水位多年平均年下降速率为0.7m;20世纪80年代该区地下水位季节变动量和季节恢复量变化平稳,90年代以来变动量和恢复量显著增大;年降水量与年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呈高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7798,年降水量每增加100mm则地下水位可回升0.66m。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系统,加强山区的林业生态综合治理,才能缓解该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近50年来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总结,指出农田防护林及农林间作等复合农林业模式具有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等小气候效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初步界定了农业有益天敌资源的范畴,指出了农业有益天敌资源在消灭农作物的病虫鼠害,保护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认为农业有益天敌资源应当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同时章介绍当前农业有益天敌资源遭到破坏的程度,分析了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天敌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因此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因此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人口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初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及中长期供需状况,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将是农业长期发展方向,具体探讨了农业“三化”内涵特征,立足中国国情,提出资源节约,一优两高,持续发展。农业开发,市场农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五个并行不悖的子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太行山前平原5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相应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评价了系统的某些生态特征,并分析了各模式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6.
保护野生农业植物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青立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4):i0002-i0003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是多种农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但由于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缺乏系统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一些有重要经济、科研和生态价值的农业野生植物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同时大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纷纷流向境外,对国家经济和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专家介绍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4):F0002-F0002
王道龙研究员,1956年10月生于河南省泌阳县,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调入农业部农业资源区划管理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工作,先后任综合处、区域规划处处长。1998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区划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副理事长和耕作制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农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理事,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效灌溉及盐碱控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位于中国干旱地区的河套平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长期过量灌溉引起了该地区土地的盐碱化。水资源短缺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地区引黄河水量将进一步削减,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农业节水和传统的用水洗盐方式是一对需要解决的矛盾。现代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微灌等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很难在这里得到应用,地面灌溉方式在近期内仍将是主要的灌溉方式。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地下水位的有效控制将是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物种资源以及农业科技资源等方面的导向、强弱等特点来分析湖南、广西两省区农业发展条件的主要互补共生关系;进而从目前农产品生产的数量规模、结构与质量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与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及农产品品牌与营销网络体系的互补共生性等方面分析两省区农业发展现状中的互补共生关系;最后论证提出了湘桂峡谷省区今后在农业发展诸多方面的合作定位问题,主要包括共同开发、共享农业物种资源的合作方向,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与联合开发、研究的合作方向,品牌共享、共同拓宽农产品市场和共建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合作方向,以及共同开发和利用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的合作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调研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和湖北省洪湖市生态农业建设点县(市)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水网平原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4种水网平原生态农业建设典型模式,探讨了其生态经济学意义,为该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求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