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作物苗情长势是指导农业生产、预测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参考,利用气象卫星绿度值资料分析统计淮北地区的冬小麦三类苗情比例,首先根据1986~1994年地面苗情观测资料分析了小麦苗情的分布特征,提出4条假设,通过对绿度 值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三类苗情的绿度值划分指标,从而可利用气象卫星绿度值资料统计小麦苗情比例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2.
NOAA/AVHRR冬小麦苗情长势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结合河南省7000余万亩冬小麦生产实际,经过近5年的探索,深入研究了冬小麦光谱反射特性及NOAA气象卫星AVHRR遥感绿度解译规律,“绿度值”的构成及其与小麦农学参数间的关系;冬小麦苗情长势农学指标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统计关系;冬小麦苗情长势宏观遥感动态监测绿度指标模型。实际证明,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大面积冬小麦苗情长势进行跟踪监测,具有宏观、客观、科学、经济的特点。它对领导指挥小麦生产,进行高效管理,趋利避害,夺取好收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进一步开发了气象卫星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遥感估测冬小麦种植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测小麦种植面积是测产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测算农作物种植面积是未来面积估算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大样方试验,第一次建立了气象卫星遥感绿度值与绿度信息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麦土比、叶面积系数)的直接经验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4.
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小麦苗情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至1992年,收集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图片(字符型数字图像)监测小麦苗情(下称卫感图片)和农业部门调查小麦苗情类型(下称农调苗情)同步进行。并介绍剔除卫感图片的误差因素的方法,找出两者关系指标,使卫感图片在今后小麦监测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NOAA/AVHRR资料在低纬高原小春作物估产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气象卫星NOAMAVHRR1、2通道遥感光谱资料在GPS和GIS的支持下,进行遥感绿度数字图像的目视解译和统计解译,计算绿度值概率密度。结合地面农情监测资料和同期气候资料,预测低纬高原(曲靖市为例)小春作物增减产趋势,建立遥感估产模型,结果表明1~3月是小春作物信息提取、长势动态监测的最佳时期,3月是小春作物产量预报的最佳时欺。针对卫星遥感资料短的特点,采用时间和空间结合扩大样本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小麦各生育期的日数、某生育期卫星遥感绿度值与正积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其间的定量关系,为卫星遥感绿度资料在小麦生产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草地资源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气象卫生遥感绿度值资料,结合农牧业气象旬报,设计了青海省草地资源评价模型,并对1994年河南县的牧草长势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全 《农业工程学报》1998,14(4):103-107
农情预报历来是农业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尚无一套完整的利用卫星数据对大宗农作物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的业务化运行系统。该文研究的一元回归分析系统是在FoxPro2.5b平台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现有3级共13个模块和8个核心数据库。系统投入运行后,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可用于冬小麦面积估算和产量预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DBMS开发实用型软件,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处理或运算大量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遥感数据再处理以及合理划分试验同步区是提高作物面积(产量)与绿度值回归模型信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ASD FieldSpec光谱仪测定2个小麦品种3个氮肥处理、3个水分处理下的叶片反射光谱,用SPAD-502仪测定叶片的SPAD(绿度指数)值,并称取叶重。用ViewSpec Pro与Matlab软件处理光谱数据,分析光谱参数与叶片含水量及SPAD值的相关关系,从而明确叶片水分及绿度特征的最佳波段或光谱指数。结果表明,水分指数(WI)、水分胁迫指数(MSI)及中红外植被指数(MSVI1)与叶片含水量的相关关系密切且表现稳定,均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Fd664(664nm附近处一阶导数光谱值)、SDr/SDb(红边区域一阶微分总和与蓝边区域一阶微分总和的比值)与小麦叶片SPAD值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因而利用光谱法诊断和监测小麦叶片水分及绿度特征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为遥感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作物干物质增长速度曲线,利用迭代法求出最佳气候条件下的最大干物质累积量,进而求出最佳气候条件下的干物质累积速度。根据干物质累积速度与绿度值的关系求出最佳气候条件下的最大绿度值作为标准绿度值。以每年的绿度值的1.6次方与标准绿度值的1.6次方的比并除以温度订正系数求出水分系数,以此来评价玉米生长期水分供应状况。  相似文献   

11.
小麦苗情远程监测系统是在分析了小麦苗情数据的多源性及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ArcSDE技术和Oracle技术的小麦苗情监测诊断的多源数据库的构建和技术思路,并对数据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98/1999年度全国冬小麦生长状况和产是形成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农业气象要素、气象卫星植被指数,地面观测站网的农情资料,对1998/1999年度冬麦区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98/1999年度冬麦区虽受秋冬季干暖天气气候的严重影响,小麦长势极不均衡,但入春以后小麦着急期的光温水条件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尤以4月份以后的气象条件最为优越,在产量结构中以粒重见长,最终获得了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小麦群体上的风速、温度梯度观测资料,群体冠层的水平脉动风速实测资料,以及小麦群体特征资料,分析了小麦群体的空气动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平脉动风速的湍流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4.
紫外辐射增加后麦田的小气候特征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麦灌浆期作物群体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过量紫外线照射后农作物群体小气候(总辐射、紫外辐射、温度等)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紫外辐射(UV-B)增强使小麦群体中下部的总辐射高于对照区(CK),不同处理组下部的总辐射日振幅不同:CK(无UV-B区)>TI(UV-B增强3.8%)>T2(UV-B增强11.4%);小麦群体的紫外辐射强度在各个层次上均大于对照区;小麦群体的中下部温度明显高于对照区的温度,中上部反之,CK处理气温梯度远大于T2处理气温梯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冬麦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农业气象要素、气象卫星植被指数,地面观测站网的农情资料,对1998/1999年度冬麦区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98/1999年度冬麦区虽受秋冬季干暖天气气候的严重影响,小麦长势极不均衡,但入春以后小麦关键期的光温水条件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尤以4月份以后的气象条件最为优越,在产量结构中以粒重见长,最终获得了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16.
凯氏定氮法(Kjeldahl)与杜马斯燃烧法(Dumas)是测定农业生物质总氮含量的主要检测手段,但二者的测定结果数值存在差异。该研究获取农作物秸秆样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共计1 179个,分别采用Kjeldahl和Dumas方法测定总氮(TKN和TCN,total Kjeldahl nitrogen and total combustion nitroyen)含量,通过多种统计与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农作物秸秆总氮含量及其分布的异同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秸秆氮含量分布均呈非正态分布,建议采用中位数统计;5种秸秆总体的TKN质量分数为(7.12±1.87) g/kg,TCN质量分数为(8.00±2.13) g/kg,TKN含量显著小于TCN含量;小麦和棉花秸秆的TKN含量和TCN含量与其他秸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不同生物质TKN含量与TCN含量关系不同,建议采用最小中位数二乘法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农作物秸秆科学利用提供数据及方法互通性支撑。  相似文献   

17.
小麦气孔阻力对气象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小麦拔节期到开花期的气孔阻力(或其倒数气孔导度)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小麦气孔阻力(气孔导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光照强度和水汽饱和差,并对它们进行了计算,效果较理想。这使得利用常规预测到的气象资料计算作物气孔阻力成为可能,同时,还根据计算和预测的结果,分析了小麦气孔阻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成熟农作物各种统计数据,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给出了成熟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例)田间生长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结构,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以描述农作物(包括茎秆、穗头和籽粒)在田间的分布状态。该数学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在计算机上仿真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时机具与作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给小麦田间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利用高光谱指数实现了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值的估测。在21种高光谱指数中筛选出了与LAI值相关性最强的指数OSAVI,建立了小麦LAI值反演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模型。分析表明,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C-R2)与预测集决定系数(P-R2)分别达0.851与0.848,可实现小麦LAI值的精确反演,且对LAI值较高与较低的样本均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有效避免冠层郁闭度等因素对估测结果的影响。利用LS-SVR模型与OMIS影像实现了小麦LAI遥感专题图的制作,其填图结果与地面实测值拟合模型R2达0.774,RMSE仅为0.476,2组数据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可利用高光谱指数实现小麦冠层LAI值信息的准确获取,且OSAVI系反演建模的优选指数,LS-SVR为建模的优选算法。该研究可为小麦等农作物的长势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小麦灌浆期作物群体小气候和农田地温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过量紫外线照射后农作物群体小气候(如湿度、风速、土温等)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UV-B处理下的小麦群体湿度牛前比对照区小,牛后湿度比对照区大,CK、T1、T2组群体内外空气湿度最大差值分别为38.3%、30.6%、23.5%。UV-B的增加导致小麦群体的中下部风速较大,成熟期小麦,在大风天气里,UV-B处理组的小麦比对照处理的更易倒伏,小麦群体的风速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为:顶部>2/3处>基部>1/3处;UV-B的增加对麦田的土壤温度也有影响,强UV-B处理下的地温比对照处理的地温高,10cm地温的上升幅度在不同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K和T2的10cm地温变化范围分别是12℃-14℃、12.8℃-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