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电分选后种子活力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棉种介电分选的试验设备和分选原理,通过对介电分选的种子及其对照组做室内发芽试验,得到了各自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天数等活力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介电分选出的棉种有比较好的活力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脱绒棉种介电分选机的双绕线圈滚筒电场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介电选种机分选滚筒上双绕线圈缠绕的特点建立了分选电场的分析模型,通过ANSYS软件对介电选种机分选电场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出了分选电场的分布以及最大场强出现的位置,为进一步对滚筒电极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现有介电式分选机的结构特点,介绍了一种新型介电式棉种分选机.新机型减少了种子在分选滚筒上的跳动,使具有相同介电常数的种子受到基本相同的极化力,缩短了种子从过渡到稳定极化的时间.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棉种分选机能提高棉种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种子介电分选的主要参数与工作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蕃茄,花菜、小葱、圆茭、水稻、小麦等种子在自制的介电分选试验台上作了分选试验,得到介电式分选是按种子粒重与种子活力进行分选的结论;并得出了工作电压与滚筒转速的较佳组合;进行了工作机理分析,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讨脱绒棉种颜色特征与种子活力之间的相关性,搭建脱绒棉种图像采集平台,并进行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在RGB、HSV和I1I2I3颜色模型下提取颜色特征参数,同时进行脱绒棉种电导率的测定,采用SPSS19对各颜色特征参数与脱绒棉种电导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脱绒棉种部分外观颜色特征参数与其电导率值之间相关性显著。基于BP神经网络的脱绒棉种内部品质检测模型,取脱绒棉种鼎丰10和新陆早45各300粒对模型进行训练,当鼎丰10和新陆早45隐含层的结点数分别选择为8和7时,网络均方误差和函数收敛效果较好,然后将脱绒棉种鼎丰10和新陆早45各取100粒对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BP神经网络的检测精度分别可达到82.7%、86.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确定了介电分选参数组合.通过试验,获得了小麦种子的最佳分选电压和分选滚筒转速.  相似文献   

7.
以油菜种子的介电分选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分选电压、滚筒转速和喂入量对获选种子净度、千粒质量以及质量比例的影响规律,为介电种子分选机工况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种子介电分选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得到了以分选电压和分选滚筒转速为变量的回归方程,并确定了最优化的介电分选参数组合.试验表明,小麦种子的最佳分选电压为1780V,分选滚筒转速为22.2r/min.  相似文献   

9.
以油菜种子的介电分选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分选电压、滚筒转速和喂入量对获选种子净度、千粒质量以及质量比例的影响规律,为介电种子分选机工况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电种子分选与传统的分选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按种子内部活力进行分选的,因而能分选出高质量的种子.精选转鼓是实现种子介电精选的主要部件,也是影响精选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通过对种子的颜色法试验研究种子介电分选最优转鼓数量.结果表明:双绕线圈转鼓式种子精选机,只设有1组转鼓不能达到良好的分选效果,多级转鼓是有必要的,考虑到结构因素最佳转鼓数量为2组.该结论也被种子的发芽率试验所证实,该结果可为这类种子精选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辽单565在辽宁地区制种的最佳种植密度,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密度对种子农艺性状及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制种密度对农艺性状及种子活力影响不显著;4500株/667m^2密度下的发芽率最高,种子活力水平和冷发芽结果也较高。为辽单565制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2.
Effects of salinity on germination,growth and yield of cowp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Adequate information on salt tolerance is lacking for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a crop grown under both dryland and irrigated conditions. A two-year field plo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s of both the vegetative and dry seed yield of cowpea to a range of soil salinities. Four salinity levels were imposed each year on a Pachappa fine sandy loam (mixed, thermic, Mollic Haploxeralf). Vegetative growth, dry seed yield, and several components of seed yield were measured.Vegetative yield was decreased more by increasing soil salinity than was dry seed yield. Vegetative growth was reduced 9.0% for each unit increase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 saturation extract beyond a threshold value of 1.6 dS/m. Dry seed yield was reduced 12% for each unit increase beyond 4.9 dS/m. Fewer pods per plant accounted for nearly all of the seed yield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s.Ger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sand cultures exceeded 12.0 dS/m.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确定了介电分选参数组合。通过试验,获得了小麦种子的最佳分选电压和分选滚筒转速。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超微粉体种衣剂适用于玉米干籽包衣和浸种催芽后包衣两种方式,安全可靠且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增加幼苗素质。药种比1:200倍包衣对病害的防效为84.3%-95.2%,对地下害虫的防效为65.2%,每公倾玉米增产1222.5kg。  相似文献   

15.
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种子活力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种子活力与作物发芽生长关系密切。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式存在耗时长、花费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等缺点,难以实现自动化、大规模的检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实现高效快速无损的种子活力检验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分别论述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在种子活力无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在数据处理层面,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光谱数据线性建模方式,同时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新技术也被用于光谱数据建模。在试验设计方面,区分有活力与失活种子的二分类模式仍然是研究主流,分类阈值的选取与结果密切相关。利用定量模型对活力高低的预测效果不佳,对种子活力变化这一缓慢过程的认识有待深入。对于某些作物种子,能够对与其发芽能力关系密切的特征波段进行提取。在仪器设备方面,缺乏专门用于种子光谱采集装置的设计研究。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方面具有成本低、快速和无损的特点,有助于农业生产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L25(53)正交试验,采用GA3、6-BA和2,4-D激素,浓度梯度为0、0.25、0.5、0.75和1.0 mgL,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研究激素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有效激素浓度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A1B2C2的萌发率最高,为85.33%;A1B1C1的发芽指数(6.95)和活力指数(19.25)最高;A4B2C5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为6.04 d。综合分析,GA3 0.75 mgL+6-BA 0.25 mgL对提高萌发率、缩短发芽时间效果最好;除平均发芽时间外,其他各指标的极差值均表现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极差值排序为6-BA>GA3>2,4-D。GA3、6-BA对种子的萌发率分别有极显著影响(P<0.01)和显著影响(P<0.05),主效应为GA3>6-BA>2,4-D;GA3、6-BA对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主效应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主效应为6-BA>GA3>2,4-D。由此可知,GA3是影响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关键因素,6-BA是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提早萌发的关键因素,2,4-D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土壤含水率与近红外光谱土壤反射率和土壤电导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土壤含水率为中间变量,间接表达土壤光谱反射率和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存在指数关系,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导率存在线性关系,消除中间变量(土壤含水率),得到土壤光谱反射率和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关系。以土壤水分敏感波段1450nm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电导率的预测模型,分别建立指数预测模型和对数预测模型,并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验证。本文实验建模集样本72个,验证集样本48个,土壤电导率对数预测模型R2达0.80,土壤电导率指数预测模型R2达0.85,预测效果均可满足农田电导率估算,但对数模型在土壤电导率较低区间预测效果不理想,因此土壤电导率指数预测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对数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光谱反射率预测土壤电导率的方案可行,并为光谱信息预测土壤电导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研究区域林地内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尺度效应,利用多重分形方法,对杨凌一林地内不同采样时间和不同采样面积下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采样面积下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空间异质性都分别随平均含水率和电导率的增大而减弱。随采样面积的增大,平均含水率和电导率较高时,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趋于增强,土壤电导率的尺度效应不明显;平均含水率和电导率较低时,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空间分布都存在明显的斑块结构。不同采样时间和不同采样面积下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多重分形谱的形态有所差异,表明引起他们空间异质性的信息有所不同。多重分形分析能揭示出较多的采样林地内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分布的局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