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12月21日,由福建省尤溪县管前乡农技公司、管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厂、管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服务部联合主持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研讨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有16个省市共561人参加的民间专业学术研讨会 会上,有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研究员等12位知名人士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还有制种专家进行了经验介绍。全国杂交水稻顾问组组长陈洪新同志,在会上就我国杂交水稻发展战略和加快杂交水稻制种革新,推广杂交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等问题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陈洪新同志在回顾总结我国发展杂交水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杂交水稻在9…  相似文献   

2.
《中国稻米》2008,(1):F0003-F0003
刘文炳,农业推广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为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及福建省农业科学家。现为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基地主任.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尤溪东南超泰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科学研究院荣誉院长兼首席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1996年被列为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种子产业是宁都县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一项高效产业,曾为县乡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近年来.宁都县制种基地农户对杂交水稻制种积极性不高.制种面积难落实.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尤溪县引进杂交稻新组合“D70 2优多系 1号”进行的再生稻高产栽培 ,近日通过专家验收表明 ,其产量超过国家超级杂交水稻验收指标。这一新组合品种“米质优 ,具有再生高产潜力”。该品种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70 2A”不育系与“多系 1号”父本杂交的中、晚稻杂交稻新组合。 1996年 ,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与福建种子总站合作引进 ,进行超高产制种及超级再生稻研究后 ,经过两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 ,今年在尤溪县梅仙、坂面等 6个乡镇示范推广栽培530多公顷。超级杂交稻是农业部提出的中国高产水稻计划中的主要内容 ,其指标…  相似文献   

5.
D奇宝优527系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共同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3—2015年在尤溪县台溪乡进行烟后制种,每667m~2制种产量达219.43 kg。总结了D奇宝优527烟后制种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他的人生道路就在纵横交织的阡陌上,他的闪光事业就在广阔无比的田野里,他那一篇篇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世界之冠的学术论文,就写在那一畦畦倒映着蓝天白云、翻滚着层层金浪的稻田中。他真不愧是——闽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偏僻山乡,有一个闻名全国的乡镇农技站,引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这便是福建省尤溪县管前镇农技站。这个农技站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站里有一位被誉为“东方水稻制种魔术师”的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文炳站长。一刘文炳瑰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优点,适合福建省作中稻栽培,2003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麻阳村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6.7hm2,头季稻平均产量达12.32 t/hm2.经多年的试种、示范和推广,深受农民欢迎.明溪县种子公司从2003年起进行Ⅱ优1273的大面积制种并对其制种技术进行研究,2004年大面积制种单产稳定在3.75 t/hm2,部分农户达4.5 t/hm2.现将在明溪县单产达4.5 t/hm2的制种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福优77是福建省稻麦研究所选配的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的早熟杂交水稻组合。1998年秋季,福建省种子公司委托龙海市种子公司制种20多hm2,龙海市良种场做为制种主要基地,不仅克服了福优77制种种子裂颖严重,以及黑粉病发病率高、发芽率偏低的弱点,还有667hm2取得单产300t/hm2以上的好收成,且发芽率普遍在90%以上。现将福优77秋季制种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 秋季制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配制福优77的不育系福伊A育性稳定,可在龙海进行秋季制种。龙海秋季制种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气温和相对湿度较…  相似文献   

9.
D奇宝优527是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联合用天奇宝A与蜀恢527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是福建省主推品种之一。2005年长汀县馆前镇引进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米质较好等优良特性,现将其试验示范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期困扰杂交水稻制种花期不遇的难题,由于超浓缩高效植物性激素——杂交稻制种花期调节灵的问世而得到较好解决。花期调节灵系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刘文炳研究员研制而成,采用超浓缩高效植物性激素和超强力增产素及高效能量物质复配,互补增效,通过强化光合作用和植物性刺激、化学生物调控,把促进作物生长、花器发育与诱导作物提早抽穗开花统一起来,达到提早抽穗开花、调节花期、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及增产优质等功效,具有活性强、用量少、药效快、无残毒、效益高等优…  相似文献   

11.
贺立伟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Z1):397-400
围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在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防杂保纯,防止倒伏,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林琼  江文清 《中国稻米》2011,17(3):32-34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DB35/T 736-2007)在福建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快建立和健全福建省种业标准化,是福建种业实现新跨越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福建省实际情况,提出福建种业发展重点是水稻产业,而发展水稻产业,必须标准先行.  相似文献   

13.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与质量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立伟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5):397-400
围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在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防杂保纯,防止倒伏,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制种程序复杂、种子成本偏高是制约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混播机械化制种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和阐述了一种利用雌性不育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福建省尤溪县管前农技站主持完成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研究,于1992年通过福建省科委技术鉴定,并列入“八五”和“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该技术按照不割叶超高产制种的目标,制定了5项技术指标,以提高结实率为核心,采取定向培育的栽培手段...  相似文献   

16.
Ⅱ优沈98是福建省三明市种子站和福建省尤溪县活水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将乐作中稻和烟后稻种植表现出高产、米质较优、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亲本混播机械化制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播制种是指将杂交水稻的父母本种子混合播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收获的种子区分杂交种和父本种的制种方式,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方向之。综述了杂交水稻父母本混播制种的研究动态,提出选育大、小粒型亲本,实行父母本机械混播混收全程机械化制种,通过物理方法筛选分离杂交种子与父本种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是福建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9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2。全省每年杂交水稻需种量约1200万kg,基本以本省自制为主,省外调剂少量的新、特品种。多年来,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实行“省提、省繁、县制”的生产体制,狠抓繁、制种管理工作和种子经营、生产、销售的各个主要环节全面的质量控制,从而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的稳定、产量的提高、特别是质量的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1提高杂交水稻制种质量的方法1.1建好生产基地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几年来,福建省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0.4~O·53万hm’左右。以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20.
吴建华 《中国稻米》2009,(4):F0003-F0003
读罢作家周大文35万字的传记作品。掩卷深思,心底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描写刘文炳立足尤溪,从农50年,两次辞官,敢于开拓,勇攀高峰,取得杂交水稻三项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感人作品:也是一部叙述刘文炳如何从一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著名杂交水稻制种育种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