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黄地老虎在淮北近年发生严重。由于黄地老虎发生期比小地老虎约迟半个月,盛发时棉株已定苗,因此为害损失更重。防治适期宜在卵盛孵期。为了确定防治适期,进行田间查卵是重要的。但黄地老虎卵粒分散,  相似文献   

2.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夜盗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危害棉花的地老虎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大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等五种 ,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小地老虎。1危害特点。小地老虎分布于全国各产棉区 ,均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春播棉田幼苗 ,在可灌溉的高产棉田危害更重 ,常造成缺苗断垄 ,甚至造成毁苗重播。小地老虎的幼虫 ,在杂草少的棉田集中危害棉苗 ,当棉子发芽尚未出土时 ,1、2龄幼虫食害幼芽、吃空棉子仅留空壳造成缺苗 ;棉苗出土后 ,2、3龄幼虫把子叶咬食成无数小孔或缺刻 ,也有危害生长点的 ,造成叉头的“公棉花”;3龄以后 ,白天潜入…  相似文献   

3.
依据2020年5月初在新疆阿拉尔垦区机采棉田观察到的地老虎危害棉花幼苗现象,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开展了隔日定点跟踪观测和走访调查,并结合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当年地老虎危害偏重发生的原因。结果显示:2020年阿拉尔垦区苗期棉田地老虎偏重发生主要与2019年的暖冬,2020年3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气温偏高、沙尘天偏多、光照不足,以及田间防治不及时等有关。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棉田地老虎发生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今后当地农业部门指导棉田地老虎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麦棉套种面积增加,大秋作物面积减少,小地老虎由危害秋作物春苗转向棉苗,棉田发生普遍严重。1976~1987年,采用糖液诱蛾预测预报的方法,获得了连续11年的气候资料,掌握了小地老虎的发生规律,为大面积防治提出了可靠的依据。棉花苗期,在当地小地老虎共有两个蛾量高峰期,第一蛾峰平均出现在8月4日,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消长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小造桥虫有较强的抗性,比常规棉田幼虫数量减少,为害减轻.但对小地老虎抗性较弱.对棉蚜、棉蓟马、棉红蜘蛛没有抗性,其发生期、发生量及为害和常规棉田相似.除棉铃虫外,上述害虫的防治策略、防治指标、防治方法均可参照常规棉田执行.  相似文献   

6.
棉花病虫害规范化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洪花 《江西棉花》2006,28(5):38-39
棉花的主要病害有苗期根病,棉花枯、黄萎病等。主要害虫有棉蚜(苗蚜和伏蚜)、棉铃虫(第二、三、四代)、棉红蜘蛛,间作地块还有玉米螟,特殊环境还有棉蓟马、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等。根据各种病虫害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生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主要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兼治其他。现将其规范化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总结了2007年赣北棉田病虫发生特点是两钻蛀性害虫及小地老虎、蜗牛的发生平稳.两衷蛾和棉糖虱、棉蓟马在上升,棉盲蝽和红蜘蛛为害突出,苗期病害减轻、枯萎病及铃期病害加重.虹(黄)叶枯病点多面广.分析了引起病虫害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西棉花》1996,(4):37-37
棉田后期勿除草研究和实践证明,棉田杂草也是棉田生态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铲除杂草有利于减轻前期地老虎、红蜘蛛等害虫的发生及危害,但不利于棉铃虫和一些后期棉虫的防治。这是因为,杂草是棉田天敌的重要栖息场所(在棉田杂草上,几乎查不到有棉铃虫产卵和取食),...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10.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Rottmberg)为滨海盐垦区棉花、向日葵、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常因造成缺苗断垄,进行补种,使早苗变成晚苗,影响棉产量很大。对地老虎过去虽然摸到了一些防治经验,但今后盐垦棉区为了改良土壤,培养地力,增加肥源,扩大绿肥的栽培面积,这给小地老虎的发生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棉苗存在着严重威胁。因此,本站为了适应生产上的需要,于1958—1959两年,进行了小地老虎第一代成虫发生规律及绿肥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在5月初棉苗出土后至长出两片真叶这一时期,棉田经常发现棉苗子叶和真叶被取食,茎秆被咬断,对棉苗为害较严重,造成棉田缺苗断垄,在被害株地面下轻挖,会发现土壤中许多黑色成虫,成假死状,经调查此害虫为黑绒金龟甲,下面介绍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验交流     
一、破除土壳棉田于播种后遇雨,使地表土壤结成硬壳。若不及时破除,则可使表土迅速干涸;形成土壤内通气不良,湿度大、地温低;不利于棉种及棉苗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病菌的发生,侵害棉种及幼嫰棉苗的根茎;以致发生烂种或病苗和死苗,造成棉田严重的缺苗,重者以致棉田废弃;即因受病而未死者,生长发育均缓慢,棉苗瘦弱,形成三类苗,致使减产。因此,迅速破除雨后所结成  相似文献   

13.
棉蓟马在新疆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蓟马在新疆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孔祥伟,黄丽叶,李家胜,万慧,赵富强新疆奎屯农科所833200棉蓟马是棉苗早期害虫,主要为害棉苗生长点及幼嫩组织,为害重棉田受害率可达60%~80%,子叶期生长点受害易成为无头棉,真叶期生长点受害易形成多头棉,...  相似文献   

14.
 在山西小地老虎主要以1代幼虫为害棉花。通过对当地2011、2012年棉田第1代成虫及幼虫危害的发生监测,分析小地老虎的发生规律,预测明年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老虎是苏北沿海垦区棉花、玉米的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并对当时出苗的山芋、向日葵、蒜类、豆类、蔬菜等作物均能加害。当地是以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为主,在1958年6月底个别地区发现黄地老虎幼虫为害将现蕾的棉苗,为历年所未有。我场棉花每年均遭受地老虎为害缺苗,加之苗期病害严重,消极地推迟了间定苗,影响了棉花苗期的正常发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损失。几年来观察,已明确小地老虎在当地每年发生4代,以笫一代幼虫为害最烈。它的发生似有  相似文献   

16.
芮城县是棉花种植大县 ,每年棉蚜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随着近年来 ,抗虫棉迅速推广种植 ,棉蚜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 ,成为夺取棉花稳产高产的一个主要障碍 ,所以搞清楚棉蚜发生规律 ,准确预测发生期和发生量 ,正确决策防治办法 ,已成为棉花生产的一个关键性技术。1棉蚜大发生特点1 .1发生早 ,为害时间长。棉蚜是随着棉苗出土陆续迁入棉田的 ,往往是有苗即有蚜 ,一般 5月 5日棉蚜在棉田普遍发生 ,因近年来覆盖棉田面积增大 ,故棉苗出土较历年早 1 0天 ,棉蚜为害也随之提早。近年来棉蚜危害高峰期为 6月 2 0日、2 5日 ,比历年平均值推迟 1 6天和…  相似文献   

17.
杨磊 《江西棉花》1997,(2):32-3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植棉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进,但是,在棉花育苗时能保证苗体质量,而在移栽后,棉苗却不能迅速生长,出现红茎到顶,叶片黄枯状态,亦即出现了僵苗现象。缓苗期延长,有的是部分棉苗出现,而有的是在整个棉田中出现,这样不但没达到早熟、增产的目的,反而还会出现减产、减收的现象。1.僵苗的成因分析移栽后出现僵苗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l病虫危害移栽前,棉苗在苗床就受到了苗病(立枯病等)和棉蓟马、蚜虫、官鳝象等害虫的危害,而没有及时防治,或移栽后,棉苗受到病虫的为害,造成了棉苗出现生理障碍…  相似文献   

18.
地老虎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移栽棉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地老虎为害,棉苗断茎率达2.03~3.74%。过去对直播棉地老虎采用毒土、毒饵等措施,都能收到较好防效。现在育苗棉于“立夏”前后移栽,此时棉苗2.6~3.1片真叶,地老虎处于高龄期  相似文献   

19.
滨州市地处黄淮平原,棉花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万公顷以上,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棉花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有了新变化。1发生种类的变化目前,棉田病虫害已由90年代初的几种主要病虫发生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多种病虫害相提并发的存在形式。原来的主要虫害有棉铃虫、棉蚜,病害主要是棉苗病。而现在棉田发生的主要病虫害除有以上种类外,美洲斑潜蝇、烟粉虱、棉盲蝽、棉蓟马等已上升为现在的主要虫害;棉花红叶茎枯病、轮纹病等也已成为现在的主要病害。2发生特点原来棉田病虫害主要以棉铃虫发生为主,虫害重于病害。因此在防治上主要…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商品化以来,面积迅速增加,至2005年达到33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但由于抗虫棉棉田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等非靶标害虫种群上升,为害日益加重,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十分必要.2006年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上棉苗蚜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旨在为制订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