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谷秆两用稻草粉替代麦麸栽培珍稀食用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菌牧”矛盾,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业和畜牧业.我们利用谷秆两用稻草粉替代麦麸作培养料,栽培珍稀食用菌秀珍菇、金福菇、茶薪菇、真姬菇等。结果表明:用谷秆两用水稻“201”优质稻草粉50%代替栽培料中的麦麸栽培秀珍菇、金福菇、茶薪菇,生物效率分别提高了5.84%(差异不显著)、7.98%(差异不显著)和25.16%(差异极显著);100%代替麦麸栽培真姬菇(占培养料总量的20%)生物效率减少3.68%(差异不显著)。同时降低栽培袋的污染率,降低培养料成本,节省了大量麦麸用作饲料粮,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秀珍菇为试材,采用不同比例的苹果果渣替代木屑,以熟料袋栽方式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对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若将各配方污染菌包成本包含在内,以总产量为评价指标,则配方G3(苹果果渣60%、木屑20%、麦麸18%、石膏1%、石灰2.5%、料水比1∶1.9)的净利润和投入产出比(1∶2.37)最高,栽培成本比对照(G0)降低17.93%,经济效益提高7.40%;若不考虑污染菌包的成本,以单袋产量为评价指标,则配方G3的生物学效率最高(76.27%)、栽培成本比全木屑降低39%以上,经济效益比对照提高3.37%;综合评价,配方G3为苹果渣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其替代木屑的最大用量为60%。  相似文献   

3.
张越 《食用菌》2001,23(4):28-28
栽培香菇,发好菌后的菌袋出菇期保水是个很重要的管理环节,笔者经几年的栽培实践,研究出菌袋发好菌后,进行柱体中心夹土栽培法,克服了出菇期菌袋脱水严重和空气湿度大等弊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配 方①玉米芯56.2%,木屑26%,麦麸15%,石膏粉 2%,磷酸二氢钾 0.1%,硫酸镁 0.5%,尿素0.3%;②木屑76 .6%,麦麸20%,石膏2%,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0.2%,糖1%。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用水预湿(玉米芯湿度要比木屑大些),闷一夜,见上面无干粒.掰开里面无白心时即可把各种原…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子试验方法,设计7种培养料配方和4种栽培方法对肺形侧耳P95418菌株进行优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熟料栽培方法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高于100%。适宜配方依次为:稻草培养料(稻草84%,麦麸15%,石膏粉1%),橡胶树木屑培养料(橡胶树木屑84%,麦麸15%,石膏粉1%),橡胶树木屑+甘蔗渣培养料(橡胶树木屑40%,甘蔗渣44%,麦麸15%,石膏粉1%),甘蔗渣培养料(甘蔗渣84%,麦麸15%,石膏粉1%)。肺形侧耳在雷州半岛一年四季都可出菇,尤以初夏和秋季出菇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秀珍菇又名环柄侧耳.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柄白色、盖淡褐色,是近年国际市场上的食用菌新品种。秀珍菇口感脆嫩清爽。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颇受美食界、餐饮业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前景。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袋栽试验-现将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秀珍菇适宜出菇温度15~30℃,以18~24℃出菇较正常.品质亦较好,我们安排在6~7月繁殖母种、原种.8月下旬生产栽培种.9月下旬至翌年5月栽培出菇。2 原料与配方 秀珍菇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壳、杂木屑…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常规栽培料棉籽壳和麦麸栽培平菇为对照,采用杂木屑以及在杂木屑中添加不同辅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杂木屑和棉籽壳各40%、麦麸15%、玉米皮5%的培养料栽培平菇能促进菌丝生长,提早出菇,极显著地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方栽培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1)
以棉子壳、杂木屑、稻草粉、甘蔗渣为主要原料组成7组配方,以常用配方①为对照开展栽培秀珍菇试验。对秀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棉子壳和稻草粉组成的配方④,菌丝生长最快达6.53 mm/d,50 kg培养料的平均产量最高为35.23 kg。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将金针菇菌渣按10%、20%、30%、40%和50%的比例代替部分粗木屑用于秀珍菇的栽培,观察秀珍菇菌丝生长,测定产量,探讨金针菇菌渣对秀珍菇栽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用20%~30%的金针菇菌渣代替部分粗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节本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菌渣部分替代木屑,试验其对秀珍菇生长发育、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时,随着杏鲍菇菌渣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推迟,菌盖颜色逐渐变浅,菌盖和菌柄的硬度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但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杏鲍菇菌渣添加比例为60%时秀珍菇产量最高,生产收益最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未添加杏鲍菇菌渣的配方显著增加。杏鲍菇菌渣60%、木屑20%、麦麸18%、碳酸钙1%、白砂糖1%为工厂化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质配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工厂化袋栽栽培的优质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棉籽壳16%+木屑5%+玉米芯46%+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和配方5(木屑35%+玉米芯32%+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可在杏鲍菇工厂化袋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广泛应用的草莓高架袋栽模式为对照,以草莓品种丰香为材料,设计了一种草莓高架栽培槽,研究了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生理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架栽培槽模式下的草莓平均单果质量、果实总产量及品质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其果实成熟期比对照提早了8 d,前期产量(1~3月产量之和)提高了3....  相似文献   

13.
朱春林 《北方园艺》2011,(21):123-124
以“早霞”厚皮甜瓜为试材,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大田露地种植中,在甜瓜蔓枯病高发地,采用间作、表土处理、施肥、整枝等措施进行重茬种植,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甜瓜蔓枯病的影响,调查蔓枯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结果表明:间作与表土处理能使蔓枯病发病率减少10%以上,病情指数降低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澄城县布利塔茄子温室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利塔茄子是从山东寿光引进的茄子新品种,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该品种在澄城县表现出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采收期长、丰产性好、果实商品性状优等特点。本文从茬口安排、嫁接幼苗、起垄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布利塔茄子温室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为工厂化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滑菇(Pholiota nameko)菌株126的适宜生长温度、湿度和最佳栽培料配比进行研究,获得了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即温度(16±0.5)℃、湿度(90±2)%,最佳栽培料配比为棉籽壳30%、玉米芯60%、麸皮9%、石膏1%。  相似文献   

16.
姬松茸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本文介绍其食用、药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外栽培、管理、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在京郊都市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产业主要利用农林业生产中的秸秆、枝杈等副产品,生产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减少了秸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食用菌采收后的菌渣还可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肥,有利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京郊广泛推广,在工厂化栽培、农民散户栽培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开展了反季节栽培、林下仿生栽培等各种新模式。着重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作用,目前京郊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并以通州区、昌平区为例,介绍京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反季节栽培与林下仿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22份华北型和华南型黄瓜材料在四川早春大棚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型自交系在幼苗期较适应早春大棚环境,而定植后适应性较差;华北型杂交种在幼苗期不能很好适应大棚内环境,定植后虽然在植物学性状上优势明显,但产量性状方面表现较差;华南型黄瓜中川绿1号优势明显,能很好的适应早春大棚内亚适温弱光环境,其他华南型材料适应性较差.川绿1号可作为四川早春黄瓜大棚生产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宁杞7号"枸杞为试材,对篱架栽培模式下枸杞叶片、果实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枸杞篱架栽培后叶片、果实形态特征及产量变化,以期为枸杞篱架栽培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栽培模式,篱架栽培模式下枸杞平均叶长、叶宽、叶柄长分别比传统栽培模式增大3.98、2.08、1.75 mm;叶厚及叶鲜质量分别增加1.29倍和1.13倍;平均鲜果纵径、果形指数、单果鲜质量、单株干果产量分别增大3.33 mm、0.29、0.19 g、562 g;鲜果纵径、果形指数分别增加1.88倍和1.64倍;单株干果产量增加1.62倍。表明篱架栽培模式明显使枸杞叶片变大增厚,果实颗粒饱满,单株产量增加,有利于枸杞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稻冬闲田对白菜薹进行免耕和翻耕栽培比较试验,设计了免耕留蔸15 cm、免耕留蔸35 cm和机械翻耕(CK)3个处理,比较了白菜薹的生产成本、移栽成活率、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下白菜薹总产量无显著差异;免耕栽培的生产成本高于机械翻耕栽培;综合来看,在面积较小或地形限制等不方便采用机械翻耕的条件下,可利用水稻冬闲田进行白菜薹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