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省蚕学会养蚕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9月16—18日在江油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有关专家和领导共计三十七人,针对当前我省蚕业的现状,围绕“适当调整栽桑养蚕布局,建立我省栽桑养蚕技术规范,提高蚕茧单产质量”这个中心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省蚕学会理事长李道盛同志应邀到会,并作了重要发言。主要内容一是:要  相似文献   

2.
<正>宁南县是四川的新兴蚕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栽桑养蚕,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宁南蚕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宁南县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一,蚕茧单产、质量名列全国前茅,栽桑养蚕成为当地农民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人均耕地只有1.1亩,人口只有18万的农业小县来说,蚕  相似文献   

3.
<正> 王道娃是洋县七氏公社七氏大队蚕桑技术员。今年春天他养了十张原种蚕,收茧528斤,收入1574元,周围群众都说:“王道娃今年借养蚕发了财”。七氏大队是1981年冬才发展蚕桑生产的新蚕区,1982年秋大队试养秋蚕24张,其中王道娃养的一张,收茧86斤,收入156元,尝到了栽桑养蚕的甜头,激发了靠养蚕致富的积极性;当年冬天就栽桑1350株,今年春天王道娃承包了生产队的十亩密植丰产桑园,并与汉中地区蚕种场签订了喂养10张原蚕的合同。在地区蚕种场和县蚕技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从收蚁到上簇采茧整个养蚕过程中,他们全家六口人经过三十多天的辛勤  相似文献   

4.
张威 《广西蚕业》2004,41(Z1):74
《广西蚕业》编辑同志:您们好!我是江苏省滨海县玉龙路272号养蚕专业户张威,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与感激之情向您们报喜,衷心感谢《广西蚕业》杂志引导我们走上了栽桑养蚕的致富之路。3年前,我们从贵刊中了解到,栽桑养蚕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致富路,感到发展蚕桑生产市场前景较好,于是先后投资了3000多元资金,拓植和承包了十多亩桑园。在桑园生产和养蚕管理过程中,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我们就从订阅的《广西蚕业》杂志中寻找答案,使蚕桑生产年年得到发展,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十几亩蚕桑都获得了26000多元的纯收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5.
张健  陈昌华 《四川蚕业》2009,37(1):51-52
巴中属边远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巴中蚕业已逐步由过去以“四边桑”栽植为主,零星分散的栽桑养蚕模式向蚕业民营企业、经营业主、农村蚕业专合组织等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租凭承包土地成片规模栽桑养蚕转变。近年来,由于茧丝绸市场价格的持续下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村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等诸多问题,给我市规模栽桑养蚕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规模栽桑养蚕的整体效益,提高蚕业在农副产品中的竞争力是摆在全市行业的重大课题,必须认真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浅谈制约“三高”蚕业发展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蚕桑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年年栽桑不见桑,季季养蚕不见效,已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制约了“三高”蚕业的发展。最近,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依靠科技、振兴蚕业”作为发展仁寿“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在剖析我县蚕桑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浅谈制约仁寿“三高”蚕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进一步促使广大蚕农栽良桑、养肥蚕、卖好茧,增加自己的收入,重庆江津市支坪街道办事处决定从2005年起,开展评选“栽桑养蚕状元”和“栽桑养蚕能手”活动。重庆江津市支坪街道办事处地处綦河流域,地势多属浅丘,溪涧交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宜于栽桑养蚕,广大群众也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前些年由于多种原因,养蚕业效益发挥不大。针对这一现状,办事处从2005年开始,在6个重点村开展了栽桑养蚕的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了良种桑树的嫁接,推广优质蚕种,实施“方格蔟”养蚕,提高了广大群众栽…  相似文献   

8.
<正> 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一社蚕桑专业户李和湘,全家10人,劳力8个,有田9.6亩,旱地2亩,自1980年以来,他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利用荒山荒坡栽桑,到目前,他家有桑园13亩,有桑2.2万株。投产桑1.8万株,1988年养蚕16.5张,产丝茧817.1公斤,收入7715.20元(包括小蚕共育费1223.10元)。为缓解全省蚕  相似文献   

9.
Ⅱ.饲养技术一、饲养要旨日本有这样一句俗语“桑千斤,采不到一斤茧”。这句话的意义,栽桑只从多施氮素肥料如人粪尿,硫酸铵,饼肥等等,使桑树生长异常繁茂;在养蚕的时候,稚蚕用桑和壮蚕用桑,不加以区别使用,这样的养蚕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0.
<正> 蚕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就是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推广,搞好科技服务,增强广大蚕农的科技意识和劳动技能,达到提高养蚕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大潮,尽快走出行业低谷,针对我县蚕业发展实际,我们选择了飞龙乡作为“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乡,全方位推进科学栽桑养蚕示范工作。飞龙乡有64个社,3343户,13611人,10590.4亩耕地,其中土1596.7亩,有桑树136万株。通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农民习惯养蚕,既有丰富技术经验,又有较高经济收入。农民说:“栽桑种桐,子孙不穷”,又说:“饲养一季蚕,相抵半年粮”。近年来,由于茧丝原料紧俏,经济效益高,栽桑、养蚕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骨干项目,但在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深入贯彻,给养蚕业带来了新的转机,特别是随着农业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过程中,我国蚕业生产已逐步朝以下四个方向转移:一、由经济发达区朝经济薄弱区转移;二、出传统的手工操作朝省力化技术转移;三、分散产区朝集中方向转移;四、  相似文献   

12.
<正> 四十年前,平昌县药铺里没有“桑白皮”,千里难寻一株桑。解放后,全县蚕桑虽有发展但较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把振兴平昌蚕业作为治穷致富的战略重点,带领全县人民,落实一系列发展措施,使宜桑宜蚕的自然优势变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十年来,育苗136,295亩,栽“四边桑”2.1亿株,建成片桑园3万余亩,宽行桑13万亩。100%的区、乡、村、社、85%的农户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13.
<正> 会东县是我省的新蚕区。该县中心乡郑家坝村一社郑仕举家有四人,劳力三个,承包土地7.5亩,荒山20余亩。除两亩水浇田外,其余全是旱田、旱地。郑仕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凭着自己的决心、智慧和勤劳的以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荒山、荒坡栽桑养蚕,1982年起年年育苗栽桑不止,蚕桑收入成倍增长。1989年养蚕22.5张,向国家交售蚕茧1036公斤,养蚕收入9,755元;共育小蚕276张,收共育费2,622元,合计12,377元。蚕桑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增长,全年生产粮食4000多公斤,创  相似文献   

14.
<正>霍山县是安徽省重点蚕茧县之一,全县现有桑园5万亩,蚕农1.5万户。正常年份,年可养蚕5万盒,产鲜茧2100吨。随着栽桑养蚕年数的增加,蚕病发生率也逐年提高,尤其病毒发生越来越频繁。桑蚕病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蚕病,是目前蚕桑生  相似文献   

15.
培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蚕业科技队伍罗新生自一九八九年我省蚕桑工程实施以来,蚕业发展迅猛,且覆盖面广。目前已有五十四个县市栽桑养蚕。许多县市都办了缫丝厂、织绸厂。至一九九二年止,全省已发展桑园面积76万亩。收购蚕茧2万吨。计划到“八五”中后期将达到130...  相似文献   

16.
<正> 岳池县齐福乡五村八社罗昌荣,凭着自己的决心、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承包土地上栽桑养蚕,走出了一条蚕—粮—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致富之路,成为我县产茧超吨茧、收入逾万元的“蚕桑状元”。 罗昌荣全家六口人,劳力两个,承包耕地八亩,现有桑树11000株,其中密植小桑园4亩,良桑率达95%。1995年养蚕35张,产茧1139公斤,养蚕收入10023.2元,加上良桑穗条、蚕沙、育桑苗等收入,  相似文献   

17.
谢中伦  干群 《四川蚕业》2007,35(4):52-52,58
金堂属成都平原边缘丘陵县,也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近4万亩,金堂蚕业历经茧丝绸市场几起几落,在稳定中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其它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攀升,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已难以有效提高桑园比较效益以维系蚕业生产的稳定。金堂县2007年起通过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桑禽互补,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已出栏桑园土鸡10万余只,存栏20余万只,比照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亩桑收入实现了翻番,达到5600元/亩。1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分两种:一是引进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如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桑园,直接养鸡并对口链接…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业》2017,(3):38-41
栽桑养蚕从大包干之前的集体集中养蚕发展到大包干之后的一家一户养蚕,束必江作为大包干之后的盐城市大丰区第一批带头栽桑养蚕的典型户,连续养蚕37年从未间断,经历的桑品种、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变化,验证了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37年来,束必江完整记录了每年每季养蚕张数、蚕品种、张产茧、公斤茧价格、养蚕收入等养蚕数据,系统地反映了蚕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唐珊 《蚕学通讯》2013,(2):36-37
栽桑的目的是为了养蚕,但在养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蚕病,为提高蚕病防治效果,减少养蚕损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围绕消毒和清洁饲养,切断病源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养条件,增强蚕体质,提高抗病力。只有有效地防治蚕病的发生,才能实现养蚕成功与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省栽桑养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养蚕方法从“天温养蚕”走向“恒温养蚕”到推行“高温干燥,多回、薄饲”养蚕。每次养蚕技术的革新,对提高蚕茧产量都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高温干燥,多回、薄饲”养蚕法,小蚕的喂桑叶切得很细,饲育室内的温度又高,喂桑以后,很快就干瘪,因此,小蚕期每天要喂桑8—12回,大蚕期也要喂6—8回,虽然名叫“薄饲”实际造成“厚饲”,由于给桑一次吃一次,剩下的桑叶成为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