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文化的差译。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势必会词不达意,无法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而对于古典文化来说,翻译的难度大大加大。本文以热门古装剧《甄嬛传》英文译本为例,指出翻译之本在于跨越文化障碍,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英文原著的译作里,因为受到不同国度语言差异性的干扰,翻译涵义的准确率显著减小,同一译品翻译的时间也越发变长。因此,翻译者应该更加注重如何采用更具有操作性的方式,解决翻译英文原著中出现的语言差异性的矛盾,从而提升英文原著译品的质量,培养阅读者的文学素养,理解西方原著涵义里透露出的文化背景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读者观照就是西方翻译理论家倡导的读者反映论,这恰是我国传统译论一个显著的特点.不论是佛经翻译,还是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的译介,译者在翻译时均考虑到了读者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视野期待、审美能力等诸多因素.读者的需求和反应无疑会影响译本的质量以及译者对所译作品、翻译手段的选择.解读我国传统地译论中读者关照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地审视和全面地评价传统译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沉重的翅膀》中文及两译本三个单语语料库,统计并分析了《沉重的翅膀》的戴乃迭译本和葛浩文译本在词汇(词频、平均词长、高频词)和语篇(平均句长)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并尝试从两译者的文化身份阐述风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中国传统文库中小说的跨文化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非凡,通过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使原语文化在译语语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离不开伦理的制约与指导。切斯特曼提出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影响深远。本文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指导,分析《我若为王》两译本运用的翻译策略,探究其主要遵循了何种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汉学家西里尔伯奇曾说:"旧译本只是将《水浒传》部分地带给了西方,而沙博理的成就要比原来的译本优秀三倍。他的中文知识使这个译本更加准确、直截了当,而它易懂的英文也比旧本更加优美得体。"文章将围绕着沙博理翻译的《水浒传》进行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如图里所说,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是翻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探究那些影响、制约翻译过程、译本和翻译功能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可能性"。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从一开始就有: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最早源于对翻译具体现象和实例的分析,也就是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法的定义,以自然性研究与实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阐述实证研究法的内涵,并得出实证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金刚经》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译本,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这也是流通得最为广泛的一个译本,以至于人们一提到《金刚经》,自然就会想到鸠摩罗什的这个译本。这当然是有其原因的。事实上,鸠摩罗什的译本确实有其特点或者说是优点。但是,他的译本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翻译得过于简略模糊,一些佛学义理显得不是很清楚。相比之下,玄奘的译本就比较具体准确。一些在鸠摩罗什的译本中不清楚的问题,只要对照玄奘的译本,马上就会变得很清楚。所以,玄奘的译本对于鸠摩罗什的译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玄奘的译文确实有其优越性。本文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渗透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以及精神和智慧的文化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的译本有十余种,其中杨氏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最为有名,影响也最为深远。通过对两个译本第三回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旨在深入理解译者翻译策略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1.
外语文学作品翻译为各国读者充分了解世界文学打开了一扇重要窗户,但翻译质量的好坏肯定会影响读者对作品所要表达思想及情感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为此,通过对英文小说《飘》的两个译本语篇翻译的对比分析研究来说明外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对读者充分理解、把握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余华作品在德国的接受主要是通过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高立希的译介工作。余华的散文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出版后,德译本也很快问世并受到热议。对比原文、德译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些许出入之处,这当然是翻译难以避免的。译者和读者对于文本的不同理解是依赖于文化系统的,也是历史的和具有主观性的。以解释学视角来看,这种不同的理解恰恰是不断深入理解的基础,同时也表明将解释学与语言转换问题相结合可以帮助拓展翻译研究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3.
《望岳》被誉为经典泰山诗集大成者,与泰山同寿,非常值得推广到英语世界,以加深英语读者对泰山的理解与欣赏。英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观超越了狭隘的研究视角,将翻译纳入文化这一宏大的研究范畴,以文化转换、交流为己任,正适用于指导该诗英译。本文将比较吴钧陶与许渊冲的两个译本,尤其是"岱宗"、"齐鲁"及"造化"三个文化词的英译,探讨文化翻译思想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外交流的逐渐增多,中国饮食文化倍受世人关注,因此,菜单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翻译难度较大,而中式菜单流传在国内外的译本版本多样,有的还有很多错误。本文分析了6种类型菜单的翻译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诠释,希望菜单的翻译可以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由于在思维方法和修辞模式均有不同,两种语言在选词、语序、句子结构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语言形式各具特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思维方式的灵活转换。本文从思维差异的角度研究语言呈现的差异性,通过对英汉语言的词汇、语序、句型的对比,另外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思维差异的干扰在翻译中所出现的错误。旨在帮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翻译的句子更加地道。  相似文献   

16.
翻译实践中,对汉语诗词的表现手法与文化内涵理解不够,会影响译文的意美,甚至歪曲原作的本意。文中比较分析了许渊冲和伯顿·华岑翻译的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英译本,认为两个译本各有千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但也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造成一定的翻译困难,却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为实现文学作品翻译的交际功能,令译入语读者同样能够理解文学原著的文化内涵和原文的形美意美,译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文化关联、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去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交际功能的基础上创作出文化翻译意义上的成功译本。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对外旅游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旅游翻译受到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外国游客,许多旅游景点的解说都增设了英文译本。本文笔者经研究发现,旅游景点解说英译主要可采用整体对应、变译法、写代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译者风格的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印象和直觉判断,集中讨论译作的风格在何种程度上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等。这种主观、印象式和规约性的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只重视译文与原文的风格对应,而忽视文学翻译中译者特定的风格。随着描写翻译学的发展,译者风格研究开始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分析,来考察译者传承原作风格之外所表现出的风格,这可以有效弥补主观判断的不足。文中以《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两个译本全文的可比语料库,基于大量语料的客观分析,试图详细分析译者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最后,试图从译者的母语文化和翻译规范的角度来解释二者表现出的迥异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目前被广泛传播的宋词日译版本有两种:一种是标注假名的日语文言翻译形式,另一种是现代日语的翻译形式。两种翻译形式在传递宋词文化的内涵是有差异的。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有如上所说的两个翻译译本,不同版本的译文传递给读者的文化因素的数量和深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