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正>1栽培材料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杆作原料,不用加任何有机肥的栽培料,大球盖菇的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不理想。作物秸秆可以是稻草、玉米秆、大豆秆、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等。早稻草和晚稻草均可利用,但晚季稻草生育期较长,草秆的质地较粗硬,用于栽培大球盖菇,产菇期较长,产量也较高。稻草  相似文献   

2.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稻草和谷壳等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培养料(稻草50%+谷壳50%)栽培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极显著高于纯稻草或者纯谷壳的栽培料,同时菌丝生长快、出菇早。说明在稻草中加了谷壳的培养料比纯稻草疏松,这样既有利于提供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氧气,又保持了稻草的营养供给。这样使废弃物(稻草和谷壳)得以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食用菌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缓解食用菌生产发展存在的"菌林"矛盾。  相似文献   

4.
许彬  李慧星  郭书贤  王振泉  李斌 《食用菌》2019,(1):32-34,38
以玉米秸秆为主料制备大球盖菇栽培种,比较不同配方的栽培种基料对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度、基料失重率的影响;比较最佳栽培种基料培养的栽培种与市售大球盖菇栽培种在栽培料中的营养生长时间和生物转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7个配方栽培种培养料,配方4(玉米秸秆49%,玉米芯30%,麸皮10%,稻壳5%,木屑5%,硫酸钙粉1%)中大球盖菇菌丝的长势最好,菌丝粗壮、致密、洁白、分布均匀,生长速度最快(1.79 mm/d),基料失重率最高。配方4培养料所得栽培种的营养生长时间最短,生物转化率最高,与市售栽培种在生物转化率上差异显著。该配方培养料所培养的栽培种对玉米秸秆栽培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大球盖菇培养料的碳氮比以及生产中不同菇潮子实体的数量、平均单菇重和产量,探索培养料中木屑添加量对大球盖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木屑能提高培养料碳氮比,加快大球盖菇的发菌速度,延长采收期,增加子实体数量,提高产量。对不同菇潮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添加木屑后明显缩短了大球盖菇前期的出菇时间,而较高的木屑添加量在前期也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使大球盖菇在前期集中出菇。随着采收批次的增加,大球盖菇的平均单菇重逐渐减小;木屑添加量超过40%时,生产后期会因子实体数量的增加导致单菇重明显减小。因此,在稻草培养料中添加20%的木屑、采收六潮菇时,能在保持商品性的同时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在稻草培养料中添加40%的木屑、采摘三潮菇时,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大球盖菇的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佩玲 《食用菌》2002,24(2):16-17
大球盖菇是我站近年来新引种的食用菌新品种 (图 1)。其菇朵大 ,菌盖半球型。直径 4~ 10 cm,酒红色 ,菌盖嫩滑 ,菌柄爽脆 ,其独特的鲜味 ,深受群众喜爱 ,市场售价 8~ 12元 /kg。大球盖菇易栽培 ,特别是直接采用长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生料栽培 ,也都容易种植成功 ,在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地方极易推广 ,市场前景广阔。现将该菇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供广大菇农参考。1 生物学特性1.1 水 分 水分对大球盖菇的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影响很大 ,所以栽培过程特别注意。要求培养料含水量 60 %~ 65 % ,过高会使培养料发黑 ,菌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栽培种类型、栽培料补水处理方式和选用不同料床覆盖物的研究,探索大球盖菇在赣北地区的适应性,以期形成适合赣北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种类型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栽培木屑种菌丝长势、菌丝吃料满床时间和现蕾都较枝条种和麦粒种早,其次是麦粒种,枝条种最差。出菇产量木屑种最高,其次分别为麦粒种和枝条种,栽培种用料优选木屑,麦粒可作为栽培种用培养料。栽培料浸水先后,对大球盖菇出菇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浸水可以替代传统栽培方法,该方法简单省工,易操作便于推广。菇床上覆盖稻草相比谷壳和遮阳网更利于后期出菇。  相似文献   

8.
大棚、大田、林下三种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冬季发菌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棚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略高于林下栽培模式,大田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6.34%,大棚栽培与林下栽培的二等菇产量占比相当,大田栽培三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3.29%。  相似文献   

9.
朱鸿  文建明 《食用菌》2007,29(5):24-25
以大球盖菇062作为谷壳栽培培养基配方的栽培菌株,通过不同配方的出菇试验表明:以谷壳为主料栽培大球盖菇能做到高产优质,其中以配方②产量最高,以配方④(纯谷壳培养基)经济效益最大。与纯稻草对照相比,均表现为大球盖菇子实体个体大、品质好,出菇后劲足,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0.
木屑栽培香菇胞外纤维素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木屑培养料栽培香菇菌丝生长盛期,原基形成期和子体成熟期胞外CX酶和C2酶的活性是逐渐增强的,以确保碳素营养的充分供应。不同木屑培养料的成分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不影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纤维素酶活性对子实体形成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灵芝子实体及其深层培养产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灵芝(G—6)子实体与发酵菌丝体的粗多糖、多糖组份、粗蛋白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发酵菌丝体中含有子实体中所具备的组份,但各组份在量上不同。菌丝体中的粗多糖及多糖含量均高于子实体分别为子实体的2.26倍、3.5倍。菌丝体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比子实体高2.47倍,且两者氨基酸组成不一致。其中子实体中必需氨基酸为总氨基酸量的58.4%,而菌丝体中必需氨基酸为总氨基酸的45.2%。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Growth and yield of Pleurotus florida on rice straw we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t an ambient temperature of 20?C, a maximum bioconversion efficiency (yield to substrate ratio, both on a dry-weight basis) of 14.5% was recorded. The net yield was observed over 2–3 flushes, with an interflush period of ca. 7.d. Increase in bioconversion efficiency (BCE) decreased left-over spent substrate and increased the loss of growth substrate as CO2 and H2O. An increased solubility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was observed with increase in BCE. In general, increase in sugars, amino acids, and decrease in phenols,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observed; however amino acids decreased at high levels of BCE. Likewise, the decrease in lignin content was not important above a 10% increase in BCE. Flush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the degradatory enzymes in the rice straw substrate was studied. Whilst CMC-ase, b-glucosidase, hemicellulase and protease showed a continuous increase over all the flushes, laccase showed a decline only after the first flush, reflecting the possible non-requirement for lignin degradation thereafter. The growth of the fruiting primordium into a mature fruiting body took 72.h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active increase in cellulase(s), hemicellulase(s) and, protease in particular. Laccase activity declined. This obser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quirement for carbohydrates and protein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ruiting bodies. Hexosamine content in the rice straw substrate increased until the end of spawnrun and declined thereaft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ruc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3.
在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瓶栽工厂化生产条件下,开展了平菇子实体不同成熟度采收对平菇鲜菇产量、质量、售价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成熟度达9成~10成时采收,平菇子实体菌盖厚度显著大于成熟度达5成~8成时采收的子实体,成熟度达5成时采收的平菇菌柄长度最小。成熟度达5成时子实体呈黑灰色,且子实体朵形均紧凑、美观,成熟度达10成时子实体色泽变成浅灰白色,呈松散状。成熟度达5成时,单瓶产量为90.68 g,生物学效率仅为39.43%,成熟度达10成时单瓶产量可以达到153.12 g,生物学效率达到66.57%。子实体成熟度达8成时采收,其产值最高,成熟度为5成和10成时其产值较低。  相似文献   

14.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胞外酶活变化与栽培性状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黑木耳10个菌株胞外酶活性及与栽培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胞外漆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酶活与栽培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3(7号菌株除外),酶活性相对较高的菌株(3、4、8号),栽培中产量相对较高。纤维素酶活性高峰时间出现较漆酶、多酚氧化酶早,且酶活性高峰出现早的菌株菌丝长速较快。蛋白酶活与栽培产量呈一定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0(6号菌株除外),蛋白酶活最低的3号菌株,栽培产量最高;而活性较高的5、9号菌株栽培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良好,且能进行转扩和较大规模培养;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仍具有松茸的特殊气味,证明可能为松茸的纯培养物;经ITS测序比较,采自中甸、丽江、武定、巍山的松茸子实体和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70、1、0.9980、0.9980,表明取自不同地点的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菌种结实性和产量性状早期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以34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95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培养物~(**)为材料,进行了食用苗苗种结实性早期鉴定的研究;以16个侧耳(Pleurotus)~***和14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nes)菌株为材料,进行了食用菌菌种产量性状早期鉴定的研究.研究表明,草菇和香菇菌种培养物在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与结实性有密切关系.草菇培养物的苗落形态还与菌丝形态、长速、酯酶同工酸酶谱、可溶性蛋白带、发菌和出菇等密切相关.侧耳和金计菇菌丝的胸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与子实体产量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其子实体产量性状早期鉴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 ~ 80 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 ~ 160 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 ~ 190 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对从广州微生物研究所引进9个草菇菌株与江苏省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用品种V830进行对比试验,以期能筛选出适合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栽培出菇的优良菌株.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及出菇农艺性状进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供试菌株中,草菇菌株V9715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时间早,抗杂菌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的特点,而且所有的试验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栽培,其产量和形状表现为适宜在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生产中应用,可代替本地菌株V830使用,同时为遗传变异和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大杯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杯伞(Clitocybe maxima)是八十年代驯化成功的食用菌新品种.本文详细描述了其子实体发育的四个时期—一棒形期、钉头期、杯形期、成熟期的形态特征.以及菌褶子实层、单核菌丝、双核菌丝中的丝状菌丝、粉状菌丝和产孢菌丝团的显微构造;阐述了大杯伞生活史中的三个有性大循环和一个无性小循环,说明其有性世代可不必经过伞形子实体阶段,而由产孢菌丝团和粉状双核菌丝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来完成;对大杯伞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温度、营养、水分、光照、空气和pH值等要求也作了较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